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是什么

如题所述

1、主张“和谐”。在语文教育的价值追求上注重工具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和谐统一;在语文教育过程中注重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关系的和谐统一;在阅读体验上注重尊重儿童独特见解和遵循文本特点的和谐统一;在教学手段应用上注重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的和谐统一。

2、主张“本真”。语文教育应基于本真的儿童,应真正从儿童需要出发,遵循儿童认知特点,联系儿童生活世界;语文教育应追求本真的课堂,教学目标应当切实,教学过程应当真实,教学风格应当朴实。

扩展资料:

语文教学要贯彻终身教育思想,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放到重要地位。语文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们正是通过听、说、读、写,与外部世界(自然、他人、社会)进行交流,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内心世界,开拓精神的自由空间,开发自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未来的信息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社会发展加速,人们的职业、地位以及所扮演的角色,呈现出多变性和多样化的特点,终身学习是每个公民的基本素养。因此,语文教学要从以知识积累为取向,转向以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为取向,立足于促进学生一生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喜欢语文,学会学习语文,为他们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政协新闻网-著名小学教育专家王兰:爱,让生命焕发青春的美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确立教学目标对于任何一节课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指出了教学的主攻方向,规定了一整节课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学习层次水平及教学的深广度,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活动的依据之一和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准。教师确立课堂教学目标,必须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努力做到整合、具体、恰当、可测,从而发挥出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调节功能、评价功能和激励功能。

1、整合。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思想性决定了不仅要注重字、词、句、篇知识性内容的传授,还要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和品德教育、审美教育以及心理素质教育。因此,在确立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时,教师必须从多角度考虑,使之体现知识、智能、德育三方面目标的整合优化。例如,第五册《称象》,既是一篇历史故事,也是一篇讲读课文,在确立这一课教学目标时,我们首先应确立情意领域的目标,即通过学习曹冲称象的故事,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从中学习考虑问题的方法。认知领域的目标,应按能力结构分为识记、了解、简单应用三个方面。(1)识记:学会10个生字,读准字音,熟记字形,教会写课后8个词语。(2)了解:了解生字的字义,说出句子中带点字词与不带点字词有什么不同,说说课文怎样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3)简单应用:运用“议论”造句,会按课文内容填空,会给句子加冒号、引号。从本课教学目标的确立我们不难看出:本课的教学目标具有育人性,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及字、词、句、篇的训练都体现在教学目标之中,真正做到了教学目标的优化组合。

2、具体。教师在确立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时,要紧扣大纲,依据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所确立的教学目标,要能在40分钟内具体实现;表述要明确、具体、规范,便于理解、操作和检测。如第七册《繁星》一课,有位教师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1)整体阅读课文,记住本课生字新词,概括课文内容,说出作者三次看繁星的不同心情。(2)重点学习背诵第三段,学习作者把写景色和写感受相结合的写作方法。(3)培养学生欣赏大自然的高尚情操。这三条教学目标,第一条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懂,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第二条要求学生能掌握本课的写作方法,重点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第三条重点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以上三条具体地从认识、技能、情感等方面为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师生以此展开教学活动,必然得心应手。

3、恰当。小学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所包含的知识因素、德育因素的弹性很大。这就需要我们把握大纲要求,依据学生接受能力来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努力做到恰到好处。如同是叙事作文的课堂目标,三年级是“能根据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一段话”;四年级是“写一件事,能把经过写具体”;五年级是“能写简单的记叙文,要求有中心、有条理、有详略、能表达真情实感”;六年级是“能根据要求选择材料。编写作文提纲,写出有中心、有条理、语句通顺、主次分明、有一定想象的简单记叙文。”由此可见,课堂教学目标有明显的层次性。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根据教材的要求把握好分寸,既不能盲目拔高,也不能随意降低。

4、可测。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活动的重要标准,因此,教师所确立的教学目标要具有可测性,努力在表述语中运用外显性行为动词,切忌模棱两可。例如:有位教师在让学生学会“按从整体到部分观察事物”这一教学内容时,确定了如下课堂教学目标:(1)记住并口述按整体到部分观察事物的方法。(2)结合指定的课文说出作者观察事物的具体方法。(3)能独立按由整体到部分的方法观察事物并口述出来。这三条具体的教学目标,不但确定了教师教学的内容,也具体地指出了学生学的要求,尤其是“记住”、“说出”、“口述”等外显性动词,为教学检测提供了科学依据。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7-21
教孩子们学会说,学会阅读,学会运用语言,引导其产生浓厚的兴趣,知道语文的用处,是一种工具。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第3个回答  2011-07-25
养成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培养他们的的交际能力,提高小学生获取文字信息的能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