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

如题所述

1、昆曲

  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昆曲是现存的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昆曲的唱腔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对中国近代的所有戏剧剧种,如川剧、京剧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昆曲表演包括唱、念、做、打、舞等,这些内容亦是培训京剧演员的基本科目。昆腔及其戏剧结构(旦、丑、生等角色)亦被其他剧种所借鉴。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2、古琴艺术

  古琴艺术吸纳了大量优雅动听的曲调,演奏技法复杂而精妙,而且有着独特的记谱法,大量乐谱都是人们口头流传下来的。古琴有七根弦,十三个徽,通过十种不同的拨弦方式,演奏者可以演奏出四个八度。古琴是中国独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古琴艺术体现为一种平置弹弦乐器的独奏艺术形式,另外也包括唱、弹兼顾的琴歌与琴、箫合奏。2006年5月20日,古琴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是流传于中国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是流传于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十二木卡姆”和“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的总称,主要分布在南疆、北疆、东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在乌鲁木齐等大、中、小城镇也广为流传。也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2005年11月25日,中国政府报送的“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4、蒙古族长调民歌

  长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13世纪以来的文学作品中已有记载。直至今日,长调仍保留着丰富的不同地域的风格。蒙古国和中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牧民的社会和文化生活中,在表演和当代音乐创作中,长调都扮演着主要角色。蒙古族长调以鲜明的游牧文化特征和独特的演唱形式讲述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所以被称为“草原音乐活化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22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总数位居世界第一。包括:皮影戏,剪纸,古琴,第七,珠算,二十四节气,针灸,书法,京剧,活字印刷术,清明节!

第2个回答  2021-05-20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昆曲(2001.5)

  2.古琴艺术(2003.11)

  3.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2005.11)

  4.蒙古族长调民歌(2005.11 与蒙古国联合申报)

  5.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2009.10)

  6.南音(2009.10)

  7.南京云锦织造技艺(2009.10)

  8.宣纸传统制作技艺(2009.10)

  9.侗族大歌(2009.10)

  10.粤剧(2009.10)

  11.格萨(斯)尔(2009.10)

  12.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2009.10)

  13.热贡艺术(2009.10)

  14.藏戏(2009.10)

  15.玛纳斯(2009.10)

  16.花儿(2009.10)

  17.西安鼓乐(2009.10)

  18.中国朝鲜族农乐舞(2009.10)

  19.中国书法(2009.10)

  20.中国篆刻(2009.10)

  21.中国剪纸(2009.10)

  22.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2009.10)

  23.端午节(2009.10)

  24.妈祖信俗(2009.10)

  25.中国雕版印刷技艺(2009.10)

  26.呼麦(2009.10)

  27.羌年(2009.10 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8.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2009.10 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9.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2009.10 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3个回答  2021-05-20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手册》是《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普查工作手册》的修订版,由文化艺术出版社于2007年1月1日出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手册》把原单独印行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书参考范本》合并在内,以供各地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时借鉴。新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手册》根据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提纲中,继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等门类之后,加入传统医药的调查提纲。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手册》是《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普查工作手册》的修订版。修订后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手册》,将原单独印行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书参考范本》合并在内,以供各地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时借鉴。此外,新版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手册》还根据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提纲中继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等门类之后加入了传统医药的调查提纲。通过补充修订,希望本书对正在全国普遍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普查工作起到更加有效的指导作用。
第一部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

Ⅰ 保护与普查概说

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一)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为什么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方针和原则是什么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是什么关系

(五)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主要实施内容有哪些

(六)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实施时间和阶段性任务是什么

(七)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普查与保护的范围

(八)采用哪些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杳

(一)建国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采录的简要历史

(二)普查工作的目的、性质和意义

(三)普查的指导原则

(四)普查的步骤与方法

(五)普查中应注意的事项

(六)普查中的采集

(七)普查成果与验收

Ⅱ 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代码

一、目的

二、原则与方法

三、分类代码结构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代码表

五、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码的编制规则

(一)编制原则

(二)编码结构

(三)范例

Ⅲ 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提纲

一、民间文学调查提纲

(一)社会转型带来的变化

(二)民间文学调查的任务

(三)全面调查与重点搜集

(四)全面性、代表性、真实性

(五)调查和搜集的方法

附表

二、民间美术调查提纲

(一)概述

(二)分类

(三)调查方法

(四)调查提纲

附表

三、民间音乐调查提纲

(一)概述

(二)分类

(三)调查方法与原则

(四)民间音乐与民间风俗、民间信仰的关系

(五)注意事项

(六)调查提纲的编写

附表

四、民间舞蹈调查提纲

(一)概述

(二)调查方法

(三)调查提纲

(四)填表说明

附表

五、戏曲调查提纲

(一)概述

(二)分类

(三)调查方法

(四)填表说明

附表

六、曲艺调查提纲

(一)概述

(二)调查内容

(三)调查方法与原则

(四)注意事项

附表

七、民间杂技调查提纲

(一)概述

(二)分类

(三)调查提纲

(四)调查方法与注意事项

附表

八、民间手工技艺调查提纲

(一)概述

(二)分类

(三)调查提纲

九、生产商贸习俗调查提纲

(一)概述

(二)分类

(三)调查方法

(四)调查手段

(五)调查报告

十、消费习俗调查提纲
(一)概述

(二)调查方法

(三)调查内容

(四)调查成果

十一、人生礼俗调查提纲

(一)概述

(二)调查方法

(三)调查内容

(四)调查成果

十二、岁时节令调查提纲

(一)概述

(二)调查方法

(三)调查内容

(四)调查成果

十三、民间信仰调查提纲

(一)概述

(二)分类

(三)调查方法

(四)调查提纲

十四、民间知识调查提纲

(一)概述

(二)调查方法

(三)调查内容

十五、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调查提纲

(一)概述

(二)分类

(三)调查方法

(四)调查提纲

(五)调查成果

十六、传统医药调查提纲

(一)概述

(二)分类

(三)调查方、法

(四)调查表
第二部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书参考范本

一、彝族撒尼语口传叙事长诗《阿诗玛》(民间文学)

二、武强年画艺术(民间美术)

三、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民间音乐)

四、泉州南音(民间音乐)

五、宣纸制作技艺(民间手工技艺)

六、大理白族绕三灵(文化空间)

七、妙峰山庙会(文化空间)

附录一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

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通知

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实施方案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附录二

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原版后记

新版后记
规格:20盘DVD

出版单位:九州音像出版社

上市日期:2011年

转自:新华管理网

主要内容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既有物质形态的“有形”的文化遗产,如文物、典籍;又有主要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下来、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等。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联系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种类之繁多、形式之多样、内容之丰富,在世界也是少有的。

百集大型电视纪录片《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全面展示中国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显著特征及其相关的社会和自然环境,题材包括民间传说、民间美术、民间手工技艺、民间戏曲、民间曲艺、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体育竞技以及民间习俗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共100集,每集10分钟。
目录

1 文学

梁祝传说· 1 (上虞、宁波、杭州)

2 梁祝传说 · 2 (上虞、宁波、杭州)

3 梁祝传说 · 3 (上虞、宁波、杭州)

4 孟姜女传说 · (淄博)

5白蛇传传说· 1 (杭州)

6 白蛇传传说 · 2 (杭州)

7西施传说· 1 (诸暨)

8 西施传说 · 2 (诸暨)

9 西施传说 · 3 (诸暨)

10黄大仙传说 ·1 (金华)

11 黄大仙传说 ·2 (金华)

12董永传说(万荣)

13水浒文化· 1 (阳谷)

14 水浒文化 · 2 (阳谷)

15 水浒文化 ·3(阳谷)

音乐、舞蹈
16晋南威风锣鼓· 1

17 晋南威风锣鼓 · 2

18 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

19商河鼓子秧歌· 1

20 商河鼓子秧歌 · 2

21长兴百叶龙

22蒙古族马头琴音乐· 1

23 蒙古族马头琴音乐 · 2

24 戏曲、曲艺

京剧 · 1
25 京剧 · 2

26台州乱弹· 1

27 台州乱弹 · 2

28 淄博五音戏· 1

29 淄博五音戏 · 2

30 淄博五音戏 · 3

31 秦腔

32 临汾蒲剧

33 川剧

34苏州评弹

35华县皮影·1

36 华县皮影 ·2

37 华县皮影 ·3

38海宁皮影

39 岐山皮影

40临淄蹴鞠
竞技、民俗
41 登封少林武功

42吴桥杂技

43武当武术

44 美术

无锡泥塑 · 1

45 无锡泥塑 · 2

46衡水内画· 1

47 衡水内画 · 2

48 衡水内画 · 3

49 衡水内画 · 4

50南京云锦

51天津泥人张· 1

52 天津泥人张 · 2

53 天津泥人张 · 3

54济南面塑· 1

55 济南面塑 · 2

56 济南面塑 · 3

57 潍坊木版年画 · 1

58 潍坊木版年画 · 2

59 潍坊木版年画 · 3

60 潍坊木版年画 · 4

61 西藏唐卡 · 1

62 西藏唐卡 · 2

63桐乡蓝印花布

64凤翔泥塑· 1

65 凤翔泥塑 · 2

66 凤翔泥塑 · 3

67 凤翔泥塑 · 4

黑龙江桦树皮制作技艺· 1

68 乐清细纹刻纸· 1

69 宝鸡马勺脸谱· 1

70 宝鸡马勺脸谱· 2

71 宝鸡马勺脸谱· 3

72庆阳香包

73 苏绣

74朱仙镇木版年画

75潍坊风筝· 1

76 潍坊风筝 · 2

77 潍坊风筝 · 3

78蔚县剪纸· 1

79 蔚县剪纸 · 2

80 蔚县剪纸 · 3

81凤翔木版年画· 1

82 凤翔木版年画 · 2

83 凤翔木版年画 · 3

84 凤翔木版年画 · 4

85 平遥推光漆· 1

86 平遥推光漆 · 2

87仙居无骨花灯· 1

88 仙居无骨花灯 · 2

89 仙居无骨花灯 · 3

90南通风筝

91 手工技艺

92 黑龙江桦树皮制作技

93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

94 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

95 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

96 天台干漆夹苎工艺

97禹州钧瓷制作技艺 ·

98 禹州钧瓷制作技艺 ·

99湖州湖笔制作技艺· 1

100 湖州湖笔制作技艺·2
第4个回答  2021-05-31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

拓展资料:

民间文学:苗族古歌、布洛陀、遮帕麻和遮咪麻、牡帕密帕、刻道、白蛇传传说、梁祝传说、孟姜女传说、董永传说、西施传说、济公传说、满族说部、河西宝卷、耿村民间故事、伍家沟民间故事、下堡坪民间故事、走马镇民间故事、喀左东蒙民间故事等。

传统音乐:蒙古族呼麦、河曲民歌、左权开花调、蒙古族长调歌、巢湖民歌等。

传统舞蹈:京西太平鼓、秧歌、井陉拉花、龙舞、狮舞等。

传统戏剧:昆曲、潮剧、弋阳腔、青阳腔、高腔、河北梆子等。

传统技艺: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界首彩陶烧制技艺、石湾陶塑技艺、黎族原始制陶技艺、傣族慢轮制陶技艺、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等。

曲艺:苏州评弹、扬州评话、福州评话、山东大鼓、山东琴书、河南坠子、绍兴莲花落等。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吴桥杂技、聊城杂技、天桥中幡、维吾尔族达瓦孜、抖空竹、宁德霍童线狮、线狮等。

传统美术:杨柳青木版年画、武强木版年画、漳州木版年画、桃花坞木版年画、高密扑灰年画、杨家埠木版年画等。

传统医药: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中医诊法、中医传统制剂方法、针灸、中医养生、藏医药等。

民俗: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