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女厨神??

如题所述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大厨往往都是男人,因为做菜需要操刀杀生,忍受烟熏火燎,有时候甚至是重体力劳动,不是一般柔弱女性所能胜任,特别是美女。但在中国十大历史名厨中,居然有6位是女性,包括秦淮名妓董小宛,这实在出人意料。或许,美丽的女子难得,会做菜的就格外容易被人记住吧。

  唐代的膳祖。看着名字你就知道她做菜有多么牛了。膳祖是唐代宰相段文昌的家厨,对美食的选料、加工、制作等各方面都非常精通。也是在此基础上,成就了段文昌传世的《食经》50章。

  段文昌很多人不知道,但他的儿子段成式在历史上非常出名,一本《酉阳杂俎》堪称奇书,被历代文人所重视。《酉阳杂俎》中记载了当时各地的很多美食,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家菜,也就是膳祖所创。有兴趣可以找《酉阳杂俎》来细研,一探唐代厨娘的风采。

  梵正。梵正是个尼姑,这自然是她的出家法号,既然遁入空门不知还为何如此热衷美食,这大概与当时社会风气相关,比如同样出家的鱼玄机,在唐代也是大大有名。史书上没有记载梵正的长相,想来也是眉清目秀吧。 据陶谷的《清异录》记载:“比丘尼梵正,庖制精巧,用炸、脍、脯、腌、酱、瓜、蔬、黄、赤杂色,斗成景物,若坐及二十人,则人装一景,合成辋川图小样。”

  单凭这一道菜,梵正就可名列十大名厨了。这道根据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晚年隐居之地“辋川别墅”的画图做的拼盘,可谓色、形、意具备,不但需要精湛的手艺,更需要对王维诗画的深刻理解,需要艺术构思,达到“菜上有山水,盘中有诗歌”。梵正实在算是一个才女型的厨师了,可惜遁入空门,难道是不堪尘世的羁绊?

  宋代的刘娘子。刘娘子是宋高宗赵构的家厨,在赵构未登基前,掌赵府膳食。宋高宗登基后,成为御厨,这实际上有些违背规矩。按照规定,女人是不能做御厨的,因为尚食是5品官,由一个女子来担任是不太合适的。但宋高宗就是喜欢吃她做的菜,也没有办法,只好破例。得宋高宗如此青睐,想来模样也不差。

  第四位是宋五嫂。宋五嫂原籍山东,随宋南渡,在杭州城外开一个小餐馆。最擅长做鱼羹,闻名京城。宋五嫂做的鱼羹一直传到今天,名为“宋嫂鱼羹”,是浙菜名菜。

  宋嫂鱼羹由鳜鱼做成,味道鲜美,非常像螃蟹,又名“赛鱼羹”,在当时就非常有名。据宋吴自牧的《梦梁录》记载,“杭城市肆各家有名者”,就有“钱塘门外宋五嫂鱼羹”。又根据宋周密的《武林旧事》记载,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三月十五,赵构乘御舟游西湖,至钱塘门外,时近中午。侍从告诉他说这里有家菜馆鱼羹鲜美,赵构就找宋五嫂上船,现场烹制,赵构吃后大赞鲜美,赏钱,从此扬名。直到今天,宋五嫂仍被尊为“烩鱼之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7-15
在中国十大历史名厨中,居然有6位是女性,实在出人意料。
膳祖:是唐朝一代女名厨,唐朝丞相段文昌的家厨。段文昌对饮食很讲究,曾自编《食经》五十章。因他曾被封过邹平郡公,当世人称此书为《邹平郡公食宪章》。段文昌府中厨房题额叫“炼珍堂”,出差在外,住在馆驿,段文昌便把供食的厨房叫“行珍馆”。主持“炼珍堂”和“行珍馆”日常工作的就是膳祖,她对原料修治,滋味调配,火候文武,无不得心应手,具有独特本领。在段府四十年间,这位女厨师长从100名女婢中只选中了9名传艺。段文昌的儿子段成式编《酉阳杂俎》,里面的吃食就是出自他们家那位女厨师所做的饮食。
梵正:为五代时尼姑,著名女厨师,以创制“网川小祥”风景拼盘而驰名天下,将菜肴与造型艺术融为一体,使菜上有山水、盘中溢涛歌。观之,则心旷神怡,食之,则神清气爽。可谓我国制作工艺菜的鼻祖。据陶谷的《清异录》记载:“比丘尼梵正,庖制精巧,用炸、脍、脯、腌、酱、瓜、蔬、黄、赤杂色,斗成景物,若坐及二十人,则人装一景,合成辋川图小样。”这道根据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之地“辋川别墅”画图做的拼盘,可谓色、形、意具备。
刘娘子:南宋高宗宫中女厨,主管皇帝御食。刘娘子手艺高超,虽宫中规定作为“五品”官的“尚食”,应由男厨师担任,但她以烧得一手皇帝喜爱的好菜,而被破格任用。人们尊称她为“尚食刘娘子”。
宋五嫂:南宋时宋五嫂在杭州城外开餐馆,最擅长做鱼羹。根据宋周密的《武林旧事》记载,南宋淳熙六年三月十五,赵构乘御舟游西湖,时近中午。侍从告诉他说有家菜馆鱼羹鲜美,赵构就找宋五嫂上船烹制,吃后大赞鲜美。直到今天,宋五嫂仍被尊为“烩鱼之祖”。
董小宛:明末清初秦淮名妓,善制菜蔬糕点,尤善桃膏、瓜膏、腌菜等,名传江南。现在的扬州名点灌香董糖、卷酥董糖,即她所创制。董小宛经常研究食谱,看到哪里有奇异的风味就会去访求它的制作方法。现在人们常吃的虎皮肉,即走油肉,就是她的发明,虎皮肉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名字叫“董肉”。
萧美人:当时居住在江苏的仪征,她最擅长做点心。在清代美食家袁枚的《随园食单》中,单独有一则《萧美人》点心,“仪征南门外,萧美人擅制点心,凡馒头、糕、饺之类,小巧可爱,洁白如雪。”袁枚对萧美人点心的热爱达到狂热的程度,曾托人专门到仪征订购了3000只点心。
第2个回答  2011-07-15
膳祖:为唐朝一代女名厨。段成式编的《酉阳杂俎》书中名食,均出自膳祖之手。(也有说宋无嫂的)

其后还有:梵正:五代时尼姑、著名女厨师,以创制“辋川小祥”风景拼盘而驰名天下,将菜肴与造型艺术融为一体,使菜上有山水,盘中溢诗歌
。   
刘娘子:南宋高宗宫中女厨,历史上第一个宫廷女厨师,称为“尚食刘娘子”
。  
宋五嫂:南宋著名民间女厨师。高宗赵构乘龙舟游西湖,曾尝其鱼羹,赞美不已,于是名声大振,奉为脍鱼之“师祖”。
  
董小宛:明末清初秦淮名妓,善制菜蔬糕点,尤善桃膏、瓜膏、腌菜等闻名于江南。现在的扬州名点灌香董糖、卷酥董糖,为她所创制。
  
萧美人:清朝著名女点心师,以善制馒头、糕点、饺子等点心而闻名,袁枚颇为推崇她,《随园食单》中盛赞其点心“小巧可爱,洁白如雪”。
第3个回答  2024-07-03
在中华美食的历史长河中,一抹靓丽的倩影划过,她便是中国古代的女厨神——易牙。她的传奇故事,至今仍广为流传,让人啧啧称奇。
易牙原名狄牙,出生于春秋时期齐国的一个贫寒家庭。自幼聪颖过人,尤其擅长烹饪。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年代,易牙的厨艺却得到了齐桓公的赏识。
齐桓公是一位美食家,对饮食尤为讲究。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品尝到了易牙做的菜肴,赞不绝口。从此,易牙便成了齐桓公的御厨,掌管着齐国的御膳房。
易牙的厨艺精湛绝伦,堪称一道道美味佳肴。他尤擅烹海鲜,对海产品的处理手法独步天下。传说,他曾用新鲜的鲍鱼,配以精巧的调料,做成了一道「瑶柱鲍鱼羹」,让齐桓公赞叹不已。
除了厨艺高超外,易牙还颇具经商头脑。他利用自己的厨艺,创办了一家酒楼,取名「易牙居」。「易牙居」的菜肴色香味俱全,价格公道,很快便在齐国声名鹊起,成为当时名噪一时的美食胜地。
易牙不仅是一个出色的厨师,更是一位有情有义的侠客。齐国发生饥荒时,易牙倾囊而出,拿出自己的积蓄和粮食,救助灾民。他的义举感动了齐桓公和天下百姓,赢得了广泛赞誉。
易牙的一生也充满了传奇与争议。为了博取齐桓公的欢心,他竟残忍地杀害了自己的儿子,用儿子的肉做成了一道菜肴,献给齐桓公。这一骇人听闻的行为,遭到后世许多人的谴责。
纵观易牙的一生,他厨艺精湛,侠肝义胆,但也有过失足的污点。他的传奇故事仍为后世津津乐道。他不仅是古代中国最著名的女厨神,更是一位复杂而矛盾的人物。她的厨艺与侠义,她的争议与传奇,都是中华美食文化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6-09-27
膳祖:膳祖是唐代宰相段文昌的家厨,对美食的选料、加工、制作等非常精通。在此基础上,成就了段文昌传世的《食经》50章。段文昌儿子段成式以一本《酉阳杂俎》堪称奇书,书中很大一部分家菜也膳祖所创。
梵正:梵正是尼姑。据陶谷的《清异录》记载:“比丘尼梵正,庖制精巧,用炸、脍、脯、腌、酱、瓜、蔬、黄、赤杂色,斗成景物,若坐及二十人,则人装一景,合成辋川图小样。”这道根据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之地“辋川别墅”画图做的拼盘,可谓色、形、意具备。
刘娘子:刘娘子是宋高宗赵构的家厨。宋高宗登基后,成为御厨。按照规定,女人是不能做御厨的。但宋高宗就是喜欢吃她做的菜,也没有办法,只好破例。
宋五嫂:南宋时宋五嫂在杭州城外开餐馆,最擅长做鱼羹。根据宋周密的《武林旧事》记载,南宋淳熙六年三月十五,赵构乘御舟游西湖,时近中午。侍从告诉他说有家菜馆鱼羹鲜美,赵构就找宋五嫂上船烹制,吃后大赞鲜美。直到今天,宋五嫂仍被尊为“烩鱼之祖”。
董小宛:董小宛位列明末清初“秦淮八艳”之一,她在美食上也是很有造诣,做的桃糕、西瓜糕、菊花糕等都堪称绝美,引得无数文人愈加仰慕。
萧美人:当时居住在江苏的仪征,她最擅长做点心。在清代美食家袁枚的《随园食单》中,单独有一则《萧美人》点心,“仪征南门外,萧美人擅制点心,凡馒头、糕、饺之类,小巧可爱,洁白如雪。”袁枚对萧美人点心的热爱达到狂热的程度,曾托人专门到仪征订购了3000只点心。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