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老人如何突破职业“瓶颈”?

如题所述

什么叫职业“瓶颈”?所谓职业瓶颈,其实就是:在职业生涯中无法改变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的情况下,而产生的一个发展停滞时期。之所以叫做瓶颈,就像一个瓶子那样,由瓶底向瓶口走的时候,遇到突然变得狭窄的地段,虽然突然变得狭窄,看似选择余地骤然变少,但并非没有任何选择。同时,只要继续前行,迟早会打破瓶颈谋求突破的。那具体怎么应对呢?


首先要接受现状辨别方向。当自己不知不觉走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时,恐惧、焦虑以及所有其他的负面情绪其实都无法把我们带来到自己熟悉的道路上。面对这种情况,很多人的策略是当鸵鸟,假装自己还在熟悉的地方,按部就班的做事情,这样对于自己突破瓶颈没有任何帮助。我们需要的是接受自己已经进入“瓶颈期”、“迷茫期”的这个现实,认真思考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


其次要自我探索做盘点。“只会低头拉车,不会抬头看路”的人,是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的,这时候,需要加深对自我的认知。找个不被打扰的时间、找个安静的地方,详细的对自己的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进行一次大盘点。清楚的了解一下自己,看清楚自己有哪些优势和劣势,优势的东西如何能进一步发展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劣势的地方将如何弥补或规避,以免变成自己的“短板”。


另外就是提升兴趣来挑战。对于职场十年的人来说,需要警惕的一件事情就是:你以为你有十年工作经验,其实你是拿一年经验用了十年……当自己所有的工作成了按部就班,所有的事情都是在心不在焉的情况下完成的时候,需要警惕的是——我现在做的这份工作,究竟是过得去,还是过得硬呢?我有没有做到这个行业、这个岗位的最高标准呢?我的“熟悉业务和按部就班”是否因为自己的目标制定的太低才导致的呢?这时候,需要找一个“标杆”,这个领域或同业翘楚作为自己的榜样,让自己尝试能否有能力达到或超过他的标准。


最后一点就是拓展视野谋突破:如果一个人十年“低头拉车”,那么他的视野一定会受到一些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自己的发展机会,至少会有局限性。这种情况下,需要的是拉升自己的视野,花费一点时间和资源,找到这几个问题的答案:

十年前那些和你相当的人们现在都到哪里去了?如果他们提升或创业了,是因为什么原因提升的呢?

       当下的工作,你除了“经验丰富”以外,还有什么别的因素带给你优势,如果有,如何能够进一步发扬光大?     这些年来,你积累了哪些资源?这些资源能在什么情况下对你的发展有直接的帮助?

这些问题的答案,如果一时想不到也不要紧,走出去,跨专业、跨行业、跨企业或者跨界的去找更多的人了解沟通,会让自己更加清晰的了解自己的优势在那里,也就更加容易发现当下的问题在什么地方,自己的职业瓶颈才能因此得到突破,进入到下一步职业发展阶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1-03

你有职业规划吗?进入职场的你对你未来三年的工作有什么规划吗?或者你的发展在哪里?对我而言,我对目前工作的规划是成为高工,因为我是做设计的,所以我希望不久的将来能独当一面,设计出来的产品在制造过程中能独立的解决问题。但是想完成我的职业规划也不是整天靠嘴上说说的,要付出实际行动,并不断的提高目前工作的能力。


我有一个同事,年纪比我们大,共事一段时间,感觉他对待工作的态度很消极,即不主动解决问题,也不积极工作。看着很资深,实际上工作到了瓶颈阶段,如果不找办法突破,到了一定年龄,晋升之路只会离他越来越远。他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就是“你说怎么做我就怎么做”,从来不积极的来解决问题,时间长了后,就会导致大家对这个人有负面影响,领导给他安排工作的时候,如果工作稍微有点难度,就会说“这个我不会做”,因为怕担责任,所以他能推的尽量推。在工作中经常会听到有人抱怨他对工作的态度没有积极和热情。


我相信每个人都想在自己的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和荣誉感,但有时候又不得要领,有时候感觉就在混日子,这样消极的处理是最不得当的。在工作中我们应该怎么来对待呢?我们每天24小时当中有三分之一的时候是用来工作的,这三分之一还不包括额外加班的时间,相信大部分的人工作的时间都不止三分之一,既然我们每天用这么多的时间在工作上,如果还不以积极和热情的态度来面对的话,你一天大部分时间都是不开心的,这对和你相处中的人和对你自己都是不利的,工作在人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人生是否幸福,我们怎么样才能改善目前不满意的工作方式呢?


这两天看了一本书《12个工作的基本》,书中就针对职业的思考过程给我们介绍了一些基本能力。作者大久保幸夫是日本瑞可利职业研究所所长,在他研究所有工作方法论背后的基本原理——工作中真正需要的不是学历和资格证书,而是帮你提升内在竞争力。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了12种能力。


第一能力:反应力


反应力,顾名思义是和别人在交流过程中要给出反应,比如我在设计过程中,有遇到不懂的,需要请教我们领导给一些指导,这时候我领导在和我说话的时候,或者对着我的设计给出一些建议的时候,我就要给出反应,点头或者做笔记啊,这些是属于非语言沟通,就是要给对方反应,如果对方说了大半个钟头,你一直没反应,或者面无表情的,这样就是缺少反应力。“点头”能向对方表达“我在听你讲呢”“我对你的话感兴趣”的态度。点头很简单,任何人都能做到,但其效果之大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堪称交流催化剂,能够诱使对方继续说下去。


像这种情况还有很多,比如参加别人的演讲,在演讲过程中,你要和别人有视线上的交流;在组织会议的时候,要时不时的给别人一些观点或者反馈;等等,这都是说自己的反应力。


怎么样才能锻炼反应力,像点头这样的事情很容易办到,只要稍加留意即可,不用特意考虑如何锻炼。锻炼反应力的关键是要有自觉地意识。除了一对一的交流场合,在开会,上课,演讲等集体场合,也会有人关注自己的反应,正视对方的双眼在交流中也很重要。听对方说话时看着对方的眼睛,就能比较自然地作出反应。此外,在听对方说话时,应该怀着准备提问的心态,这种心态对方也是能感觉到的。还有,作出反应是为了引导对方透露信息或能力,所以不妨有意放大自己的反应,露出“我对你的话感兴趣”“还想听更多”的表情,信息自然就会向你汇集。


第二能力:亲和力


具有亲和力的人即使跟别人初次见面,也能开心地打招呼说“你好”;乘电梯时偶然遇到熟人,能笑着说声“最近怎么样”“最近真努力啊”。只靠一声寒暄,就能迅速拉近两个人之间的距离。这种人的笑容很有感染力,听人讲话时很有礼貌,同时能明确说出自己的意见。


我觉得我就是一个缺少亲和力的人,我早上进公司的时候,别人不和我打招呼说“早”我从来不主动打招呼的,如果在公司中走动,人来人往的,如果看到大老板之类级别的,我基本不和他们有眼神交流,所以我就避免打招呼了。听着别人在旁边说着“早”或者“您好”,我总感觉我说不出口似的,所以我在公司交的朋友很少。像我这样性格的人就缺少亲和力。


怎么样锻炼亲和力,亲和力是通过成长环境培养起来的,它也可以作为一种技能,通过学习来掌握。例如脸上的表情,向对方传达情绪时,表情比声音和交谈内容更重要。负责作出表情的面部肌肉多达30多种,称为“表情肌”。通过锻炼这些肌肉,就能创造出自己的“标准号笑容”。希望我在锻炼一段时间后能改善我的亲和力。


第三能力:乐观力


在我们部门中有几个前辈,年纪轻轻的头上已经有白头发了,有时候会开玩笑的说,干设计这行压力太大了。不管我们从事的何种工作,都会不可避免地感受到压力,之前刷手机的时候还看到有人在群里拉人扫码说是要完成任务,结果好像没什么人理他,后来在群里发了个红包说“希望大家帮忙扫码,任务没完成,压力大啊”,看不光我自己这行有压力,任何一个行业都存在不同的压力。


压力的处理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积极地面对,另一类是消极地回避。消极地压力消除法又可分为四大类:


1,放弃。到了悔之已晚的时候,闷闷不乐也无济于事,所以只能放弃

2,忘记。一般的压力只要不去想就会变轻,所以可以暂时不去思考引发压力的问题。


3,归咎于他人。在自己心里转嫁责任,如“都是他的错”。如果一切后果都由自己承担,人是有可能崩溃的。可是,如果把归咎于他人的想法说出来又可能引发新的压力,所以关键在于只将这样的想法藏在心里。


4,转换心情。做自己喜欢的事,如喝酒,购物,睡觉,唱歌,运动,旅行等,从而发泄不快的心情。只要是轻微压力,都能通过转换心情得以消除。


我在工作中如果遇到一定的压力的话,我一般会去练瑜伽,瑜伽重在开始,贵在坚持。磨的是心志、练的是自律。自律给我自由。练完之后你会发现能量满满,烦恼已经抛到九霄云外。


乐观力正是充满压力的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能力。让我们遇到挫折时不会气馁,把压力变成动力,克服压力后,找到胜利和成功所带来的乐趣。


第四能力:持续学习力


在我们从小学开始学习一直到大学,中间学习的过程有十几年,好不容易工作了,为什么还要学习?人生本来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摩西奶奶到80岁了才开始学习画画。我们不能放弃人生任何学习的阶段。有的人会说平时工作都那么忙了,哪还有时间去学习呢,因为时间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创造出来的,懂得学习的人绝不会闲的无所事事。他们会灵活利用空闲的时间。


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掌握的知识过时,跟不上新形势,知识量无法继续增加。所以我们要在工作之余也要不断的提升自己,我之前也说过,像我做设计的经常会遇到别人对我们的挑战和质疑,我要用我的知识去说服人家使人家相信我的设计。所以当然与工作相关的知识肯定要不断的储存和增加。


现在的学习有很多种方式了,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各种函授类教学,各种网络学习,只有你自己想学,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像我吧,也在参加函授类的学习,平时每个月参加瑜伽的学习。


书中除了这四个基本能力外,还有目标发现力,语境理解力,专业构筑力,人脉开拓力,委任力,商谈力,传授力,协调力,这12个工作中的技能我已经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表示出来,具体见第一张图片。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具体看看这本大久保幸夫的《12个工作的基本》书,这12种基本能力都是帮助我们职业生涯稳步攀升的法则。


能力是用毕生时间一点点积累起来的,绝非朝夕之间能够掌握,所以才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说法。即使年纪大了,学习也是无止境的。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共勉。

第2个回答  2016-10-21

什么叫职业“瓶颈”?所谓职业瓶颈,其实就是:在职业生涯中无法改变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的情况下,而产生的一个发展停滞时期。之所以叫做瓶颈,就像一个瓶子那样,由瓶底向瓶口走的时候,遇到突然变得狭窄的地段,虽然突然变得狭窄,看似选择余地骤然变少,但并非没有任何选择。同时,只要继续前行,迟早会打破瓶颈谋求突破的。那具体怎么应对呢?


首先要接受现状辨别方向。当自己不知不觉走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时,恐惧、焦虑以及所有其他的负面情绪其实都无法把我们带来到自己熟悉的道路上。面对这种情况,很多人的策略是当鸵鸟,假装自己还在熟悉的地方,按部就班的做事情,这样对于自己突破瓶颈没有任何帮助。我们需要的是接受自己已经进入“瓶颈期”、“迷茫期”的这个现实,认真思考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


其次要自我探索做盘点。“只会低头拉车,不会抬头看路”的人,是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的,这时候,需要加深对自我的认知。找个不被打扰的时间、找个安静的地方,详细的对自己的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进行一次大盘点。清楚的了解一下自己,看清楚自己有哪些优势和劣势,优势的东西如何能进一步发展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劣势的地方将如何弥补或规避,以免变成自己的“短板”。


另外就是提升兴趣来挑战。对于职场十年的人来说,需要警惕的一件事情就是:你以为你有十年工作经验,其实你是拿一年经验用了十年……当自己所有的工作成了按部就班,所有的事情都是在心不在焉的情况下完成的时候,需要警惕的是——我现在做的这份工作,究竟是过得去,还是过得硬呢?我有没有做到这个行业、这个岗位的最高标准呢?我的“熟悉业务和按部就班”是否因为自己的目标制定的太低才导致的呢?这时候,需要找一个“标杆”,这个领域或同业翘楚作为自己的榜样,让自己尝试能否有能力达到或超过他的标准。


最后一点就是拓展视野谋突破:如果一个人十年“低头拉车”,那么他的视野一定会受到一些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自己的发展机会,至少会有局限性。这种情况下,需要的是拉升自己的视野,花费一点时间和资源,找到这几个问题的答案:

十年前那些和你相当的人们现在都到哪里去了?如果他们提升或创业了,是因为什么原因提升的呢?

       当下的工作,你除了“经验丰富”以外,还有什么别的因素带给你优势,如果有,如何能够进一步发扬光大?     这些年来,你积累了哪些资源?这些资源能在什么情况下对你的发展有直接的帮助?

这些问题的答案,如果一时想不到也不要紧,走出去,跨专业、跨行业、跨企业或者跨界的去找更多的人了解沟通,会让自己更加清晰的了解自己的优势在那里,也就更加容易发现当下的问题在什么地方,自己的职业瓶颈才能因此得到突破,进入到下一步职业发展阶段。

第3个回答  2016-11-03

你有职业规划吗?进入职场的你对你未来三年的工作有什么规划吗?或者你的发展在哪里?对我而言,我对目前工作的规划是成为高工,因为我是做设计的,所以我希望不久的将来能独当一面,设计出来的产品在制造过程中能独立的解决问题。但是想完成我的职业规划也不是整天靠嘴上说说的,要付出实际行动,并不断的提高目前工作的能力。


我有一个同事,年纪比我们大,共事一段时间,感觉他对待工作的态度很消极,即不主动解决问题,也不积极工作。看着很资深,实际上工作到了瓶颈阶段,如果不找办法突破,到了一定年龄,晋升之路只会离他越来越远。他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就是“你说怎么做我就怎么做”,从来不积极的来解决问题,时间长了后,就会导致大家对这个人有负面影响,领导给他安排工作的时候,如果工作稍微有点难度,就会说“这个我不会做”,因为怕担责任,所以他能推的尽量推。在工作中经常会听到有人抱怨他对工作的态度没有积极和热情。


我相信每个人都想在自己的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和荣誉感,但有时候又不得要领,有时候感觉就在混日子,这样消极的处理是最不得当的。在工作中我们应该怎么来对待呢?我们每天24小时当中有三分之一的时候是用来工作的,这三分之一还不包括额外加班的时间,相信大部分的人工作的时间都不止三分之一,既然我们每天用这么多的时间在工作上,如果还不以积极和热情的态度来面对的话,你一天大部分时间都是不开心的,这对和你相处中的人和对你自己都是不利的,工作在人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人生是否幸福,我们怎么样才能改善目前不满意的工作方式呢?


这两天看了一本书《12个工作的基本》,书中就针对职业的思考过程给我们介绍了一些基本能力。作者大久保幸夫是日本瑞可利职业研究所所长,在他研究所有工作方法论背后的基本原理——工作中真正需要的不是学历和资格证书,而是帮你提升内在竞争力。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了12种能力。


第一能力:反应力


反应力,顾名思义是和别人在交流过程中要给出反应,比如我在设计过程中,有遇到不懂的,需要请教我们领导给一些指导,这时候我领导在和我说话的时候,或者对着我的设计给出一些建议的时候,我就要给出反应,点头或者做笔记啊,这些是属于非语言沟通,就是要给对方反应,如果对方说了大半个钟头,你一直没反应,或者面无表情的,这样就是缺少反应力。“点头”能向对方表达“我在听你讲呢”“我对你的话感兴趣”的态度。点头很简单,任何人都能做到,但其效果之大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堪称交流催化剂,能够诱使对方继续说下去。


像这种情况还有很多,比如参加别人的演讲,在演讲过程中,你要和别人有视线上的交流;在组织会议的时候,要时不时的给别人一些观点或者反馈;等等,这都是说自己的反应力。


怎么样才能锻炼反应力,像点头这样的事情很容易办到,只要稍加留意即可,不用特意考虑如何锻炼。锻炼反应力的关键是要有自觉地意识。除了一对一的交流场合,在开会,上课,演讲等集体场合,也会有人关注自己的反应,正视对方的双眼在交流中也很重要。听对方说话时看着对方的眼睛,就能比较自然地作出反应。此外,在听对方说话时,应该怀着准备提问的心态,这种心态对方也是能感觉到的。还有,作出反应是为了引导对方透露信息或能力,所以不妨有意放大自己的反应,露出“我对你的话感兴趣”“还想听更多”的表情,信息自然就会向你汇集。


第二能力:亲和力


具有亲和力的人即使跟别人初次见面,也能开心地打招呼说“你好”;乘电梯时偶然遇到熟人,能笑着说声“最近怎么样”“最近真努力啊”。只靠一声寒暄,就能迅速拉近两个人之间的距离。这种人的笑容很有感染力,听人讲话时很有礼貌,同时能明确说出自己的意见。


我觉得我就是一个缺少亲和力的人,我早上进公司的时候,别人不和我打招呼说“早”我从来不主动打招呼的,如果在公司中走动,人来人往的,如果看到大老板之类级别的,我基本不和他们有眼神交流,所以我就避免打招呼了。听着别人在旁边说着“早”或者“您好”,我总感觉我说不出口似的,所以我在公司交的朋友很少。像我这样性格的人就缺少亲和力。


怎么样锻炼亲和力,亲和力是通过成长环境培养起来的,它也可以作为一种技能,通过学习来掌握。例如脸上的表情,向对方传达情绪时,表情比声音和交谈内容更重要。负责作出表情的面部肌肉多达30多种,称为“表情肌”。通过锻炼这些肌肉,就能创造出自己的“标准号笑容”。希望我在锻炼一段时间后能改善我的亲和力。


第三能力:乐观力


在我们部门中有几个前辈,年纪轻轻的头上已经有白头发了,有时候会开玩笑的说,干设计这行压力太大了。不管我们从事的何种工作,都会不可避免地感受到压力,之前刷手机的时候还看到有人在群里拉人扫码说是要完成任务,结果好像没什么人理他,后来在群里发了个红包说“希望大家帮忙扫码,任务没完成,压力大啊”,看不光我自己这行有压力,任何一个行业都存在不同的压力。


压力的处理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积极地面对,另一类是消极地回避。消极地压力消除法又可分为四大类:


1,放弃。到了悔之已晚的时候,闷闷不乐也无济于事,所以只能放弃

2,忘记。一般的压力只要不去想就会变轻,所以可以暂时不去思考引发压力的问题。


3,归咎于他人。在自己心里转嫁责任,如“都是他的错”。如果一切后果都由自己承担,人是有可能崩溃的。可是,如果把归咎于他人的想法说出来又可能引发新的压力,所以关键在于只将这样的想法藏在心里。


4,转换心情。做自己喜欢的事,如喝酒,购物,睡觉,唱歌,运动,旅行等,从而发泄不快的心情。只要是轻微压力,都能通过转换心情得以消除。


我在工作中如果遇到一定的压力的话,我一般会去练瑜伽,瑜伽重在开始,贵在坚持。磨的是心志、练的是自律。自律给我自由。练完之后你会发现能量满满,烦恼已经抛到九霄云外。


乐观力正是充满压力的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能力。让我们遇到挫折时不会气馁,把压力变成动力,克服压力后,找到胜利和成功所带来的乐趣。


第四能力:持续学习力


在我们从小学开始学习一直到大学,中间学习的过程有十几年,好不容易工作了,为什么还要学习?人生本来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摩西奶奶到80岁了才开始学习画画。我们不能放弃人生任何学习的阶段。有的人会说平时工作都那么忙了,哪还有时间去学习呢,因为时间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创造出来的,懂得学习的人绝不会闲的无所事事。他们会灵活利用空闲的时间。


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掌握的知识过时,跟不上新形势,知识量无法继续增加。所以我们要在工作之余也要不断的提升自己,我之前也说过,像我做设计的经常会遇到别人对我们的挑战和质疑,我要用我的知识去说服人家使人家相信我的设计。所以当然与工作相关的知识肯定要不断的储存和增加。


现在的学习有很多种方式了,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各种函授类教学,各种网络学习,只有你自己想学,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像我吧,也在参加函授类的学习,平时每个月参加瑜伽的学习。


书中除了这四个基本能力外,还有目标发现力,语境理解力,专业构筑力,人脉开拓力,委任力,商谈力,传授力,协调力,这12个工作中的技能我已经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表示出来,具体见第一张图片。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具体看看这本大久保幸夫的《12个工作的基本》书,这12种基本能力都是帮助我们职业生涯稳步攀升的法则。


能力是用毕生时间一点点积累起来的,绝非朝夕之间能够掌握,所以才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说法。即使年纪大了,学习也是无止境的。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共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