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贝多芬的经历,举例谈谈贝多芬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如题所述

坚持不懈的精神 顽强的毅力 善良柔软的内心 对自己严格要求 不自暴自弃而是努力做到最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3-17
当他歌颂母爱时,他是个孝顺的人。
当他不顾时下风气独立创作,他是个独立的人
当他敢于坚持己见,他是个特立独行的人
当他耳聋后不敢向别人透漏可以看出,他不想让别人为他担心,他是个有善心的人。
当他毅然反对拿破仑暴政时,他是一个人道主义者,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当他一生经历各种坎坷后仍能冲过暴风雨,笑对彩虹时,他是个坚强的人
当他在电闪雷鸣之中庄严逝去时,他是一个宁死不屈的人
第2个回答  2015-05-16
坚韧不拔。永不放弃,不轻易改变初衷。不畏艰难困苦追问

结合贝多芬经历

第3个回答  2017-02-19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享年57岁,德国杰出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和“交响乐之王”。
贝多芬的主要作品以九部交响曲占首要地位。代表作有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A大调第七交响曲、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欢乐颂》主旋律)、序曲《爱格蒙特》、《莱奥诺拉》、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F大调第五小提琴奏鸣曲《春天》、F大调第二浪漫曲。
他的9首交响曲对世界音乐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晚期作品则带有浪漫主义色彩。他的《月光》以传说的形式出现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本上(题目为《26. 月光曲 》 )。
贝多芬在音乐史的地位是极其突出的,他不仅是古典主义风格的集大成者,同时又是浪漫主义风格的开创者。作为音乐大师,贝多芬对艺术歌曲同样予以相当程度的关注,他是德国艺术歌曲创造的先驱,毕生作有钢琴伴奏的艺术歌曲六十多首,他的艺术歌曲以极其丰富的表现手法和形式来展现,表达属于全人类的情感。在艺术歌曲的领域里取得了非凡成就。从1796年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1813—1817年贝多芬的创作也暂时呈现颓势;1818—1827年贝多芬左耳朵失聪、健康情况恶化,四十六岁的贝多芬听觉已完全丧失。

贝多芬这位音乐巨人,有着艰苦而悲惨的童年,继而承受着双耳逐渐失聪的折磨,经历过爱情失败的绝望,在人生最低谷的时候还受到生活的困窘、朋友的离散、侄子的不孝、病痛的折磨等悲苦,而他是如何让人生的苦难之花结出丰硕的音乐之果的呢?
面对人生的苦难,贝多芬能做到的第一点就是,隐忍。隐忍,就是默默忍受,这是生命最坚强的韧性。
从四岁开始,贝多芬就被父亲用暴力逼着学习进行高强度的音乐学习,这样不致于让他厌恶音乐,可见这就是他学习隐忍的开始。继而在他双耳听力下降时,虽然有过自卑、恐惧、绝望、孤独和无助,但是还是选择了隐忍,才不致于放弃生命,放弃对音乐的追求。从他二十六岁听力下降,到三十八岁耳朵完全失聪,直到写出《第九交响乐》,他如何忍受双耳失聪的痛苦,我身体健全的人简直难以想象!毕竟,作为一个音乐家,耳朵失聪,就相当于画家失明,歌唱家失声,指挥家失去双臂!
其次,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心中永怀慈悲,对家人负责,对自己负责,对人类有使命感,这才是他能够执着于音乐创作的原因。少年时代就得操心经济问题,父亲酗酒,母亲离世后,家庭的重担就落在了十七岁的贝多芬身上。这一段艰苦的童年生活,让贝多芬不仅学会了隐忍,还懂得了什么是责任。贝多芬虽然饱受苦难,但是始终保持对亲人的爱,对朋友的爱,对人类的爱。贝多芬创作音乐的主要动力就在于“让可怜的人得益”,“让人超脱与无可振拔的苦难”。
贝多芬自己也说:“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能因之而担当患难。”
再次,用欢乐来对抗痛苦。贝多芬饱受苦难,但是他的音乐除了坚强的力之外,最多的就是创造欢乐。如《第一交响乐》就是他从故乡的忆念中寻找温暖的记忆,来对抗双耳失聪带给他的愁苦的;《第六交响乐》,从清新宁静的大自然里获得无忧无虑的狂欢;《第九交响乐》,就是在他人生的最低谷——友人离散,双耳完全失聪,生活落破,侄子不孝,这些让他前所未有孤独寂寞之时写成的。命运给贝多芬以粗暴的狞笑,他却回之以温柔的慈悲!
最后,决不屈服于命运,不屈服于权贵,不屈服于世俗,坚守自己的理想,保持自己的自由和独立,这则是贝多芬能够在音乐世界抒写自由和欢乐的原因。贝多芬在临死前,总结其一生说:“一切灾难都会带来几分善。”可是,灾难并不一定对每个人都会带来善。只有隐忍而执着,心怀慈悲的人才能勇当患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