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教授学术探索系列,深入挖掘肿瘤精准医疗的前沿领域,揭示转化医学的奥秘,与您一同探索科学的边界。今天,我们将聚焦于遗传性肿瘤分子检测的全新视角——内含子突变这一重要但常常被忽视的环节。
在传统的基因检测中,通常关注的是致病基因的外显子和编码区变异。然而,研究表明,内含子突变引发的剪接异常,对于遗传性肿瘤的影响不容小觑,尽管临床实践中尚未给予充分关注。内含子剪接,是生物体将DNA转录出的RNA分子中的内含子切除,形成连续的外显子表达过程(图一</),任何涉及剪接因子或保守位点的突变,都可能引发异常的蛋白产物,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图二</)。
例如,前列腺癌中,AR异常转录子的剪接变异导致的AR-V7转录产物,不仅影响了激素治疗的敏感性,而且在临床检测中具有重要意义(图三</)。在林奇综合征中,MLH1、MSH2和PMS2等基因的内含子突变,尤其常见,通常通过免疫组化检测来辅助蛋白水平的诊断(图四</)。
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HBOC)中,BRCA1基因的内含子突变导致蛋白失活,或产生耐药转录子,这在RNA-seq检测中具有实际临床意义(图五、六</)。然而,常规基因检测往往遗漏这些深部内含子突变,因此,全基因测序、转录子测序或免疫组化检测是识别这些潜在病因的关键(图七</)。
Ambry Genetics的临床研究揭示,对比DNA-seq和RNA-seq,深部内含子突变的检测率可以显著提升,例如BRCA1和MLH1基因的实例(图七</)。这强调了在遗传性肿瘤诊断中,全面考虑内含子突变的重要性,以提升临床决策的准确性和个性化治疗的可能性。
总结来说,内含子突变作为遗传性肿瘤的隐形杀手,其在肿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未来,我们需要在行业共识和规范的指导下,优先考虑哪些易感基因的转录子测序,通过阶梯式检测策略,结合新生突变、表观遗传和内含子突变,以实现遗传性肿瘤的精准诊断和个体化治疗,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规范的医疗服务(图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