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三原色?

三原色是谁发现的?有什么作用,重要性如何?

■光的三原色 RGB

人眼所见的各种色彩是因为光线有不同波长所造成的,经过实验发现,人类肉眼对其中三种波长的感受特别强烈,只要适当调整这三种光线的强度,就可以让人类感受到『几乎』所有的颜色。

这三个颜色称为光的三原色(RGB),就是红(red),绿(green),蓝(blue)。所有的彩色电视机、屏幕都具备产生这三种基本光线的发光装置。因为这三种光线的混合几乎可以表示出所有的颜色,因此计算机里头就用RGB三个数值的大小来标示颜色,每个颜色用8bit来记录,可以有0~255,共256种亮度的变化,三种乘起来就有一千六百多万种变化,这也是我们常听到的24 bit全彩。

因会光线是越加越亮,因此两两混合可以得到更亮的中间色:黄(yellow)、青(cyan)、洋红(magenta);三种等量相加可得到白色。计算机绘图的功力想要更上一层楼的话,各种颜色的混合关系一定要能了解,这样才能把影像按自己的意思加以调整,而不是凭空任意尝试。

至于补色是指完全不含另一种颜色,例如黄色一定是由红绿两色合成,完全不含蓝色,因此黄色称为蓝色的补色,从色相图中可以看到两个补色隔着白色相对。将两个补色相加会得到白色。

--------------------------------------------------------------------------------

■印刷三原色 CMY, CMYK

至于颜料的特性刚好和光线相反,颜料是吸收光线,而不是增强光线,因此颜料的三原色必须是可以个别吸收红、绿、蓝的颜色,那就是红绿蓝的补色:青、洋红与黄色(CMY),以浓度0~100%来表示。

把黄色与青色颜料混合起来,因为黄色颜料会吸收蓝色光,青色颜料会吸收红色光,因此最后只剩下绿色光可以反射出来,这就是黄色加青色颜料会变成绿色的道理。

理论上将印刷三原色混合之后,应该可以将红绿蓝光通通吸收而得到黑色,只是现实生活中并找不到这种光线吸收、反射特性都十分完美的颜料,将三种颜色混合后还是会有些许光线反射出来,而呈现暗灰色或深褐色。事实上除了黑色外,用颜料三原色也无法混和出许多暗色系的颜色,为了弥补这个缺点,因此实际印刷的时候会额外加入黑色的颜料,以解决无法产生黑色的问题。因此就有所谓CMYK的色彩模式,K表示黑色。

黑色的加入虽然增加可印刷的颜色范围,却也使颜色的调整更为复杂,例如用50%的CMY可以混合成灰色,但我也可以直接用50%的黑色来产生,变成同一种颜色有不同的混和方法,在加上颜料的透明度、干燥速度、纸张吸墨程度及作业流程种种条件的不同,使得颜色的控制成为印刷的一大问题,如果你的作品需要送印刷厂的话,一定要对CMYK有相当程度的了解才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1-16
人们很少能看见单纯的、只有一种波长的光。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人们看见的都是由不同波长的光线混合起来的光。从牛顿时代开始,人们就研究颜色混合的现象,现已确定的色光混合律主要有如下的三条。

(1)每一种色光都有另一种色光与之混合而产生白色或灰色(无彩色)的光觉,这两种相互中和的色光叫做互为补色。如红色光与青绿色光互为补色,黄色光与蓝色光互为补色等等。

(2)两种不是互为补色的色光相混合,便产生一种新的、介于它们两者之间的中间色的色觉。如蓝色光和红色光相混合产生紫色色觉;红色光与黄色光相混合产生橙色色觉。

(3)由其他色光混合而成的色光,与相同的纯光谱的色光,只要两者产生的色觉相似,都可以互相代替,取得同样的视觉效果。如黄色光和蓝色光,不论它们本身各自是纯光谱的,还是由其他色光混合而成的,它们相互混合同样能产生白色或灰色的色觉,它们都互为补色。

我们这里讲的色混合现象,是波长不同的光在视觉系统中的混合,不是画家在调色板上调色那种颜料的混合。颜料混合所遵循的规律与色光混合所遵循的规律是不同的。不同的色光相混合,是遵循加法的原则,如红、绿、蓝三原色的光同等地混合起来,成了白光,照在白纸上,白纸面能把白光中的红、绿、蓝三原色的光反射出来,所以看起来是白色的。红色光加绿色光照在白纸上,白纸面能把红、绿相混的光反射出来,所以看起来是黄色的;红色光加蓝色光照在白纸上,白纸面能把红、蓝相混的光反射出来,所以看起来是紫色。把黄色光和蓝色光相混合而成了白光,照在白纸上,白纸面能把黄、蓝相混的光反射出来,所以看起来是白色的,黄色光和蓝色光就互为补色。但是;不同的颜料相混合,所遵循的则是减法原则,如白纸上涂了蓝色,白光照在蓝纸上,纸面上的蓝颜料就把白光中的红色光、绿色光都吸收掉,只剩下蓝色光及一些在光谱上与蓝色相邻近的光反射出来,所以看起来主要是蓝色;如在调色板上把黄颜料和蓝颜料相混合,白光照在上面,看起来是绿色的,这与黄色光和蓝色光相混合而成白光的情况就大不相同。

色觉的综合过程,是最后在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实现的,而不是最后在视网膜上实现的。

色光混合的现象,可以用三原色说加以解释。这种学说假定有三种基本色觉,即红、绿和蓝,并认为在视网膜上,相应地存在着三种不同的锥状细胞:一种含红感光色素,一种含绿感光色素,一种含蓝感光色素。当三种锥状细胞同等地受刺激时,产生白色的感觉。其中任何一种锥状细胞单独受刺激,或三种锥状细胞都受刺激,但其中只有一种锥状细胞的兴奋占绝对优势时,则产生与这种占绝对优势的锥状细胞相应的色觉。如果三种锥状细胞不同比例地受刺激时,则产生各种不同的相应的色觉。

近年来,有人研究人视网膜中央凹附近的锥状细胞吸收光谱的特性,发现有三种不同的锥状细胞:一种锥状细胞对一定波长的红光吸收最大,称为感红锥状细胞;另一种锥状细胞对一定波长的绿光吸收最大,称为感绿锥状细胞;第三种锥状细胞对一定波长的蓝光吸收最大,称为感蓝锥状细胞。这些事实给三原色学说以很大的支持。但三原色学说对于色对比和负后像等现象还不能给予合理的解释。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1-24

三原色是色彩中不能再分解的三种基本颜色, 三种基本颜色可以任意混合产生其他颜色 ,三原色分为色光三原色和颜料三原色,色光三原色为红绿蓝三种颜色等量的色光三原色,混合成白色;颜料三原色为黄、品红、青(天蓝)三种颜色等量的颜料三原色混合成黑色。

第3个回答  2006-01-19
应该是牛顿吧!!他做了光的色散的实验,证明了光是由七种颜色构成的。三原色又分反射三原色和光的三原色。反射三原色是品红、蓝和黄;光的三原色分成红、绿和蓝。
第4个回答  2006-01-20
红 黄 蓝
所谓的三原色是指无法用其他颜色调配而成的,例如绿色就是可以用蓝和黄调配出来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