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君王权力至高无上的时候,为何有一群人300年不听命令?

如题所述

我感觉这群人应该是游手好闲惯了,他们不愿意去听君王的命令,还有就是他们是一群野人,所以说他们不愿意去听从君王的命令。

还有就是察举制的立位时间,一般以为是汉武帝元光元年,也就是公元前一百三十四年。可以说,“察举制”和先秦时期的世官制不一样,它的主要特点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给给上级或中央,最后,同过试用考核,再任命他的官职。

还有就是九品中正制,是陈群改变汉代的“察举制”后说出来的,同时,它也承续了“察举制”的基本,推荐人才必须品良兼优。这个规矩从魏文帝黄初元年提出,直至隋文帝改为“科举制”才去除,前后有三百多年的时间,更是成为了朝廷选人的唯一规矩。这样造成的情况是:出身贫寒而德才兼备的人受到打压,没有实现抱负的机会。社会里出身贫寒的人,毕竟,占据大多数,他们有怨气,社会就有不稳定因素。

没有方法,隋文帝时期只能废除九品中正制,推行科举制度,让出身贫寒的人也有机会进入朝廷,为国效力。还有就是南朝齐永明10年,萧琛和范云被邀请出使北魏,受到了那时候孝文帝的亲切接待。孝文帝非常欣赏这两个人,还向他的大臣们说:南方还是有非常多的能臣的。李元凯接过话来,说:南方能臣多,其实,是因为君主换的勤;北方少能臣,则是因为皇帝做得时间很长。其实,这句话是在说萧琛、范云等人对君主不够诚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17

在历史上,不管是哪一个朝代的君王,他们都是至高无上的存在,文武百官,黎明百姓,全都要听从君王的指令,但是有一段时间里,有一些人他们却不听君王的指令。那是因为关于官员选举的问题,九品中正制实行了三百多年,新官员的任命都是由地方官员们说了算的,就连皇帝说的都不管用。


汉武帝元光元年,举行的察举制,它和以前先秦时候的制度是不一样的,察举制主要就是有一些地方官员在自己的辖区内进行考察,选取合适的人才,然后推荐给自己的上级,或者是朝廷,然后经过一系列的考核,还有试用,最后在给他任命官职。

还有九品中正制都是由地方官员先进行考察,然后再进行推荐,这样就造成了一个走关系,看出身和利益的情况,有一些出身贫寒,但是很有能力的人就实现不了自己的抱负,所以他们就会有怨气,后来朝廷废了九品中正制,实行了科举制度,这才让一些出身不好的人有机会可以为国效力。

九品中正制实行了300多年,这期间,换了好几位皇帝,但也因为有九品中正制,官员的职位没有太大的欠缺,有一些被弹劾的官员,直接就卸任了,然后空下来的职位很快就可以补上去,有人曾说过,国家的权力并不是在皇帝的手里,而是在士大夫的手里,想要去做官,和皇帝说了都没有用,只能去找士大夫。

第2个回答  2019-11-17
游手好闲惯了,他们不愿意去听君王的命令,还有就是他们是一群野人,所以说他们不愿意去听从君王的命令。
第3个回答  2019-11-17
社会里出身贫寒的人,毕竟,占据大多数,他们有怨气,社会就有不稳定因素。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11-17
其实,是因为君主换的勤;北方少能臣,则是因为皇帝做得时间很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