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心肺复苏指南

如题所述

新指南20条核心建议

(1)进一步强调胸部按压的重要性,建议尽量减少胸部按压的中断;

(2)强调“跟踪和触发系统”可以检测病情正在恶化的患者,且能预防院内的心搏骤停;

(3)增加了在院外设置心源性猝死相关的警告标识的认识;

(4)对于院外、非急诊医疗服务人员目击的电除颤,不推荐特殊的CPR时间点;

(5)在除颤器充电时持续行胸部按压,减少电击前后的间隔。

(6)不再强调心前区捶击的作用;

(7)在心导管室或心脏外科术后立即出现的室颤和无脉室速,可使用3次快速、连续电击;

(8)在不能建立静脉通路时,不再建议气管插管内给药,可通过骨髓腔途径给药;

(9)在治疗室颤或室速时,应在第3次电击后、胸部按压再次开始时给予肾上腺素,然后每3~5 min给药1次。第3次电击后,也应给予300 mg的胺碘酮;

(10)在心室静止或无脉电活动时,不再建议应用阿托品。

(11)早期行气管插管的重要性下降;

(12)进一步强调了CO2图的重要性,CO2波形图能够证实气管插管的位置,持续监测气管插管的位置和CPR的质量,能为恢复自主循环提供一个早期标识;

(13)超声成像在高级生命支持中的潜在作用得到认可;

(14)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高氧血症的潜在危害也得到了认可。一旦自主循环恢复,应认真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吸入的氧气浓度应该被滴定,以使动脉血氧饱和度达到94%~98%;

(15)对于心脏骤停后综合征进行了更多的细化和强调。

(16)一个有结构的复苏后治疗计划可改善ROSL后心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这一点已得到认可;

(17)进一步强调初期经皮冠脉介入术在ROSL后患者(包括昏迷)的应用;

(18)修订了血糖控制的建议:ROSC后成人血糖值超过10 mmol/L应进行治疗,但要避免低血糖;

(19)应用治疗性低体温治疗心搏骤停后昏迷的存活者;

(20)承认目前许多公认的

参考资料:2010心肺复苏指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0-10
由原来的“ABC”改为“CAB”。
即C.胸部挤压;A.保持气道通畅; B.人工呼吸。

•1.发现病人倒地,确认现场是否存在危险因素,以免影响救治。
•2.判断病人意识,(注意做到轻拍重唤!)如无反应,立即呼救并请求他人拨打电话,与急救医疗救护系统联系。如现场只有一个抢救者,则先进行1分钟的现场心肺复苏后,再联系求救。
•3.立即将病人置于复苏体位(平卧位),触摸颈动脉,未触及立即施行胸外心脏按压!
•4.按压30次后立即开放气道,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比例为2:30。
•单纯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每分钟频率至少为100次。有条件要及早实施体外除颤。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