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怎么读以及代表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4

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子是兹的意思,指万物兹萌于既动之阳气下。

丑是纽,阳气在上未降。

寅是移,引的意思,指万物始生寅然也。

卯是茂,言万物茂也。

辰是震的意思,物经震动而长。

巳是起,指阳气之盛。

午是仵的意思,指万物盛大枝柯密布。

未是味,万物皆成有滋味也。

申是身的意思,指万物的身体都已成就。

酉是老的意思,万物之老也。

戌是灭的意思,万物尽灭。

亥是核的意思,万物收藏。

扩展资料

地干十二支

中国古代用十二地支纪时、纪月。地支纪时就是将一日均分为12个时段,分别以十二地支表示,子时为23-1时,丑时为1-3时,寅时3-5时,卯时5-7时,辰时7-9时,巳时9-11时,午时11-13时,午13-15时,申时15-17时,酉时17-19,戌时19-21,亥时21-23时,称为十二时辰。

又对应12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二地支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8

读音:

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代表的意思:

    十二地支: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和天干相辅,成为我国历法纪时的方法。(干支纪年,干支纪月,干支纪日)

2.引申意:

子是兹的意思,指万物兹萌于既动之阳气下。

丑是纽的意思,即萌而系长。

寅是移的意思,指万物至此已毕尽而起

卯是冒的意思,指万物冒地而出。

辰是震的意思,物经震动而长。

巳是起的意思,指万物至此已毕尽而起。

午是仵的意思,指万物盛大枝柯密布。

未是昧的意思,指阴气已长。

申是身的意思,指万物的身体都已成就。

酉是老的意思,指万物老极而成熟。

戌是灭的意思,指万物老极而成熟。

亥是核的意思,指万物收藏皆坚核。

扩展资料:

天干地支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文化之一,简称为“干支”,天干共有十个字数,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有十二个字数,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

从古代一直流传下来的知识告诉人们,天干地支与阴阳五行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十天干与十二地支都有一个阴阳性质的分类,和有一个五行性质的分类,具体的分类划分为:

天干分阴阳:甲、丙、戊、庚、壬属于阳干,属于阳,说明它们都有增长、旺盛、强壮的阳性质;

乙、丁、己、辛、癸属于阴干,属于阴,说明它们都有消减、衰落、萎缩的阴性质。

天干分五行:甲乙同属于木,甲为阳木,乙为阴木;丙丁同属于火,丙为阳火,丁为阴火;戊己同属于土,戊为阳土,己为阴土;庚辛同属于金,庚为阳金,辛为阴金;壬癸同属于水,壬为阳水,癸为阴水。

地支分阴阳:子、寅、辰、午、申、戌同属于阳,分属于阳,说明它们具有增长、旺盛、强壮的阳性质;丑、卯、巳、未、酉、亥同属于阴,分属于阴,说明它们具有消减、衰落、萎缩的阴性质。

地支分五行:寅卯同属于木,寅为阳木,卯为阴木;巳午同属于火,午为阳火,巳为阴火;申酉同属于金,申为阳金,酉为阴金;子亥同属于水,子为阳水,亥为阴水;辰戌丑未同属于土,辰戌为阳土,丑未为阴土。



参考资料:天干地支-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2

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古代的12个时辰。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扩展资料:

在中国古代,人们用“铜壶滴漏”的方法计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对应于今天的二十四小时。半夜十一点到一点的时间为子时,一点到三点为丑时,三点到五点为寅时,其余的以此类推。古代的一个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所以,当钟表刚刚传入中国时,就有人把一个时辰叫做“大时”,新时间的一个钟点叫做“小时”。以后,随着钟表的普及,“大时”一词也就消失了,而“小时”却沿用至今。

总结一首歌诀,有助于您更好地遵照12个时辰来养生:

寅时天亮便起身,喝杯开水楼下行;

定时如厕轻如许,卯时晨练最宜人;

辰时看书戏幼孙,巳时入厨当灶君;

午时进餐酒少饮,未时午休要抓紧;

申时读报写诗文,酉时户外看流云;

戌时央视新闻到,闭目聆听好养神;

亥时过半快洗漱,子时梦中入画屏;

丑时小解一时醒,轻摩“三丹”气血盈;

脉络通畅心如水,一觉睡到金鸡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时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十二地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怎么读: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八字由22个元素组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就是其中的12个。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代表什么意思:古人的用词实在是精简,相比之下我们现代人用语冗长。
子是兹的意思,指万物兹萌于既动之阳气下。

丑是纽,系的意思,既萌而系长。
寅是移,引的意思,指万物至此已毕尽而起。
卯是冒的意思,指万物冒地而出。
辰是震的意思,物经震动而长。
巳是起,巳的意思,指万物至此已毕尽而起。
午是仵的意思,指万物盛大枝柯密布。
未是昧的意思,指阴气已长。万物稍衰,体暖昧。
申是身的意思,指万物的身体都已成就。
酉是老的意思,指万物老极而成熟。
戌是灭的意思,指万物老极而成熟。
亥是核的意思,指万物收藏皆坚核。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