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介绍自己的作文!

我的特点:经常开玩笑(但我会掌握度),调皮,可以说是整天疯疯癫癫的一个人,经常开玩笑而惹同学们打!(也就是打打闹闹)根本没打!别人要是怎么了,很会去关心别人!很乖很听老师的话!相貌就不用你写了!我会自己写!(不是那个意思不给你写,而是我说我的相貌出来你也写不了,很难写嘛!又没看过我!就这么多!我很满意的话就再追加15分!

我走到镜子前面,看看镜子中的他。我笑,他也笑;我哭,他也哭。我向他招招手,他对我说:“你好,我叫延立敏.”一双水汪汪的眼睛,两条眉毛乌黑,一个不高不低的鼻子下面是一张樱桃小嘴,笑一笑,两排美中不足的牙齿站在嘴巴里。一张瓜子脸后面扎着一只马尾辫。中等身材,体形瘦瘦的,让人觉得弱不禁风。这就是我——一个开朗、乐观的女孩子。 我喜欢旅行,从小就幻想能到威尼斯玩一玩.
有人说,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而我要说,人最好的朋友是自己。有人说,人最有力的竞争对手是自己;而我要说,人最好的合作伙伴是自己。有的人捶胸顿足地埋怨上天让自己怀才不遇,而我要为自己当一次伯乐。因为,我了解自己。
才学着说话,坐在床上闲着无聊,便拿起笔乱画。不经意间,竟一口气从1写到了100.那张嘴巴蕴藏着丰富的表情:高兴时,撇撇嘴,扮个鬼脸,生气时,噘起嘴能挂住一把小茶壶。从这张嘴巴说出的话,有时能气得别人火冒三丈,抽泣大止,有时却能让人大笑不已,哭笑不得。那年,我才2岁。
我这个人不仅感情丰富,还也很爱动。一有空,我便拿出铅笔在美术本上勾勾画画,画熟了,便三笔两笔地画出一只小狗或树木之类的东西。画厌了,又不知从哪拿来的一团五彩缤纷的橡皮泥捏起来。 我对未来初中的生活充满了期望。我希望能在这三年里快乐地度过,能和同学们结下深厚的友谊,能从老师那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和道理。追问

我是男的!我现在在读初一!你写的详细一点啊!

追答

你自己可以适当的修改。

追问

怎么看的都不觉得适合自己啊!

追答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项某某。我是一个刚刚迈入中学大门的初一新生,与众多新生一样,我带着充满好奇和有着强烈求知欲望的心来到了神圣的殿堂。想必大家对我还不是很熟悉吧!下面我就给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绍
本人相貌平平:圆圆的脸上嵌着一双不大但炯炯有神的眼睛;眼睛下面是塌的几乎贴到脸上的鼻子,甚至能让人想起“坦荡平原”“;鼻子下面是我那张能说会道的嘴,它时常能帮助我给大家带来欢乐!我虽然相貌平平,但是我的性格却和很多和我同龄的女生大不一样:
我有一头乌黑、清爽的短发,再“配”上我的外表和名字,怎么看怎么像一个男孩子。我的爱好和性格也和众多男生一样,我爱好体育,羽毛球和乒乓球室我的最爱;我的性格也和男生差不多,我喜欢干事利索,一本正经,有始有终,不喜欢拖泥带水,磨磨蹭蹭的。这也许算是我的优点吧!因为,从小我就喜欢一本正经、坚持不懈地去做一件事,就算遇上再大的困难,我也会继续。我可不是在吹牛:
记得我刚从老家转学到北京的时候,我对英语真得可以说是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那时我已经四年级了,我这个人本来就要强,看着同学们在考试的时候总是能拿到理想的分数,自己却不可以,心里真得很不是滋味。也就是在这时候,我在心里暗暗里下决心:我一定要赶上我们班同学,争取超越他们!从那以后,我便开始为兑现自己的诺言付出努力:每周日都上3个小时的课外班;每天晚上都做练习……就这样,凭着我对英语的执着,我的英语成绩慢慢的提高了,不知不觉中,我的英语成绩已经名列前茅,这使得我别提有多高兴了!同样,这也印证了中国的一句古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你们说,是吗
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当然我也许多缺点。但其中最“致命”的还是我非常的马虎。这个缺点已经伴随了我六年了,我真得很想改掉它。可是,我怎么努力也无济于事,总是在重要关头出现一些小错误。我真的希望我可以改掉这个缺点,还是那句老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会有我的优点战胜我致命的缺点。
你们认识我了吗?这就是我,一个相貌平平的我,一个像男孩子一样的我,一个坚持不懈地我,一个马虎的我

追问

这个还可以!如果你能再写的好一点我会再追加10分!如果你写不出了!那就算了!我依然采纳你的答案!但不加分哦!只是给15哦!

追答

在沧海中,我是一粒沙。我,隐藏在茫茫人海中。我既没有柔美的身段,也没有亮丽的双眸,但我有进取的心,有似水的梦怀,有崇高的理想,我坚信腹有诗书气自华。
我,不愿随波逐流。在《未选择的路》中弗罗斯特曾写过:“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只融于大众的我便成为了实实在在的平凡人。我不愿去走别人庸俗的老路,去过跟别人同样庸俗的生活。在偷觑他人的同时,也否定了自己。
我,不愿随波逐流。在《未选择的路》中弗罗斯特曾写过:“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只融于大众的我便成为了实实在在的平凡人。我不愿去走别人庸俗的老路,去过跟别人同样庸俗的生活。在偷觑他人的同时,也否定了自己。
我,幽默宽容。我向来不喜欢看别人满面怒容的样子,我认为他人的笑才是天下最美的风景。所以每天,我都会变成一颗开心果,尽可能地给他们带去欢乐。“比大地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宽阔的是人的心灵。”宽容使狭隘的胸怀容纳百川,所以对待别人的过失,我都付笑谈中。
我,要做自己。齐白石老先生曾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走不出前人的框架,自然也就不会有自己的天地。当流行泡沫小说时,我感觉那时在浪费时间,当流行网络游戏时,我感觉那是在虚度青春。要做自己,看清真实的我,拿出十二分的信心,告诉自己:“我就是我,凭什么跟他一样?!”抛掉那些人为的浮华雕饰,亮出自己的王牌,追求自己的个性,做我自己,最好!
我,积极进取。小小的我是一粒沙,但不甘于落后,一生庸碌无为。我愿做生命的酋长,做一粒不朽的珍珠泪。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渴望朝向艺术之塔,文化之巅,事业之厦,庆功之缘,不负这繁花似锦的时代,留一行扎实稳健的足迹,把美和爱洒向人间……
这就是我,风华正茂的我,意气风发的我。
这就是我,幽默宽容的我,不甘落后的我。
我就是我——天下无双!

这是最极品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2-25
任何的爱情都将是关系的融合,而关系意味着——两个独立的人,独立的生命。

我们只有认识自己,方能推己及人,不是么?

下面是一位心理学家梳理出的“心理成长定律”

定律一:成为自己

我们生命的根本动力是成为自己。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马斯洛称,人有五个层次的心理需要:饮食与性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如果按照另一位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罗杰斯的话来说,所谓自我实现的需要,也就是成为自己。
什么是自己,我们又怎样可以成为自己?
罗杰斯认为,所谓自己,就是一个人过去所有的生命体验的总和。假若,这些生命体验我们是被动参与的,或者说是别人的意志的结果,那么我们会感觉,我们没有在做自己。相反,假若这些生命体验我们是主动参与的,是我们自己选择的结果,那么不管生命体验是快乐或忧伤,我们都会感觉是在做自己。
是不是在做自己,这一点极为关键。
如果我们感觉不是在做自己,那么不管别人的意志看似多么伟大或美好,我们都会感觉很不舒服,并会做一些看似莫名其妙的事情。看上去,这些事情像是自毁或伤害别人,但其实我们不过是在用这些事情来唤醒自己的意志。

譬如,美国明星“小甜甜”布兰妮·斯皮尔斯,她在演唱事业上获得了极大成功,但是,这个成功不是她的意志的胜利,而是她妈妈林恩的意志的胜利。从两三岁开始,妈妈一直带着她转战美国各地,用尽各种办法为她谋取演唱的空间。为此,她没有了童年,只有13~15岁期间,过了两年女孩的普通生活,还有了初恋男友。但林恩为了在女儿身上实现自己的野心,迫使这个男孩离开了布兰妮。这只是布兰妮母女关系的一个缩影,其实布兰妮的妈妈在各个方面都想操控女儿的一切。
按照通常的观点,布兰妮的妈妈在教育布兰妮上是无比成功的,她用非凡的手腕和坚强的意志把女儿塑造成了超级明星。从布兰妮的角度看,妈妈这样的塑造似乎也是值得称道的,毕竟她是在妈妈的推动下获得了非凡的成功。然而,布兰妮的内心深处不这么看。譬如,在精神近乎崩溃的时候,布兰妮在一家疗养中心不断对别人说:“我是骗子!我是冒牌货!”
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很简单,意思就是:你们在我身上看到的所谓成功不是我的,而是我妈妈的,她通过我的身体实现了她的梦想。这看似很好,但布兰妮的意志却被剥夺了,她远远没有成为自己,而只是妈妈的“自己”的延伸。
类似的例子还是迈克尔·杰克逊,他的名声、才华和影响力都胜过布兰妮。但是,他开始的成就也是父亲粗暴的塑造方式的结果。并且,和布兰妮一样,他在一次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说,他的童年被剥夺了,这是令他最耿耿于怀的事情。
后来,杰克逊对小男孩极其痴迷。这一点都不难于理解,他迷恋小男孩,是因为他自己不曾做过真正的小男孩。他和那些小男孩在一起,就好像得到了自己已经逝去的童年似的。
在爸爸的粗暴的意志控制下,杰克逊失去了童年。但他自己的意志渴望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于是,他迷恋男童。只是,当他把他的渴望强加在那些被他迷恋的小男孩身上时,他也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他们身上,他是在剥夺这些小男孩的做自己的机会。
与定律相对应的,是破碎。所谓破碎,意思就是,如果我们的成长环境明显违背了这些定律,我们的心灵就会受伤,我们的生命感觉就会出现破碎。

那么与定律一的“成为自己”相对应的便是破碎一:我们被选择,被决定。:)

人本主义心理学将自我实现视为最高价值。相应的,存在主义哲学也将“选择”视为最主要的命题。

用最通俗的话来说,存在与选择的关系就是,你选择,你才存在过。如果你总是被选择,那么你就是不曾活过。

但问题是,太多的人喜欢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别人身上。甚至,一个哲学家称,一个生命的过程,就是不断与别人的个人意志做较量的过程。别人会自己的意志强加给自己,自己同样也会这样做。

这样做的时候,我们会有很多名堂,最简单的说法是,我这样做,是为了你好。

对此,以色列哲学家马丁·布伯称,一旦你将对方视为实现你的目标的对象和工具。那么,不管你的目标看似多么伟大,你都对那个人造成了伤害。著名的寓言小说《盔甲骑士》中,骑士对导师梅林说,他爱妻子和儿子,但梅林反问他:“你有没有把需要当作爱。”骑士恍然大悟,他需要去“爱”妻子和儿子,不管妻子和儿子需不需要,他都要去“爱”他们。其实,妻子和儿子只是骑士的爱的对象和工具而已。或者说,骑士只是想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妻子和儿子身上罢了。难怪,妻子和儿子都对他的爱没什么反应,因为这种爱其实是伤害。

不过,自己为自己的人生做决定,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这听上去很动听,有一些伟大的味道。然而,这样做的另一面,意味着你必须为你的决定负责,如果选择错了,你受伤了,不要怨天尤人,不要把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很多人惧怕这一点,于是宁愿放弃自己的意志,宁愿被别人决定。

由此,他们自己阻断了自我实现之路。

第二个小话题——无法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原因 :)

说出来你可能无法置信,原因之一很可能是由于这个孤独的人在自己的童年时期经历了太多的分分和和。

我们内在关系的稳定性也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因为一些现实的局限,或一些错误的观念,当孩子幼小时,父母不断与孩子分分合合,最终令孩子内在的关系模式极不稳定,而这个孩子也因此成为一个无法与别人建立稳定关系的人。

比如:有一位男士,他无法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既没有知己朋友,又没有恋人,而他回忆自己的童年,似乎一直是与父母居住在一起的,且父母一直既爱他又从不过分干涉他的自由。
经过心理医生指导下的“自有联想”,答案出来了——
原来,他的父母事业都非常成功,并且他的亲戚也多是成功人士。他出生后,父母谁都不能天天守护他,又不愿意请保姆照料他,于是想了这样的一个办法:谁有时间,谁就照顾他,当没有时间时,就把他转给另一个亲人。因为他们家族普遍有钱,大家都有轿车,所以他小时候经常被亲人从一辆轿车里转到另一辆轿车里。亲人们对他普遍都很好,但是,一个幼小的孩子是无法承受不断地分分合合的,因为每一次分分合合给他带来的都是伤痛。因为这些分分合合,他小时候其实不敢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因为每次都是刚建立没多久就又断裂了,这对一个3岁前的孩子而言是难以忍受的伤痛。

有时,我们还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生下孩子后,年轻的父母太忙了,于是把孩子交给老人带,时间宽松了,再把孩子接来与自己团聚,忙了,就再送走。
这一样会对孩子造成难以逆转的伤害,总是经历分分合合的孩子,长大后在对人的信任度上势必会出现问题。

PS:可能有些朋友看了我的转文会觉得有些头晕,又可能会有一些类似于“又是不知从哪抄来的心理学常识”之类的想法,还可能会有人勃然大怒:“怎么看起来像是暗示论坛里的人都有心理问题?!”。:)

唔..很不负责任地说一句:我觉得作为一个现代人,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说自己是“完全健康”的。

你总会烦恼,抑郁,彷徨。不是在现在,就是过去,或者未来。

而你的人生,只能自己负责。你的心灵,只有靠自己点亮。

下面就是定律“关系胜于一切”的对应破碎——关系最容易伤人

我们最重要的生命诉求是成为自己,而最容易对这一根本性的生命诉求造成阻碍的,就是关系,尤其是童年时与父母等重要亲人的关系。

通过上述的描述,我们看到,父母与孩子的良好关系需要太多的因素:

第一,要有爱。没有爱,一个孩子可能根本就无法长大,他甚至都不会产生活下去的愿望。一些残酷的研究发现,如果没有皮肤的接触,婴儿的夭折率高得可怕,即便生存了下来,他们的智商和情商都会处于一个很低的水平。

第二,要有自由。没有自由,一个孩子就会成为抚养者的意志的延伸,他会觉得自己好像不是自己。

第三,关系要平衡。我们常喊“一切都为了孩子”这样的口号,其实这样的口号是极其糟糕的。假若我们真这么做,那么所有的孩子的内在关系模式都将是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他们都将丧失爱的能力。真正的好的关系模式是,父母自爱,同时爱孩子,于是也教给孩子自爱并爱别人。

第四,关系要稳定。爱情中,一个不稳定的关系会给一个成年人造成极大的伤害。童年时,这个伤害会更重。

PS:这四个条件缺少任何一个,一个孩子就会受伤,他就难以在内心中建立起一个好的内在的关系模式来,他的人格就会存在一些缺憾,他的心灵成长就会出现一些问题。
第四个定律就是:这个内在的关系模式(“内在父母”与“内在小孩”的关系),就是我们与他人、社会乃至世界相处的基石。

简而言之就是,童年时,我们怎么与父母相处,长大后,我们就怎么与其他人相处。

不过,这个相处模式也有变数。某一时刻,在某个关系中,你会以“内在的父母”自居,而将“内在的小孩”投射到对方身上,而在另一时刻,你或许以“内在的小孩”自居,而将“内在的父母”投射到对方身上。
并且,你在将自己内在的关系模式向外投射的时候,关系的另一方,也在做同样的事情。

这就是人际互动的主要方式。

这里所说的互动,不只是我们与其他人的言语的互动,还有来自潜意识的信息的互动。相对于意识层面的言语的互动,潜意识的互动更重要。
这也不只是我们与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人的互动,还包括我们通过书本、网络和电视等媒介与其他人的互动。
这也不只是我们与人的互动,还有我们与其他生灵乃至大自然的对话。

在这所有的互动中,内在的关系模式都是基石。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你的内在的关系模式一直恒定不变。相反,与其他人、与社会和与自然的每一个互动都是机会,即促进你的心灵改变的机会。当然,这也常常蕴涵着风险,每一个互动都可能把你的心灵拉进黑暗。

如果只讨论现实中的人际关系,可概括为一句话,即关系并非是两个人的事情,其实是两个内在的关系模式的互动。
要认识这样的互动,我们就需要多一只眼睛,能够在必要的时候跳出来,并从一个近乎旁观的视角审视一下你与他人的互动游戏。

与人相处时,我们须意识到,我们面对着的那个人,并非是一个简单一致的人。其实,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关系,即这个人的内在的关系模式。
并且,这个人与你相处时,一定会玩投射的游戏。或者,他会把他的内在的关系模式中的“内在的父母”投射给你。或者,他会把他的“内在的小孩”投射给你。

这几乎是必然的。

所以,我们应知道,一个人怎样面对自己,其实反映着这个人的内心。他怎样对待你,其实反映着他的“内在的父母”与“内在的小孩”的相处模式。追问

还有你转的这些和我的一点联系也没有啊

第2个回答  2011-02-25
我在别处查得到的05十大是这几个人:
1.王顺友
2.邰丽华
3.黄伯云
4.费俊龙,聂海胜
5.李春燕
6.洪战辉
7.杨业功
8.陈 健
9.魏青刚
10.丛飞
大家有没有他们的简介,本人急求!....
最佳答案
2005年中国十大感动

刘成章:65年来义务守护抗日烈士墓

河北省涞源县漕碾村,众多平凡的中国小乡村中的一个,村民刘成章一家65年来义务维修、守护着一座1940年牺牲在这里的72名八路军烈士墓。

这里不是文物保护单位,这里不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没有任何机构组织委派刘成章守护烈士墓,甚至这座烈士墓本身就是刘成章自己建的。只因为65年前与八路军的情谊和目睹了72名战士的遇难,刘成章就自然而然地肩负起了这个责任。每天拣来石块垒砌墓地,到后来在烈士墓旁盖房居住日夜守护,刘成章做着自己认为理所当然的事。

我们有为袁崇焕守墓三百多年的佘家,也有为八路军守墓65年的刘成章,中华民族的义气华章就在这些默默无闻、含辛茹苦的百姓中间。

赵华琼:全国第一家民工医院院长

一座天天在赔钱的民营医院,一个自喻是最穷的“优秀民营企业家”,只因为赵华琼开了一家民工医院。

在赵华琼的医院里看病会比其他医院便宜50%以上,患者指名要贵的药,赵华琼会叫他买便宜的药,“一样的化学成分,一样会好,几块钱就解决掉了。”赵华琼的药价单上除了列出国家批准的零售价,还有每样药品的进价。她说:“克拉霉素8块钱进来的,外面一直卖33块,这是治胃病的药,所有的医院不可能把进价写在上面。”

卫生部部长高强曾就中国的卫生形势作专题报告说,中国有些医疗机构盲目追求高收入,甚至为了追求收入而损害群众利益。医疗问题始终是压在中国肩上的一块大石,而这块大石却让赵华琼这样的普通小民在帮忙负载。

关于她的医院和理想,赵华琼只有一句话:让民工都能看得起病。

白芳礼:现代武训

9月23日,曾用蹬三轮车所得资助贫困学生的白芳礼老人在天津去世,享年93岁。

白芳礼老人住在六楼,因为楼层太高曾摔伤了胳膊,“我也想换换房,可现在房价太高了”,但他却用十几年蹬三轮车积攒的近35万元资助了近300名贫困学生。

白芳礼老人得到“先进十佳”、“支教楷模”等一大堆荣誉称号,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景仰,而这些并不能让我们的心情更轻松一些。教育不应该成为我们国家和民族拿来感动的伤痛,难道我们要依靠武训式的方式来办教育?

谢嘉城:辅导功课换一元钱的早餐

广东省从化市神岗二中初三学生谢嘉城,11月12日把一张手写的公告贴在教室里,希望通过帮同学辅导功课,换取每日1块钱的早餐。此前,他的生活是这样的:在学校食堂打扫半个月卫生,换来半个月每天的中餐和晚餐;剩下的半个月,食堂每天只提供一顿免费伙食,谢嘉城只能和另外一个贫困生合吃一份饭。

可敬的是,这个15岁的孩子并没有像一些贫困生那样沉默下去,陷入性格疏离的境地,他反而鼓起了斗争的勇气——他需要比我们更多的勇气才能站起来。记者问:假如很多人帮你,学费生活费完全不用发愁,你还会继续辅导同学功课吗?谢嘉城说:这是两个问题,别人的帮助是减轻父母的负担,但我辅导同学是我自立的问题,我会坚持下去。

李绍为:千里背尸行

同伴无钱医治病死异乡,李绍为怀揣95块钱千里背尸返乡。“人是我带出来的,出了事我要把他带回去”,“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他在外面死了,我们一定要把他带回湖南去”,就这两句话,李绍为义无反顾地扛着130多斤重的尸体,从福建转辗到广州,只为让同乡尸骨还乡。

网友评论:出来混,能摊上这么一个老大,值!李绍为质朴的责任感让他做出了看来是惊世骇俗的举动,但其他人的责任和道德又在哪里?是什么让李绍为打工一个月只领到95块钱,是什么让施工方不付医疗款而坐视民工病死?礼失求诸野,基本的道德都隐藏在卑微的底层。

李学生:河南民工在温州舍命救人

在温州打工的河南籍民工李学生,面对呼啸而来的列车,飞身救出一个穿越铁道的男童,而当他去救另一个遭遇危险的女童时,被飞驰的火车迎面撞飞,献出自己36岁的生命。当地媒体在报道李学生救人一事时,用得最多的一个字眼是:他感动了温州。

河南民工用生命感动温州、感动全国,我们的情感已经到了必须要付出生命才会被一个民工感动的程度?而在此之前,民工们一直都是被驱赶、被管制、被歧视和辱骂的卑微群体。我们永远不缺乏事后的嗟叹和热情援助,但何以不在平时哪怕多给民工一个笑脸呢?

李迎新:农村代课教师境遇的发言人

李迎新一年前到甘肃省渭源县挂职锻炼任县委副书记,此前是西北师大宣传部部长,曾长期从教,因著有《渭源县代课教师状况调研》而被关注。

与其说李迎新感动我们,不如说李迎新被代课老师们感动,不如说代课老师们感动了我们。这类不被社会所关注的弱势群体,生活在农村的最底层,20年来拿着每月40元的工资维持自己生活尚且困难却还在传承着我们民族的精神薪火。在他们那里,师道尊严是那么脆弱而同时又如此坚强。

一个月给多少工资就会觉得满足?代课老师们说:三四百元。

张颖:192个艾滋孤儿的妈妈

改变生活轨迹的往往是一些小事。曾经在安徽阜阳是赫赫有名的商人的张颖,因为一次和艾滋孤儿的接触,而改变自己的生活轨迹。

如今,张颖收养了192个艾滋孤儿,创建阜阳市艾滋病贫困儿童救助协会,为此张颖大部分生意都停掉了。“突然有一天父母都不在了,自己也得了这种病,别人不理她了,学校也不让她上学了。这个时候孩子的感受是很可怕的。”张颖就是这样以一个初为人母的身份来关心这些孩子。这些艾滋病家庭的孩子,有些自己还患病,不仅要面对疾病的折磨,还有着社会歧视所造成的心理阴影,这些孩子需要更多的张颖来帮助他们。

丛飞:无限制的爱心奉献

深圳一位歌手,10年间几乎把自己的全部收入都捐给了贫困地区的学生、孤儿和残疾人,各种钱物总计近300万元人民币,妻子因为他无限制的捐助而离婚,而2005年5月丛飞被确诊为晚期胃癌,他却连看病的钱都拿不出来。

丛飞在深圳没有工作单位,唯一的“职务”是深圳义工联艺术团团长,他每次演出都是这样开场:“我叫丛飞,来自深圳,义工编码是2478。”

王茜与麦兴志:绝症夫妻八年相濡以沫

1997年7月,王茜确诊身患皮肌炎,俗称红斑狼疮姊妹病,患病几率为百万分之一,治愈率几乎为零。1997年国庆,麦兴志与王茜结婚。从此,这两位成都市的普通警察开始了八年的相濡以沫。

生活往往比戏剧更有力。八年的相濡以沫,意味着20次住院、10次病危通知单,意味着日日夜夜照料一个全身多处溃烂的瘫痪病人的起居、医疗,意味着从一楼到他们住的七楼,麦兴志背着妻子走了八年,甚至意味着麦兴志把王茜背上海拔3000多米的峨眉山金顶,意味着麦兴志背着王茜去长城、故宫、天安门。

记者问:你能不能感觉到有时候你妻子在你面前表现出来的快乐是装出来的?麦兴志说:很多时候强颜欢笑给我们看,避免我们伤心。那你也有装出来给她看吗?麦兴志说:有。

就在这彼此的强作笑颜中,生命和爱情的力追问

怎么都这样啊!我要的是作文啊!

第3个回答  2013-04-06
沧海中,我是一粒沙。我,隐藏在茫茫人海中。我既没有柔美的身段,也没有亮丽的双眸,但我有进取的心,有似水的梦怀,有崇高的理想,我坚信腹有诗书气自华。
我,不愿随波逐流。在《未选择的路》中弗罗斯特曾写过:“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只融于大众的我便成为了实实在在的平凡人。我不愿去走别人庸俗的老路,去过跟别人同样庸俗的生活。在偷觑他人的同时,也否定了自己。
我,不愿随波逐流。在《未选择的路》中弗罗斯特曾写过:“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只融于大众的我便成为了实实在在的平凡人。我不愿去走别人庸俗的老路,去过跟别人同样庸俗的生活。在偷觑他人的同时,也否定了自己。
我,幽默宽容。我向来不喜欢看别人满面怒容的样子,我认为他人的笑才是天下最美的风景。所以每天,我都会变成一颗开心果,尽可能地给他们带去欢乐。“比大地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宽阔的是人的心灵。”宽容使狭隘的胸怀容纳百川,所以对待别人的过失,我都付笑谈中。
我,要做自己。齐白石老先生曾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走不出前人的框架,自然也就不会有自己的天地。当流行泡沫小说时,我感觉那时在浪费时间,当流行网络游戏时,我感觉那是在虚度青春。要做自己,看清真实的我,拿出十二分的信心,告诉自己:“我就是我,凭什么跟他一样?!”抛掉那些人为的浮华雕饰,亮出自己的王牌,追求自己的个性,做我自己,最好!
我,积极进取。小小的我是一粒沙,但不甘于落后,一生庸碌无为。我愿做生命的酋长,做一粒不朽的珍珠泪。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渴望朝向艺术之塔,文化之巅,事业之厦,庆功之缘,不负这繁花似锦的时代,留一行扎实稳健的足迹,把美和爱洒向人间……
这就是我,风华正茂的我,意气风发的我。
这就是我,幽默宽容的我,不甘落后的我。
我就是我——天下无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