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词《菩萨蛮·大柏地》的解释

毛泽东的诗词《菩萨蛮·大柏地》的解释,也就是诗意,知道的朋友请说一下。 《菩萨蛮·大柏地》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就是这首

空中有赤橙黄绿青蓝紫,而谁又在手持这彩虹临空舞蹈?黄昏雨之后又见夕阳,延绵的群山正渐次变得葱茏。想当年在此激战,昔日的弹洞仍留在村庄的壁头。就让它来点缀面前的江山吧,如今看上去却更加妖艳。

出自于现代毛泽东《菩萨蛮·大柏地》。

原文: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扩展资料

《菩萨蛮·大柏地》整首词亦画亦诗,情景交融。词描绘的画面是:绚丽的彩虹、雨后的斜阳、苍翠欲滴的关山、前村墙壁上的弹洞等,高下、大小、远近、偏正、方位等构图适宜,层次感极强。

色彩是:彩虹的赤橙黄绿青蓝紫,斜阳的红,村庄墙壁的白,但以天宇的湛蓝和群山的苍翠为主色。“舞”字使人觉得彩虹在蓝天的映衬下有一种飘动感“阵阵苍”让人感到群山的苍翠之色有着深浅明暗的变化。

真正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总之,整个画面丰富和谐,生机盎然。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是重游自己战斗过的地方,回忆往日辉煌胜利时的愉悦之情,和对人民革命战争以及经过战争洗礼的革命根据地的赞美之情。

这些喜悦赞美的情思又是在不露痕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描写中流露出来的。作者把主观的情志美与客观的自然美、社会美高度统一,熔炼成艺术美,情景交融,富有韵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10
记得这首词是我小学时学过的,下面就是关于这首词的一些资料
【时代背景】
这首词作于1933年夏。大柏地在江西省瑞金县城北30公里。1929年1月,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率领红军从井冈山出发,2月10日,同追来的国民党反动派在大柏地打了一仗,大获全胜。1933年夏天,毛泽东同志重新经过大柏地,触景生情,写了这首词。
【注释】
1、大柏地: 圩镇名,在江西瑞金以北约30公里处。1929年1月初,湖南、江西两省国民党军按照蒋介石的指令,调集约三万人,准备对我井冈山根据地发动第三次“会剿”。为了打破敌人的“会剿”并解决给养、冬服等问题,红四军主力三干六百余人在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同志率领下,于1月14日离开井冈山向赣南出击。由于致以重兵围追,红四军沿路五战皆失利。2月10日(农历正月初一),红四军在大柏地麻子勒布下口袋阵,伏击尾追不舍的敌赣军刘士毅部,自是日下午三时激战至次日正午,终将敌军击溃,俘敌八百余人,缴枪八百余支。陈毅同志在当年9月1日向党中央所作《关于朱毛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中称:“是役我军以屡败之余作最后一掷击破强敌,官兵在弹尽援绝之暗用树枝石块空枪与敌在血泊中挣扎始获最后胜利,为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之战争。”1933年夏,毛泽东同志重到大柏地,抚今追昔,因有此作。本篇首次公开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2、赤橙黄绿青蓝紫:彩虹的七色。
3、彩练:彩色绢带。喻虹。当空:在正前方的天空中央。
4、雨后复斜阳:唐温庭筠《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雨后却斜阳。”
5、关山泛指附近群山。阵阵:每一列战斗队形。宋赵什《和韵前人初出锁头》诗:“淮木林林脱,霜鸿阵阵飞。”是说大雁列队而飞;本词则谓群山如层层军阵。北周皮信凋柱国大将军长孙俭神道碑):“风云积惨,山阵连阴。”苍:青黑色。
6、鏖战:苦战。急:激烈。
7、弹洞:枪眼。洞,若视为动词、作“洞穿”解,亦通。前村:前面的村庄。指战场附近的一个小村枣杏坑。
8、装点:装饰点缀。宋华岳《登楼晚望》诗:“装点江山归画图。”
9、今朝:如今。看:此处读平声。本篇守谱押用四部韵,句句皆叶两句一换,两庆两平相问。具体地说,“紫”、“舞”相叶;“阳”、“苍”相叶;“急”、“壁”相叶;“山”、“看”相叶。其中“紫”、“舞”本不同部,盖用方音取叶。
【译诗】
空中有赤橙黄绿青蓝紫,
而谁又在手持这彩虹临空舞蹈?
黄昏雨之后又见夕阳,
延绵的群山正渐次变得葱茏。
想当年在此激战,
昔日的弹洞仍留在村庄的壁头。
就让它来点缀面前的江山吧,
如今看上去却更加妖妍。

参考资料:毛泽东《菩萨蛮·大柏地》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6-11
菩萨蛮·大柏地
毛泽东
1933年夏
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时代背景】
这首词作于1933年夏。大柏地在江西省瑞金县城北30公里。1929年1月,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率领红军从井冈山出发,2月10日,同追来的国民党反动派在大柏地打了一仗,大获全胜。1933年夏天,毛泽东同志重新经过大柏地,触景生情,写了这首词。
【注释】
1、大柏地: 圩镇名,在江西瑞金以北约30公里处。1929年1月初,湖南、江西两省国民党军按照蒋介石的指令,调集约三万人,准备对我井冈山根据地发动第三次“会剿”。为了打破敌人的“会剿”并解决给养、冬服等问题,红四军主力三干六百余人在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同志率领下,于1月14日离开井冈山向赣南出击。由于致以重兵围追,红四军沿路五战皆失利。2月10日(农历正月初一),红四军在大柏地麻子勒布下口袋阵,伏击尾追不舍的敌赣军刘士毅部,自是日下午三时激战至次日正午,终将敌军击溃,俘敌八百余人,缴枪八百余支。陈毅同志在当年9月1日向党中央所作《关于朱毛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中称:“是役我军以屡败之余作最后一掷击破强敌,官兵在弹尽援绝之暗用树枝石块空枪与敌在血泊中挣扎始获最后胜利,为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之战争。”1933年夏,毛泽东同志重到大柏地,抚今追昔,因有此作。本篇首次公开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2、赤橙黄绿青蓝紫:彩虹的七色。
3、彩练:彩色绢带。喻虹。当空:在正前方的天空中央。
4、雨后复斜阳:唐温庭筠《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雨后却斜阳。”
5、关山泛指附近群山。阵阵:每一列战斗队形。宋赵什《和韵前人初出锁头》诗:“淮木林林脱,霜鸿阵阵飞。”是说大雁列队而飞;本词则谓群山如层层军阵。北周皮信凋柱国大将军长孙俭神道碑):“风云积惨,山阵连阴。”苍:青黑色。
6、鏖战:苦战。急:激烈。
7、弹洞:枪眼。洞,若视为动词、作“洞穿”解,亦通。前村:前面的村庄。指战场附近的一个小村枣杏坑。
8、装点:装饰点缀。宋华岳《登楼晚望》诗:“装点江山归画图。”
9、今朝:如今。看:此处读平声。本篇守谱押用四部韵,句句皆叶两句一换,两庆两平相问。具体地说,“紫”、“舞”相叶;“阳”、“苍”相叶;“急”、“壁”相叶;“山”、“看”相叶。其中“紫”、“舞”本不同部,盖用方音取叶。
【译诗】
空中有赤橙黄绿青蓝紫,
而谁又在手持这彩虹临空舞蹈?
黄昏雨之后又见夕阳,
延绵的群山正渐次变得葱茏。
想当年在此激战,
昔日的弹洞仍留在村庄的壁头。
就让它来点缀面前的江山吧,
如今看上去却更加妖妍。
还有一些赏析,因为太多了,好像也没有什么用,所以我就不发了~~
第3个回答  2007-06-11
毛泽东写于1933年的《菩萨蛮·大柏地》是一首气势恢宏的词,全词虽只有短短八行,但字字入理,字字染情。教学时如何引导学生领悟伟人蕴含在词中的思想感情,让我颇费心机。反思以往古诗词的教学:老师讲学生听,完了让学生把诗句的意思写出来,再问问体现了什么思想感情。这样“灌”的效果如何?学生不但记不住诗的内容,而且对诗中描绘的形象也是白纸一张,至于作者的思想感情就更谈不上深刻领悟了。于是,这次教学,我决定改一改。

《菩萨蛮·大柏地》的第一、二两句,描写的是雨过天晴、雾气未散、彩虹高挂的壮观景象。这样的景象,学生见过吗?见过。在生活中,在电影电视中见过,那么何不把词中的描写加以具体化呢?于是,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1.明意。(说说这两句讲了什么)2.绘形。(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毛泽东所看到的景象)3.悟情。读读书上的句子和自己写的句子,体会作者冲破黑暗、憧憬未来的心境)4.得法。(朗读体会这首词借景抒情、想象奇特、韵律起伏有致的特色)这4个环节以学生的读写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其中的第2个环节至关重要,花时也最多。当学生把自己的“作品”朗读出来时,我更是吃了一惊——想不到学生的笔同样精彩。如一个学生这样写道:雷雨过后,天公又露出了笑脸,一切都好像被洗刷过了似的,焕然一新。一阵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令人心旷神怡。天边远处,出现了一道彩虹,赤橙黄绿青蓝紫,美丽极了。不知是仙女持着彩练在翩翩起舞,还是天公为牛郎织女架起了一座七彩桥?晚霞脱去了黑纱换上了艳装,把天空映得通红。对面的群山穿上了绿装倒映在湖中,简直是一幅青山绿水画。“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写出诗人所看到的景象”,这项设计实在没有什么创意,但细细想来作用大矣,它不仅考查了学生对词的理解能力,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这也正是此单元重点训练要求);不仅为下面体会词的思想感情和写作特色打下了良好的情意基础,更可喜的是让我看到了教学方式的改变对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影响。它使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只有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才能使教学更有效;只有充分地相信和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才能真正把学生当作主然只有学生自己获得的,才是最精彩的。及到本课第二段的教学,我对学生的这种信任感更加强烈了。“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弹痕累累的墙壁与美丽的大自然很不协调,怎么会“更好看”呢?问题一出,激起热烈讨论。我趁势让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学生的高见让我咋舌。

生:毛泽东站在大柏地回想当年在这里打了胜仗,因此看到战后留下的弹痕感到光荣与自豪。

生:这是毛主席率领红军打败国民党军队的见证,值得庆祝与纪念。

生:这墙壁具有历史意义,在毛主席眼里,弹痕将来可以成为古迹,可以教育后人牢记历史。

生:就是因为子弹在夺取战斗胜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以,毛主席对弹痕有特殊的好感。

生:这块弹痕累累的墙壁,饱含了毛主席的一段刻骨铭心、生死攸关的经历,它在毛主席心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

多么精辟的阐述,多么恰如其分的言辞,听了学生的回答,老师还用讲吗?我不得不叹服他们开阔的思维和独到的感悟能力。

课文上完了,回顾以上一“写”一“议”两个环节,我突然想起了一位特级教师说过的话——“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的知识和技能是自己认可的,是最持久的,也是最深入的。”
第4个回答  2007-06-11
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在空中交织,是谁在空中挥舞着彩带飞舞?雨后的夕阳更加美丽,映照着关山,显出阵阵青翠。回忆当年,战况激烈,现在,前村的墙壁上还满是弹洞,这激战的痕迹正装饰着这翠绿的关山,露出别样之美。
自己翻译的,也不知好不好,小学学的这首诗,还有点印象。再补充一下;
“谁持彩练当空舞”是说:谁拿着彩练在空中跳舞啊?“彩练”是彩虹的比喻。而解释却不可以说成彩虹,因为谁也没法舞动彩虹。起首“谁持”发问,把自然规律拟人化,突兀出作者性格之中的领袖气质,其中,尤以一个“舞”字格外传神,把彩虹静态的自然现象描绘的十分灵动!使人仿佛置身于其中,眼见苍绿的关山,雨后的斜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