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人说什么话?

如题所述

清朝人以满语和汉语为主。

清代前中期大多用满文发布诏、诰等,成为奏报、公文、教学、翻译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主要文字。乾隆以前期间满文奏折繁多,远超过单独的汉文奏折。其中顺治朝及以前多单独的满文奏折,康熙雍正两朝满汉合璧类奏折居多,单独满文或单独汉文均很少。

清光绪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后,使用满语的人数达四万余人,其中除满族外,锡伯族、达斡尔族等民族也使用与满语相近的锡伯语、达斡尔语等语言。清朝统治者在保持满贵族优先前提下,很大程度上采取了汉化政策。

满族丢失母语是有个过程的。一些资料证实,直至清末,京师的某些下层满族还在使用满语,时至辛亥以后,才逐渐消失的。不过20世纪中晚期,只有远在黑龙江流域与嫩江流域的少数村屯的满族人,还存在一些日常的满语会话。

扩展资料:

一些新的资料也表明清末满语在档案、君臣问答、正式场合还是存在一定的应用范围的。如光绪年间接见外国使臣时,有记载表明光绪帝使用满语来主持场面。

而哈佛燕京学院最近放出来的满文珍稀图书电子版的档案之一《中俄咸丰十一年条约档》满文原文更是点出了条约最终解释权以满文版本为主,这一点可能以往中国史学界提及的不多。

日讲起居注官都是懂满文的,他们都是翰林院出身的官员,而翰林院培养“庶常”时都有满文翻译考试。因此皇帝讲满文,他们也没有问题。但是关键在于,无论各地奏事还是部院奏事,汉文题奏占的比例都很大。皇帝没有必要、也不会特地用满文回应汉文奏事。因此大多数情况下,皇帝说的是汉语。

但是对于满蒙文书,皇帝说满语、以满文批答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了。清代满文文书集中出现在东北、西北、西藏事务中,就是这个原因——这些地方的机构,都是满蒙官员垄断之所。

至于对答,皇帝与武官的对话,满语较多;而与文臣的对话,就少多了。当然,目前政治空间里满语的使用,尚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比如至今没有发现满文起居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清朝皇帝上朝说的是满语还是汉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满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9
  清初名义上以满语为国语,随后汉语官话成为国语。清朝以来,北京官话逐渐分化出来,作为汉语标准音的官话从而逐渐分为南京官话和北京官话两支。清代早期,南京官话仍为汉语主流标准语,雍正八年清设立正音馆,推广以北京音为标准的北京官话;而北京音是在元时旧北平话与南京官话(明都北迁时北京城内南京移民过半)相融的基础上,融入少许音译满语词汇而成。到清代中后期,北京官话逐渐取代南京官话取得国语的地位。1909年清正式设立“国语编审委员会”,此即清末的国语。
参考:http://baike.baidu.com/link?url=heztC6b9FXtPp4kZatV0LtNHDteZ0befihy9-WEQySYJe8_xC6Jr6r_8cryUvHHXJRf5VwO-tMovkFCU7bXKkWIznW_pM_xUnE2R3Z_sQwu#5
第2个回答  2011-07-14
若是两个满人在一起,为显示自己血统的纯正则会说满语,而大多数情况下,无论满、汉、蒙都是说汉话的。但在一些重要文件,如《大清律》中,则要用满、汉、蒙三种语言书写。在蒙古部落中,说的最多的还是蒙语。
第3个回答  2011-07-13
汉人说汉语,少部分人因工作需要满、藏、蒙、汉语都精通例如和珅,满族统治者刚入关时是说满、蒙语,随着汉化不断深入,逐渐使用汉语,到了清末基本就使用汉语了。
第4个回答  2011-07-10
宫廷中大多数说满族语,不过后来慢慢被汉族同化,开始说汉语,普通百姓也因为统治者是满人所以也开始学习满族语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