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课本的世说新语两则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没有的可以不写。急。

如题所述

一、词类活用

“友人惭”意动用法。惭:感到惭愧。

二、通假字

《陈太丘与友期》尊君在不。“不”通“否”,读fǒu,表示否定,相当于“吗”。

三、古今异义

《咏雪》

1、儿女古义:子侄辈的人,指家中的年轻一代人。今义:指子女。

2、因古义:趁,乘,凭借。今义:因为。

3、文义古义:诗文。今义:文章的意思。

《陈太丘与友期》

1、去古意:离开。今意:到、往。

2、委古意:丢下、舍弃。今意:委屈、委托。

世说新语简介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坊间基本上认为由南朝宋刘义庆所撰写,也有称是由刘义庆所组织门客编写。又名《世说》。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通行本6卷36篇。有梁刘孝标注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咏雪》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注释
  (1)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2)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因:凭借 )(“因”在这里有特殊含义)   (3)讲论文义(讲解诗文)(讲:讲解 )(论:讨论 )   (4)俄而雪骤,公欣然曰(俄而: 不久,一会儿 )(骤;迅速 )(欣然:高兴的样子)   (5)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女:这里当“子侄辈”讲,即年轻一辈)   (6)内集:家庭聚会。   (7)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   (8)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9)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10)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古今异义   1:儿女   古义:子侄辈,指家中的年轻一代人   今义:指子女   2:因   古义:趁,乘,凭借   今义:因为   3:文义   古义:诗文   今义:文章的意思   
文言文特殊句式   1.省略句:   (1)谢太傅(于)寒雪日内集   2.倒装句:   (1)白雪纷纷何所似(宾语前置:白雪纷纷似所何)   3.判断句:   (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
  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举行家庭聚会,跟子侄辈讲解诗文。不一会儿,雪下大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太傅的哥哥的儿子谢朗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太傅的大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随风飞舞。”谢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谢道韫就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也就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你父亲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转身进入家门,也不回头看他。

注释
  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颖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县名。   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今义为日期,行,出行。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日中,正午时分。   过中:过了正午。   至:到   舍去:不再等候而走了。舍,丢下;去,离开   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戏:玩耍,游戏。   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假字,通“否”。   君:您。   家君:家父,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引:拉,这里指表示歉意的动作。   顾:回头看。   信:诚信,讲信用。   与:和   时年:这年(那时)。   非:不是。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委,丢下别人;相,副词,表示动作偏向一方;委,丢下,舍弃。 而,表转折。   君:古代尊称对方,现可译为“您”。   惭:感到惭愧。   礼:礼貌。   引之:拉住。   不:不,“不”通“否”,是不是。   已去:已经离开。   哉:助词,语气词,并无实际意义,。   曰:说   则:就是     

古今异义词   去   古意:离开   今意:到、往   委   古意:丢下、舍弃   今意:委屈、委托   顾   古意:回头看   今意:照顾   

通假字   1、尊君在不 “不”通“否”表示否定。相当于“吗?”   

词类活用   1、友人惭 意动用法,感到惭愧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12-11
古今异义
儿女 古义:子侄辈,指家中的年轻一代人今义:指子女
  2:因 古义:趁,乘,凭借 今义:因为
3:文义 古义:诗文 今义:文章的意思
去 古意:离开 今意:到、往
  2.委 古意:丢 下、舍弃 今意:委屈、委托
  3.顾 古意:回头看 今意:照顾
  4.期 古意:约定 今意:日期
  5.引 古意:拉 今意:引用
  文言文特殊句式
  1.省略句: (1)谢太傅(于)寒雪日内集
  2.倒装句: (1)白雪纷纷何所似(宾语前置:白雪纷纷似所何)
3.判断句: (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通假字
  1、尊君在不 “不”通“否” 读 fou(三声)表示否定。相当于“吗?”
编辑本段词类活用
  1、友人惭 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第3个回答  2011-07-22
上百科上找一堆一堆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