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中有哪些认定 谁来总结一下

如题所述

审计中认定分为三大类:

(一)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

(二)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

(三)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认定

审计认定是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作出明确或隐含的表达。

对企业的经济活动的认定按照既定的标准进行的重认定。认定分为两个层次:1.财务报表层次 ,2.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层次。

拓展资料:

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四项认定:

①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②完整性: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

③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

④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4

审计认定是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认定与审计目标密切相关,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职责就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其财务报表的认定是否恰当。下面为大家介绍下进行审计认定的类别有哪些的内容。

一、认定的类别

(一)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

1.发生:记录的交易或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2.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

3.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

4.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5.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二)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

1、存在: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

2、权利和义务: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

3、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

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三)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认定

1、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2、完整性: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

3、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

4、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二、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

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是一个问题的两种说法,站的角度不同,名字也就不同。

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做出的表达就是认定,我们注册会计师就是要证明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做出的表达是否正确。

拓展资料:

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6

    审计认定的分类

审计师应当将认定具体运用于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与披露,作为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以及设计与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基础。

审计师对所审计期间的各类交易和事项运用的认定通常分为下列五种:

1.发生: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2.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

3.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

4.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5.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审计师对期末账户余额运用的认定通常分为下列四种:

1.存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

2.权利和义务: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资产的权利,负债是被审计单位的义务;

3.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

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反映在财务报表中,之后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审计师对列报与披露运用的认定通常分为下列四种:

1.发生及权利和义务: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2.完整性: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

3.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

4.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拓展内容:

审计认定是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作出明确或隐含的表达。

对企业的经济活动的认定按照既定的标准进行的重认定。认定分为两个层次:1.财务报表层次 ,2.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层次。

根据具体审计目标确定管理层的认定是否恰当。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层次的认定共有5种:1、存在与发生;2、完整性;3、权利与义务;4、计价与分摊;5、表达和披露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07

分析如下:

审计的认定有三方面:

1、关于各类交易和事项运用的认定。

2、关于期末账户余额运用的认定。

3、关于列报和披露运用的认定。

与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五项认定如下:

(1)发生认定:真实的、与自身有关的而不是虚构的;没有“多计”和“高估”。

(2)完整性认定:完整的、没有遗漏的;没有“少计”和“低估”。

(3)准确性:记录的金额是准确的;既不多计,也不少计,恰到好处,没有差错。

(4)截止认定:入账期间正确;既没有将本期应记录的推迟,也没有将后期应记录的提前。

(5)分类认定:入账科目正确。

拓展资料

1、由于早期财务审计是以审查会计账目、报表为对象,故名之曰"听其会计"、"逆其会计"或"查账"。因而有人把审计纳入广义会计学的一个分支,即会计核算、会计分析和会计检查。因而认为审计对象就是会计,没有会计就没有审计,审计与会计是孪生兄弟。

2、审计学是在总结审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审计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3、随着审计实践的产生,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有了审计理论的萌芽,由于当时生产力发展缓慢和审计实践的单一,那时的审计理论也不过是一些零星的、不系统的审计思想。随着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审计实践经验的日益丰富,到了资本主义发达时期,财务审计理论得到不断完善。

4、在十九世纪后期,英国就出现了审计理论专著;二十世纪初,美国出现了资产负债表审计理论;到了本世纪三十年代,又出现了财务报表审计理论。尽管这些都属于描述性的审计理论,但已具有系统、全面及深刻的特征,对审计实践有针对性的指导作用。

5、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产生了现代审计理论并得到迅速发展。如出现了抽样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电算系统审计、经营审计、管理审计、绩效审计等理论;特别突出的是出现了一批规范式的审计理论名著,如《审计理论结论》、《基本审计概念说明》和《审计理论》等。描述式审计理论扩大,规范式审计理论诞生,以及边缘审计学萌芽,是现代审计理论阶段的显著特点。

6、审计学发展至今已成为一门具有综合性的应用科学。它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而且还具有实践性和技术性。其理论性主要表现为审计学探讨和研究了审计活动规律及其应用,对审计实践进行了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

7、其实践性主要表现为审计学可以应用于审计实践之中,指导审计工作,并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果;其技术性主要表现为审计学吸纳了各种科学成果,为审计活动提供了各种科学技术方法和手段。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审计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09

    审计的认定有三方面:

      关于各类交易和事项运用的认定;

      关于期末账户余额运用的认定;

      关于列报和披露运用的认定。

    与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五项认定如下:

    1.发生认定:真实的、与自身有关的而不是虚构的;没有“多计”和“高估”。

    2.完整性认定:完整的、没有遗漏的;没有“少计”和“低估”。

    3.准确性:记录的金额是准确的;既不多计,也不少计,恰到好处,没有差错。

    4.截止认定:入账期间正确;既没有将本期应记录的推迟,也没有将后期应记录的提前。

    5.分类认定:入账科目正确。

    扩展内容:

    完善审计制度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健全有利于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审计管理体制,建立具有审计职业特点的审计人员管理制度,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

    到2020年,基本形成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审计监督机制,更好地发挥审计在保障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动深化改革、促进依法治国、推进廉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资料:实行审计全覆盖坚持党政同责 - 中国普法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