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比例和反比例

我快毕业考试了,但是正比例和反比例搞不清,特别是用字母表示的,求各位帮忙好吗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且正比例关系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为同时扩大,同时缩小,比值不变。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变化方向相反。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㿌/p>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6-30
成比例要两个不确定的量(就是两个未知数)
假设是x和y
正比例就是x增大y也增大。、
比如说x是物品数量,y是总价(单价不变的前提)
x(数量)越大,y(总价)越大
反比例就是x增大y就相反,即减小
比如说x是单价,y是数量(总价不变)
单价越大,数量就越小
第2个回答  2011-06-29
求助编辑 拆分词条
正比例和反比例目录

正比例
反比例
比较正比例和反比例
正、反比例之间的相互转化正比例
反比例
比较正比例和反比例
正、反比例之间的相互转化
展开 编辑本段正比例
  1.、用文字来描述: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射线2、用字母表示: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以下关系式表示:x÷y=k (一定)还可表示为:x=ky   3、正比例关系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同时扩大,同时缩小,比值不变.   例如:汽车每小时行驶的速度一定,所行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是否成正比例?   以上各种商都是一定的,那么被除数和除数. 所表示的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关系.   注意:在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时应注意这两种相关联的量,虽然也是一种量,随着另一种的变化而变化,但它们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不一定,它们就不能成正比例. 例如:一个人的年龄和它的体重,就不能成正比关系,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也不成正比例关系.编辑本段反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一定)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关系式表示:x×y=k (一定)   反比例关系是通过应用题的总数与份数关系帮助学生认识的。在总数与份数关系中,包含总数、份数和每份数。当总数一定时,每份数和份数是两种相关联的变量。如果每份数变化,份数也随着变化。同样如果份数变化,每份数也随着变化。它们的变化,无论扩大还是缩小,相对应的两个量的乘积(也就是总数)一定。具体说,当总数一定时,每份数(或份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份数(或每份数)反而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简称为“一扩一缩(或一缩一扩)”。具备这种变化关系的每份数和份数成反比例关系。反比例关系在典型应用题中属于归总问题。反映在除法中,当被除数一定,除数和商成反比例关系。在分数中,当分数的分子一定,分母与分数值成反比例关系。在比例中,比的前项一定,比的后项与比值成反比例关系。如果再把总数与份数关系具体化为:在购物问题中,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成反比例关系。在行程问题中,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关系。在做工问题中,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反比例关系。如果两种量成反比例,那么一种量的任意两个数的比,等于另一种量的两个对应数的反比。如,加工零件的总数一定,是600个。如果每小时加工10个,60个小时完成任务。如果每小时加工20个,30个小时完成任务。每小时加工数量的比1∶2,与它相对应的完成时间比是2∶1。2∶1是1∶2的反比。   之后,进一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①分析反比例的意义。   成反比例的量包括三个数量,一个定量和两个变量。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扩大(或缩小)的变化关系。一种量发生变化,引起另一种量发生相反的变化。这两种量是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成反比例关系。   ②成反比例的量   前提:两种相关的量(乘法关系)   要求: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并且,这两个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   结论:这两个量就叫做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字母表示法:设x与y是两个相关的量(具有相乘的关系),k是x与y的乘积(k一定),即:x*y=k(一定) 接着用字母x、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把正比例关系进一步抽象概括成=k(一定)。   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   时间/时 1 2 3 4 5 6 7 …
路程/km 90 180 270 360 450 540 630 …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认识到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值都相等(一定),写成关系式就是速度(一定)。   在这两个例子的基础上,让学生比较它们有什么共同规律,从而进一步概括出“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利用正比例的意义判定上述两个例子中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关系,并说明为什么。   在研究具体数量关系,明确什么是正比例关系后,可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正比例关系: =k(一定)。结合这个关系式让学生说一说上面两个例子中,x、y、k各表示什么?   最后让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成正比例关系的例子,汇报时应说说所举例子中的两个量为什么是成正比例关系的量。   2.例2。   编写意图   教学正比例图像。函数的图像是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的,由于学生没有直角坐标系方面的知识,教材直接呈现出例1中体积与高度的正比例关系图像(正比例关系的图像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因为小学阶段研究的数都是正数,所以表示的图像都限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第一象限),再通过图下面的两个问题,让学生体会正比例图像的特点和作用,加深对正比例的认识。   教学建议   教学时,可以先出示坐标系说明如何描点连线画出正比例关系图像。再通过图下面的两个问题体会正比例图像的特点。   (1)用图像表示正比例关系。可以先出示例1的数据表和坐标系,说明正比例关系可以通过一个图像来表示。然后介绍坐标系横轴上和竖轴上的数据表示的含义,并结合例1数据表中的一对数据说明,表中的每一组数据都可以用一个点来表示。如,高度2 cm,体积50 cm这对数据,就可以用(2,50)表示,照此方法师生共同描出其余的点。并把描好的点连起来,形成一条直线,告诉学生这就是体积与高度的正比例关系图像。   (2)认识正比例关系图像。结合问题(1),使学生了解从这个图像可以直观看到高度与体积的变化情况,高度增加,体积也随着增大。通过问题(2),使学生知道:利用正比例关系图像,不用计算,可以由一个量的值,直接找到对应的另一个量的值。如,知道高度是7 cm,可以从图像上找到高度是7的点,再找这个点对应的竖轴上的数175,即高度是7 cm时,对应的体积175 cm。   “做一做”是正比例知识的综合练习,可以边讨论边完成。   3.例3。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357833.htm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3-05
第4个回答  2020-01-21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