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所做前后出师表的历史背景?

如题所述

《前出师表》:公元221年,刘备称帝,诸葛亮为丞相。223年,刘备病死,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227年决定北上伐魏,夺取凉州,临行之前上书后主,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
《后出师表》:第一次北伐失败之后。时民穷兵疲,朝中大臣对再次北伐颇有异议。诸葛亮立论于汉贼不两立及敌强我弱的严峻事实,以为“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实不可为。并向后主阐明北伐不仅是为实现先帝的遗愿,更是为了蜀汉的生死存亡,不能因“议者”的不同看法而有所动摇。正因为本表涉及军事态势的分析,事关蜀汉的安危,其忠贞壮烈之气,似又超过前表。表中“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之句,正是作者在当时形势下所表露的坚贞誓言,令人读来肃然起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诸葛亮为丞相。223年,刘备病死,托孤给诸葛亮。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措施,此时蜀汉已从夷陵战役的惨败中初步恢复过来,和东吴的关系稳定,经济,军事均有不错的发展,伐魏时机臻于成熟。公元 227 年准备伐魏。可是后主刘禅庸愚懦弱,胸无大志,。这是诸葛亮最为忧虑的。为了开导刘禅,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这篇《出师表》是他出师前向刘禅上的奏书,后出师表是228年再次伐魏时写的奏书。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12-05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诸葛亮为丞相。223年,刘备病死,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227年决定北上伐魏,夺取凉州,临行之前上书后主,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这就是《出师表》。 其实,这时的蜀国已经开始走向衰落,因为“五虎上将”已不存在,只有常胜将军赵子龙一个还活在世上。而马谡、魏延等将领也没有孙吴、曹魏的那些将领有实力。在三国时期,国与国之间的较量基本上是军事实力的较量,而不像现在比科技、比人才、比工业实力。加上阿斗个人的原因,使得诸葛亮觉得留在蜀国没有多大的意义。因此,诸葛亮决定北伐,其实是为了转移内部矛盾,显得蜀国还很强大。再加上曹魏始终想统一天下,即便诸葛亮不北伐,曹魏也会来攻。从军事上讲,进攻时最好的防守。所以诸葛亮选择北伐。北伐前,写下了名烁千古的《出师表》。另外,有人怀疑这篇出师表是他人伪作的。这个我就不知道了。
第3个回答  2010-12-05
六出祁山
第4个回答  2010-12-05
历史背景 能解释清楚一点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