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未建昌马水库的水资源利用模式及分析

如题所述

一、未建昌马水库的水资源利用模式

(一)假设条件

昌马水库未建。昌马灌区、双塔灌区、花海灌区渠系未改造,渠系利用率采用原渠系综合利用率:即昌马灌区0.5、双塔灌区0.46、花海灌区0.42。三灌区原有耕地灌溉用水量以地表水供给为主,地下水供给为辅,用水量以2000年疏勒河示范项目中数字为准。新增耕地灌溉用水量完全采用地下水供给,净灌溉定额采用《疏勒河农业灌溉暨移民开发项目》中的净灌溉定额:即昌马灌区364.6m3/亩,双塔灌区349.2m3/亩,花海灌区352.6m3/亩。

(二)用水模式

依假设条件,计算出原有耕地农业灌溉总需水量为4.8874亿m3/a,在供给结构上,地表水供给4.477m3/a,地下水供给0.397m3/a。其中昌马灌区农业灌溉总需水量为3.0007亿m3/a,地表水供给2.8618亿m3/a,地下水供给0.397亿m3/a;双塔灌区农业灌溉总需水量1.4082亿m3/a,地表水供给1.3074亿m3/a(含泉水量),地下水供给0.1008亿m3/a;花海灌区农业灌溉总需水量0.4785亿m3/a,地表水供给0.3785亿m3/a,地下水供给0.1亿m3/a。在保证率P为50%和75%时各灌区原有耕地灌溉及工业、人畜用水模式见表10-39。

表10-39 各灌区原土地灌溉用水模式表

根据《疏勒河农业灌溉暨移民开发项目》中期调整后,确定新增土地面积为40.82万亩,其中昌马灌区新增面积22.77万亩、双塔灌区10.69万亩、花海灌区7.36万亩。纯井灌溉渠系综合利用率昌马灌区0.78、双塔灌区0.75、花海灌区0.73,计算出三灌区新增土地灌溉需水量为19176亿m3/a,在供给结构上均由地下水供给。各灌区新增土地灌溉需水量及具体布井方案见表10-40。

表10-40 各灌区新增土地灌溉需水量及布井方案

不建昌马水库,昌马灌区、双塔灌区、花海灌区在保证率P为50%和75%的情况下农业灌溉水资源综合利用方案见图10-34。

可以看出,不修建昌马水库的水资源开发方案对于疏勒河中游地区地下水补给的时空分布没有重大影响。补给以河渠水为主,排泄以开采和蒸发为主,各灌区开采量均接近或略微超过允许开采量,开采区水位将有所下降,但通过地下径流和地表生态用水的补给幅度不会太大,若干年后会达到新的平衡。在大规模井灌条件下泉水亦将削减,估计中游地区10年后泉水溢出约1亿m3/a,而能汇入疏勒河的泉水约为0.6亿m3/a。

二、经济效益对比

据疏勒河项目中期调整总概算,其水利水电工程总投资14.5亿元,包括昌马水库工程、三灌区灌排工程。若不修建昌马水库等水利工程,按假设条件实施井群工程,需要新建机井845眼,按每眼井15万元,共需1.27亿元,田间节水设施配套按600元/亩,40.82万亩需要2.5亿元,两项合计3.77亿元。可见,机井工程与库渠工程比,在资金投入上占有绝对优势。

图10-34 昌马、双塔、花海灌区农业灌溉水资源综合利用方案

由于不可避免的区域水文效应,无论是以利用河水为主的昌马库渠方案,还是以利用地下水为主的井群方案,都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向下游调水,否则下游灌区将失去部分或大部分水源,出现类似石羊河下游的情况。仅就这点而言两方案的后果是相同的。但从土壤改良和成本节约的角度看,井灌方案优于库渠调水方案。但从水资源利用效率、防洪发电等方面看,库渠方案优于井群方案。

事实上,疏勒河流域水资源基本可以满足本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前期出现的一些环境恶化问题与过度垦殖、严重浪费、用水制度不合理等因素密切相关,如灌溉面积统计数据与实际调查数据相差很大,后者比前者多出20%~30%,从而引发了水资源的紧张和用水矛盾。因此,只要加强流域内水土资源管理,在昌马水库工程已经完成的现状下,按规划的目标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因地制宜科学地对地表水、地下水合理配置,一定可以实现流域的经济繁荣,环境稳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