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少不入蜀,老不出川”?有出处吗?

请各位大侠帮忙.

少不入川,老不出蜀”是一句俗语,流传在四川省境内,并没有具体的典故出处。

少不入川:有两种说法。一是在古代,四川在未开发之前,是蛮荒之地,是各朝各代朝廷流放犯人的地方。皇帝用此以来惩罚有重大过错的犯人。正因为如此,人们才会劝诫,不要在年少的时候就去四川,这里信息闭塞,文化落后,想成就一番事业很难。

二是说四川是天府之国,山川秀美,好吃好喝的很多,而且还有美女如云。倘若少年入川,胸怀天下的伟大志向,会在这样的温柔中流连忘返,乐不思归,从此便浪费了一身的才华和青春,平淡一生,难成大事。

老不出蜀:因四川属盆地,物产丰富,人多地博,这也造就了当地的饮食文化以及娱乐文化非常发达。人们在这里的生存成本低,生活压力也小,同时还可以悠闲地玩耍,品茶打麻将,享受“悠哉游哉”的生活。

扩展资料:

四川在古代,尚未开发之前,是蛮荒之地。各朝各代,朝廷都会将重刑犯流放到此。据说,秦始皇当年,就想把吕不韦旅放到四川,结果在半道就病死了。

由于当时的四川,交通和环境恶劣,那些不肯趋炎附势、得罪达官显贵的文人或官员,很多都流放到了蜀地。这些文人的生存能力和心态,常常直呼他们的想象,很快就在这里快乐地生活下来,还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著名的大诗人杜甫,为了躲避战乱就逃到了四川的成都。在这里,他生活了下来,如今他的故居,已被改造和开发,成为成都的著名旅游景点——杜甫草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25

“少不入蜀,老不出川”的意思是年少时不应去四川,年老不需出四川。

因为少年应胸怀天下,而四川乃天府之国,山水秀丽,物产丰富,美女如云,会消磨掉少年心中的壮志;与此相对,年老时应恬淡生活,呆在四川养老再合适不过了,没必要再到处奔走。

这句话是四川的民谚,没有具体出处。

扩展资料:

天府之国最初指关中平原。秦末汉初,张良在论证定都关中时说“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史记·留侯世家》)。以上是最早出现的“天府之国”的文字,主要指的是关中平原。

都江堰水利工程建好后,成都平原风调雨顺,粮食产量大增。《三国志·诸葛亮传》中:“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唐朝成都鼎盛时期李白的一首诗:“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间得及此间无。”使成都“天府之国”的地位得以巩固。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将“秦”与“蜀”比较而对蜀地地位加以确立的诗句,成都因此就取代了关中“天府之国”的桂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专利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府之国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8
  “少不入川,老不出蜀”这句话,它是讲这天府之国实乃温柔之乡,好吃好喝好山好水之外还美女如云。少年当胸怀天下,若早年入川,意志不坚定者难免流连忘返,乐不思归,如此则一生平淡,难成大事。
  其一,天府之国地好,种什么活什么,收成好。自古人们就没有衣食之忧,不需要为生计玩命。
  其二,天府之国人多,人多劳动力就便宜;劳动力便宜,人力成本就低;人力成本低,东西就便宜;东西便宜,人们生活压力就小;生活压力小,于是人们便可以拿出大把的时间品茗搓麻,享受“悠哉游哉”的生活。
第3个回答  2014-01-04
“少不入川,老不出蜀”这句话,它是讲这天府之国实乃温柔之乡,好吃好喝好山好水之外还美女如云。少年当胸怀天下,若早年入川,意志不坚定者难免流连忘返,乐不思归,如此则一生平淡,难成大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