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言文

中涵知旌德县时,近城有虎,伤猎户数人,不能捕,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猎,

不能除此患也。”乃遣吏持币往,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大失望,姑命具食。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末晚也。”遂命役导往。役至谷口不敢行,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以畜似尚睡,汝呼之醒。”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傅老翁,老翁手一短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虎仆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血流仆地。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乃厚赠遗之。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练目十年。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不能动。

疑问哈~~~急用!

整体感知]

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槐酉杂记》,这部书是笔记体小说集,记载了很多鬼怪神异故事,题材广泛,文笔质朴流利。《唐翁猎虎》记载的当属奇异之事。一奇在:官府出面组织猎户围捕,只“伤猎户数人”,而一翁一童出面马到功成;二奇在: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显然年老体衰;“一童子十六七耳”,年浅艺未必精。然配合默契,虎患顷刻即除。三奇在文章虽短小,容量却惊人,且情节设置巧妙,跌荡起伏,摇曳生姿。寥寥417个字,包含了两个故事:一是先人伤于虎,亲人为报此仇辈辈苦练杀虎绝技。二是县令请唐打猎诛虎。于质朴流利的语言中,结构的精巧可见一斑。先层层铺垫,县中猎户奈何老虎不得,邑人推荐“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名气之大可见一斑;后欲扬先抑,一老一少因邀而至,令人惴惴,及至山中诛虎,不但不避虎锋芒,反由童子将其唤醒,老者不闪不避,手起虎毙。结尾,再用老翁自述和引用《庄子》言,用对比手法,渲染了故事的奇异色彩。

[疑难探究]

1.结尾有什么作用,在今天还有现实意义吗?

解析:结尾一句用反衬的手法,道出了反复苦练的重要意义。作用有二:一是为故事增加传奇色彩,二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没有什么真正的神巧之技,真正的超人的绝技是反复苦练的结果。”

在今天,这句话仍有强烈的现实意义,适用于各行各业。对我们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学习是快乐的过程,但是也要付出辛苦,一点辛苦都不付出,不可能有所成就,哪一个奥运冠军鲜花背后没有汗水和泪水。学习还需要反复的熟练的过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无他,但手熟尔”,告诉我们的是相同的道理。

[能力训练]

一、“攻人之恶,勿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勿过高,当使其可从。”这段话的含义,与下列哪一个选项最接近?( )

A.打人莫打膝,胜人莫以谋

B.劝善责过于人,宜适其性量其力

C.知过不难改过难,言善不难行善难

D.毋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二、阅读下列文段并回答问题。

正始年间,周南为乡邑长。一曰,有鼠着衣冠出厅堂,语周南曰:“尔某曰当死。”周南不应。至其曰复出,冠帻(头巾)绛(红衣)衣,又语周南曰:“尔曰中当死。”复不应。鼠入。适曰中,鼠又出曰:“周南!汝不应死(应验预言而死),我复何道!”遂颠蹶而死,即失其衣冠。视之,则如常鼠也。

下列最能概括这则故事的寓意的一句话是( )

1.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2.以逸待劳,相机出击

3.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4.将计就计,反败为胜

三、“穷呀!岂止短褐穿结,连鞋子也脚踏实地了。”句中“脚踏实地”语带双关,而且显出了某种自嘲的幽默。下列也运用了相同的表达方式的是( )

A.“绝顶聪明”的张老伯那颗光秃秃的脑袋可真是越来越亮了。

B.站在镜前,看着满脸“违章建筑”般的青春痘,实在心痛。

C.同学们的数学都考及格了,只有我“大智若愚”地只考了一分。

D.他受伤后 ,跛着脚,逢人就说:“我现在可是‘举足轻重’了。”

四、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1.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 )( )

2.时咯咯作嗽 ( )

3.甫新婚而戕于虎 ( )( )

4.须发皓然 ( )

5.老翁哂曰 ( )

6.悬身下缒不能动 ( )

7.自颔下至尾闾 ( )( )

五、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A.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

答:

B.后世子孙,如不能杀虎,亦皆非我子孙也。

答:

C.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

答:

D.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不能动。

答:

E.大失望,姑命具食。

答:

六、填空题。

《唐翁猎虎》选自 代 (字: )创作的 。这是一部 。记载了许多鬼怪神异故事,题材广泛,文笔质朴流畅。这位文人还曾主编过《 》。

七、阅读理解。

(一)

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休宁戴东原曰:明代有唐某,甫新婚而戕于虎,其妇后生一子,祝之曰:“尔不能杀虎,非我子也。后世子孙,如不能杀虎,亦皆非我子孙也。”故唐氏世世能捕虎。)乃遣吏持币往,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

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大失望,姑命具食,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遂命役导往。

役至谷口,不敢行,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乃厚赠遣之。

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炼目十年,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不能动,庄子曰: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信夫!

1.县令为何“大失望”?

答:

2.“我在,尔尚畏耶?”一句有什么意思?

答:

3.文中是怎样写唐翁的猎虎技艺的?

答:

4.唐翁轻而易举战胜老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

(二)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辈,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峨峨兮若泰山 ( )

(2)洋洋兮若江河 ( )

(3)卒逢暴雨 ( )

(4)乃援琴而鼓之 ( )

(5)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

(6)吾于何逃声哉 ( )

2.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请解释“为”“操”“造”“音”的意思,并指出这两句的修辞方法。

答: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答:

4.分析本文是如何围绕“知音”安排结构的?

答:

5.阅读下面《警世通言》第一卷“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开头一段话,体味什么叫“知己”“知心”“知音”。

古来论交情至厚,莫如管鲍。管是管夷吾,鲍是鲍叔牙。他两个同为商贾,得利均分。时管夷吾多取其利,叔牙不以为贪,知其贫也。后来管夷吾被囚,叔牙脱之,荐为齐相。这样朋友,才是个真正相知。这相知有几样名色: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总来叫做相知。

答:

6.你有知心朋友吗?请以“知心”或“知音”为题写一篇短文,记述你们的交往情谊。

答:

八、探究下面的材料,说说你能获得什么启示。

材料:正是青黄不接的初夏,一只饿慌了的老鼠掉进了一个半满的米缸,在经过最初的警惕之后,它就一通饱吃,吃完了倒头就睡,不知不觉中这样丰衣足食地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有时,它也想跳出来算了,但一想到这么多这么好的白米,嘴里便直发痒痒。直到有一天,它发现米缸见了底,才发现自己再也不能跳出米缸去了。结果可想而知:不是被主人乱棒打死,就是活活饿死在缸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我的族里面有位叫)中涵兄长做旌德县知县时,郊外有虎患,使多位猎户受伤,无法捕到(它)。同乡人说:“除非聘请徽州的唐打猎(否则)不能能除去虎患。”
(中涵)于是派遣使者拿着钱去(请唐氏的人来),使者回来报告说唐氏已经选捕虎手艺精良的两个人,已经到了。到了(一看)一个是头发胡须都白了的老头儿,,不时还咯咯咳嗽,(另外)一个是个十六十七岁的小孩子。(中涵)非常失望,姑且为他们准备饭食。老头儿察觉到中涵心中不满,半跪禀报说:“(我)听说这只老虎距城不过才五里地 ,(我们)先去捕捉它,再给饭吃也不晚。”(中涵)于是叫差役带他们去(老虎出没的地方)。
差役到山谷口时不敢前进了,老头儿笑着说:“有我在,你还怕吗?”进到山谷多半处时,老头儿看小孩子说:“这只小老虎(蔑视)好像还在睡,你叫醒它。”小孩儿发出老虎叫声。老虎果然从林子里冲出来,径直向老头儿扑来,老头儿手拿一短柄斧,向前冲出九寸,闪开半寸,举起手臂屹立(在老虎面前)。老虎扑过来,老头儿侧头避开它,老虎从老头儿头顶跳过,流血倒在地上。看那老虎,从下巴到尾巴,都碰到了斧头,裂开。(中涵)于是重赏他们二人。老头儿自己称,锻炼手臂十年,锻炼双眼十年。他的眼睛,用笤帚横扫,不会眨;他的手臂,让壮夫攀爬,掉在他的手臂上向下拉,不会动摇。

这是我的解释,不知道你是否满意。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6-16
1、可以借鉴英文中的语法知识,不一定要读懂每一个字,但是要学会断句。先从五言诗开始。其实诗里很多东西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大量去阅读诗句,渐渐就能对断句有了感觉。好像学习英文语感一样。
2、诗词中最常用的字句的意思一定要了解。比方说,以……以不变应万变中以的意思,同时,它在别的句子中的意思又有什么?常用的以,之等这样的副词连词都可以着重注意一下,不容易对句子产生歧义。
3、常常用的文章可以多看一看,因为即使是考试,它也不会出太生僻的东西。所以,把平时常用的句子,好好理解,最好写下来,然后查一下出处,对出处的东西大致看过,了解一下背景和内容,对你理解这样的话很有好处。
4、唐宋的历史背景最好看一下,尤其几个主要的时间,因为诗人写东西经常就根据当时的感觉,心态写,里面虽然有自己的理解,但是理解也要有事实根据。当然以一反三是最好的。同理可证其他诗句是在什么心态下,什么状态下写出来的,表达作者什么心态。
5、把最常用的东西,慢慢积累起来,每次遇到都写下来,没事儿的时候看一看,这样保证基本分数不会丢。
6、如果你能够做到大量阅读最好。古文观止,红楼梦等等都可以看一看。如果能读到更深一些的,看完原文,自己理解一下,然后看看别人的注解,有哪些是不符合的,为什么会这样。想一想。必要的可以做笔记。
7、觉得学习语言都是互通的,即使是文言文。用你学习英语的感觉去感觉文言文也是可以的。尤其,你如果学会文言文的断句,那么你学习英语的时候,主谓宾,隐藏的主谓宾,会触类旁通,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第3个回答  2019-09-20
一.翻译句子
1.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全部变更了军法,轻率的任用军官。
2.赵王不听,遂将之。
赵王不听从蔺相如的建议,于是任命赵括为将。
二.试从上文中概括出两个成语,并加以解释。
1.成语①胶柱鼓瑟,解释: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
2.成语②纸上谈兵,解释: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第4个回答  2019-10-21
文章的主人公是谢道韫,但是正是因为结尾的:“为之改容,乃不害涛”,来体现谢道韫的才思敏捷和极具说服力,表达的是谢道韫女中豪杰的气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