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弟子规读后感

如题所述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我读着清代文学家李毓秀的作品《弟子规》,心潮澎湃,深受教育。

  《弟子规》共分八个部分,首先《总叙》篇为我们介绍了《弟子规》正文七个部分的题目。《孝》篇告诉我们如何孝敬父母;《悌》篇告诉我们要尊敬长辈,与兄弟和睦相处;《谨》篇向我们端正了日常行为,要有一个好习惯;《信》篇教育我们要诚信待人。《泛爱众》篇让大家知道要爱护所有群众,不分贫富;《亲仁》篇告诉我们必须要仁义,否则人品不好;《学文》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要有好的学习计划、态度。这就是古代学生的“日常守则”。

  社会上有很多专家、学者、商界精英一致认为,《弟子规》不同于以往的肤浅理论,而是我国灿若星河的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目前还找不到一本书像《弟子规》那样能有效规范员工的行为举止。

  例如“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是指我们在工作中做事情不要慌张,忙乱就容易出错;不要害怕困难,应知难而进,也不要马虎草率,要认真对待。“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意思是指看见别人有好的品德,就要向他看齐,哪怕同他相差很远,只要坚持下去,慢慢地总会赶上,看见别人坏的行为,就要自我反省,有的话马上改正,没有的话也要引起警惕。“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形形色色的大舞台,每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有着不同的角色,而唯一不同的是,无论扮演的是什么角色,都要牢记《弟子规》中的训戒,具备一定的素质,规范自己的言行,牢牢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特别是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要肩负许多的责任,尽职尽责,全力以赴为学校的发展壮大作出最大的贡献。

  《弟子规》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它能让你明白许多人生道理,它能教你如何做一个品行端正的人,它会使你迸发出无限的感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2-14
最近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 “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 “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弟子规》这本书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若能认真地阅读《弟子规》,真正了解《弟子规》中的含义,它将会使你受益非浅。以下是我阅读此书后的点滴体会。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我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
在孝方面,现在想起自己的过去,虽然没有做过对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衣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觉得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自己,哆嗦了几句,反而责骂他们,讨厌他们,那多不应该啊!我的兄弟姊妹较多,经常不顾及父母的感受,因为一些小问题而争执,在一旁的父母看见了,多难过呀。现在自己既为人子女,又为人父母,该做些什么呢?一方面,作为子女,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成人的父母。另一方面,自己作为孩子的母亲,应正确引导子女诵读《弟子规》,让他们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谛,潜移默化,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行,为日后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作为父母最大的收益。
另外,我对书中提到的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意。”这几句话,感触最深,亦是受益非浅的。因为这几点也是我在学习和工作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如有时领导布置做的工作,总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想去做,就算做,也是马马虎虎的。有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但没有记录下来,深入研究或查阅资料,而且也没有虚心向别人请教,含糊了事。这两种错误都是我经常犯的,这样的工作效率通常不高,甚至被领导批评。在读过了《弟子规》后,我终于明白了我的缺点所在,若今后能按照它上面所说的去做,相信我的工作效率会更上一层楼。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今后,我还会深入内心地反复读诵《弟子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这样既可打造健康、和谐社会,也可提升自己的修养,何乐而不为?
第2个回答  2010-12-15
弟子规读后感
上完弟子规后,觉得自己收获很大,感触很深!其中,感触最深的就是《入则孝》和《信》。弟子规中的很多的词句令我从内心反问自己,我有做到吗,我还欠缺那些优良的品质呢?
百事孝为先,所以弟子规所讲的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应该怎样孝顺自己的父母、亲人。在生活中很多人经常会这样想:等自己长大了,要赚很多钱,给父母住好的,吃好的,我们天真的认为这就是孝,但在生活当中我们忽略一些细节中的孝,例如:常常没礼貌的对自己父母大吼大叫,在外面受气了常拿自己的父母当受气筒,更别说像弟子规里面的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现在连听都觉得烦,还粗鲁的说:“你们烦不烦啊!现在时代不同啦,别拿你们那老一套的来教我。”还有的人离谱的认为自己对父母发脾气是因为自己被父母宠坏了,就毫不害羞的把责任推给自己的父母, 对于父母的期望更是我行我素, 而对父母的要求却非常的过分,父母已经是把他们最好的给我们了,而我们还不知足的要求更好的,例如:奢侈的要求举办生日晚会。但自己是否认真的想过自己新生的那一天是母亲痛苦的一天啊!
所以别在啊Q式的自我安慰说等长大后怎么样孝顺父母,父母不会原地的等待你来孝顺他们,或许有一天,你回头看看,你看到父母满头银发、满脸皱纹时,你会在内心后悔,问什么那时候不对父母好一点,不对他们孝顺一点呢?!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现在,其实,孝很简单,它不需要我们像古时代二十四孝那样惊天动地,我们只需要在回家的时候说一声我回啦,在节日的时候献上自己最真挚的祝福,在努力学习的同时常常给家里打个电话,向父母报平安等等。
人与人交往,诚信是最重要的,弟子规中的《信》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更好的相处,当今社会正流行一股以任性为个性,以无情为潇洒,以刁蛮为可爱,他们攀比谁穿的有个性、谁最潇洒,谁打扮的最可爱.这种错误的价值观对人的发展起了很大的阻碍作用,弟子规中的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感觉到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惕励奋发图强。至于外表穿著,或者饮食不如他人,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忧虑自卑。
还有在我们周围,很多人会夸夸其谈,轻易的给别人许诺,答应别人却没有实现的事常出现。久之,人们在心里对他的诚信度大打折扣,渐渐的疏远他。弟子规中的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要求我们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如果答应了别人一定要认真去做,不能马虎了事。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在遇到他人来说是非,听听就算了,不要添油加醋,要有智慧判断,不要受影响,不要介入是非,事不关己不必多管,做一个踏踏实实的人。
弟子规按照中国的传统,重塑中华礼仪之邦、有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意义。它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其次要做事要严谨,还要诚实、博爱,在做好以上这些事情的基础上,还要去学习文化。在学习弟子规当中,我看到了自己所拥有的优点,也发现了自己隐藏的缺点。我要保持自己的优点,改变自己的缺点,根据弟子规里面的精华,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
第3个回答  2010-12-15
规范和反复复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