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为什么要孩子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古语最早出自于孟子当中,其实很多人误解了这句话,我们现在大都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孝顺的事情其实是有三件的,但是在这三件事当中,最不孝的一件事情就是没有为自己的这个家族延续后代,自己的家族开枝散叶,不听从父母的劝告延续后代,这是最不孝的一种行为,这是很多现代人对这句话的了解。

其实在这里小编要跟大家解释一件事情,就是这句话最早的意思是说,不孝顺的事情有很多,但是最不孝的一件事情就是自己在做决定或者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没有得到父母的认可,也没有跟父母说明自己要做这件事情的原因,独自就自己做个决定,这才是最大的不孝顺这才是这句古语真正的意义。

我们要明白孝和顺这两个字是可以分开理解的,孝是指我们要对自己的父母存有感恩之心,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能够想到自己的父母,羊羔跪乳,乌鸦反哺,动物尚且有报恩之心,我们人也一定要对父母怀有感恩之心,而事则是要听从父母的话,要理解父母的意思,要能够遵从父母的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指令这里的无厚伟大就是说一定要在做事情的时候,或者在做事情之前要与自己的父母沟通,要跟父母报告,这也是孝顺的一种行为,如果没有了这种行为,那么就是不孝的标志。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既要遵从也要有选择性的尊从,因为现实当中确实证明一件事情,父母的话不一定总是正确的,我们可以选择孝,但未必事事都要顺从,因为我们是个体的人我们有自己的思想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的时候我们应该让父母了解我们的想法,不要愚忠愚孝这样才是一个独立的人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1-18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注音】bú xiào yǒu sān ,wú hòu wéi dà
【解释】后:后辈所应尽的责任。原意是不孝的事有三件,以不尊重长辈为最大。 今多用以指未生男孩,断了祭祀祖宗的香火。
【出处】《孟子·离娄上》第二十六章:“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语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中性词。
【近义词】香火断绝、 后继无人、 绝代无嗣、断子绝孙
【反义词】传宗接代、 代代相传、 香火不断

相关出处
折叠原文:
孟子曰:“不孝有三①,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②,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孟子·离娄上》
折叠译文:
孟子说:“不孝的事有三件,其中没有子孙后代是最大的不孝。舜没有禀告父母就娶妻,就因为怕没有后代,所以君子认为他如同禀告了一样。”
注释:①不孝有三:据汉代著名经学家赵歧《十三经注疏》中“无后为大”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即:不孝的三件事是:一、对父母的过错“阿意曲从”,使父母陷入“不义”;二、家境贫困,父母年老,却不愿当官求俸禄以供养父母;三、不娶妻子,没有儿子,断绝了后代。②舜不告而娶:传说舜的父亲凶狠愚蠢,舜如果告诉他娶妻的事,肯定得不到他同意。不禀告不合礼,没有后代又是最大的不孝,两相权衡,只好“不告而娶”。
孟子有关孝道的这一论述,并非无的放矢,而是深深植根于汉民族传统的信仰。汉民族传统信仰为“敬天法祖”,所谓法祖的观念表达了汉民族的灵魂观。有限的肉体生命是人类观念领域最深层的焦虑,各民族都有长生不老的传说,寻求生命无限延续的方式是人类古老的共同追求。汉民族的灵魂观既不同于来自印度的佛教的轮回转世观念,也不同于把一切归结于上帝意志,追求末日救赎的基督教观念,而是强调了顺应自然,寄望于人的生命能在后代身上得到某种延续,由此产生了汉民族独特的祖先祭祀传统。人死而灵魂不灭,后辈的祭祀使先人的灵魂永存,而先人的灵魂世代保佑后人的观念由此产生,早在商朝就已存在的祖先祭祀在周朝正式确定下来,成为汉民族的信仰形式。由此,产生了对传后的重视,对于传统汉族人而言,无后意味着死后无人奉祀,意味着生命的真正意义的彻底断绝,意味着深深的绝望。所以,对汉族人来说,不努力娶妻生子而导致无后,是最大的不孝。

你的认可是我解答的动力,请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4-22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因为这是孟子说的。话说当年舜不告而娶尧的两个女儿,实乃大不敬,做儿女的结婚这么大的是一定要上告父母的,这是对父母的尊重,而当时舜被赶出家门,后妈对舜很不好,他的弟弟象更是歹毒,整天想着怎么杀死舜,其实舜是天下最苦命的人,如果舜要是告诉父母尧要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自己,那他父母肯定不同意,嫁给象也不会让嫁给舜,所以才不告诉父母就结婚了。这是违背礼数的。孟子为了给舜开脱才说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
还望采纳!多谢多谢~
第3个回答  2019-04-22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其实是个误解。大家都知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却很少有人追寻一下这话的来源;也很少有人问及,如果不孝有三,那么其他两孝是什么。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孟子在评价舜结婚的事情时说的,完整的原话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从原文里能看出,这里的“无后”,并不是指没有后代,是没有尽到后辈的责任的意思。翻译成现代的话,意思是“夫不孝有三种,以不守后代之责为大。舜没有告知父母就结婚了,这就是无后,但君子以为,和告知了差不多 (因为舜出家在外,而且是皇帝 -- 尧要把女儿嫁给他)。”也就是说,孟子的原话里,并未包括不生孩子就是不孝的含义。
那么为什么后代人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曲解为现在的意思呢?“不孝有三”的另外两个是什么呢?这就要看汉代人赵歧所做的《十三经注》。他在注释孟子上面的话时,说:“于礼有不孝者三者,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这里他把无后解释为了“不娶无子”,从此开始了两千多年的误解。但有意思的是,他认为第一不孝,是“阿意曲从,陷亲不义”,意思是第一不孝,是对父母无条件地屈从,容忍他们做不义之事。
实际上,这些古话在21世纪仍然被人们遵循,本身就是很悲剧的事情。传宗接代,是把儿女当作生孩子的机器,当作财产。父母把生儿育女当作投资,这本身就是值得反抗的。
第4个回答  2019-04-22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全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这句话很有些麻烦,因为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解释。问题出在“后”这个字上。

第一种解释是:不孝顺有三种表现,没有尽到后代的责任是最重的。舜的父母虽然人品不好,但毕竟是亲生父母在世。舜娶妻没有告诉他们,是没有尽到做后代(晚辈)的职责。但君子认为舜虽然没告诉父母,但跟告诉过了并没有多大区别。.


第二种解释是我们常见的。不孝顺有三种表现,没有传下后代是最严重的。舜娶妻没有告诉父母,是因为(着急)没有后代,所以君子认为虽然没禀告父母,但不影响什么。

在第一种解释中,“后”的意思是“尽到后代的责任”;而第二种解释中的“后”才是“后代”或“后嗣”的意思。

两种解释都有道理,孟子也没进一步说明。但是十个中国人恐怕有九个人都认为这个“后”字是后代的意思,咱们还是别纠结了。可是还没有“为二”和“为三”的消息。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