"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如题所述

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悲慨之情如冲出峡谷、奔向大海的滔滔江水,一发而不可收。词人满腔幽愤,对人生发出彻底的究诘:“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悲愁么?

“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九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

九字句,五字仄声,四字平声,平仄交替,最后以两个平声字作结,读来亦如春江波涛时起时伏,连绵不尽,真是声情并茂。这最后两句也是以问答出之,加倍突出一个“愁”字,从而又使全词在语气上达到前后呼应,流走自如的地步。

作为国君,李煜无疑是失败的;作为词人,他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首《虞美人》便是一首传诵千古的名作。他突破了晚唐五代词的传统,将词由花前月下娱乐遣兴的工具,发展为歌咏人生的抒情文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3-15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南唐·李煜《虞美人》
[今译] 试问你有多少愁恨,这愁恨啊正像一江春水,滔滔不绝,向东流去。
[赏析] 罗大经《鹤林玉露》曾说诗人有以山喻愁的,如赵嘏诗“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离愁一倍多”;有以水喻愁的,就是李煜的这两句。愁和恨本是无形的情感,这里把它比作滔滔江水,便化为具体鲜明的形象,令人可感可知。词人幽禁于北宋,心中自是充满国破家亡的愁恨,此刻通过这两句词把一腔愁恨抒发出来,如江水出峡,奔流不息,时时冲击读者的心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