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散布央行降息不实消息,后果有多严重?

如题所述

现在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对于很多人来说,互联网意味着一种全新的世界,因为首先互联网改变了我们传播和获取知识或者消息的渠道,过去我们想去传播一种消息的话,往往通过报纸或者口口相传或者电视,但是现在互联网的兴起可以让我们获得信息的方式更加的快捷。

但是互联网更快的传播信息也会导致一些不好的事情,就比如谣言。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在网上散布一些假消息,当他的假消息足够的吸引眼球的时候,就会在互联网上以飞快的速度传播,就比如最近有人造谣央行要降息,很快就被央行亲自发布辟谣消息给打脸了。

因为经济对一个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当国家的金融机构调整利率的时候,就会对方方面面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对于股票,期货这些都会有很大的波动,所以当这些消息在网上散步的时候,不论真假,实际上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至于这个影响的大还是小,就看这个谣言有多厉害。

而且这些谣言的背后,往往都是有一些既得利益的势力存在,也就是说这些谣言背后都存在着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而随着央行的辟谣,公告发布之后,央行也很快在公安局报案,我相信那些造谣的人,肯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因为他们想通过谣言的方式来获得某种利益,那么他们就要因为他们的这种不合法方式而受到制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13
最近网上又有谣言,说央行要降息了,虽然这一消息很快就被央行亲自发布公告给辟谣了,但是对于很多的小伙伴来说,特别是普通的老百姓来讲,央行降息到底是什么意思,可能很多人都没有搞懂。我们今天就来谈一下这个所谓的央行降息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对于普通的人来说,央行降息就意味着你去银行存钱的利息变少了。那么那么对于很多的人来讲,银行的利息本来就不高,现在又降利息的话,为什么要把钱存到银行里面去呢,所以央行降息会导致银行的存款减少,很多人可能就会更多的去选择一些理财产品。

因为企业来说,降息能够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企业的积极性和活力。因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融资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事情,能够融到资金的话,说明企业的发展会比较好,但是融资不成功的话,会往往导致一个企业的资金链断缺,或者直接会破产。而降息对于企业来说,融资的成本会降低,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企业的积极性和活力是有提高的。

同时央行降息的话,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的促进消费,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是因为银行存钱的利息变少了那么很多人就不会选择把钱放到银行而读出来的这一部分资金就会转向消费和投资上了,投资是一方面,消费是另一方面,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消费是一个帮助。

其实国家的经济政策影响到的是我们每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只不过很多人对于这方面的感知并不深刻,而如果大家从事金融方面的行业的话,就会感受到每一个政策的调整,对于金融世界的影响是有多么的大。
第2个回答  2019-08-13
要根据散步的谣言内容以及造成的具体危害结果来确定是需要承担民事、行政还是刑事责任。
民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一百零一条 名誉权
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第一百二十条 侵害人格权的民事责任
公民的姓名权、 肖像权、 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适用前款规定。
行政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刑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二百四十三条 诬告陷害罪
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
第二百四十六条 侮辱罪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
第3个回答  2019-08-13

传播网络谣言被纳入刑法:四种情形最高判七年。

从 2015 年 11 月 1 日起 ,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 九 ) 》正式实施 , 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传播虚假消息 , 造成严重后果的 , 最高将被处以七年有期徒刑。

刑法修正案 ( 九 ) 在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中增加规定 :

编造虚假险情、疫情、灾情、警情 , 在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上传播 , 或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 , 故意在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上传播 , 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 ,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 造成严重后果的 , 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15 年 8 月 29 日 , 历经三次审议和多次修改后 , 刑法修正案 ( 九 ) 获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 , 将四种情形的网络谣言入刑 , 在依法治理网络谣言方面又有更严厉的举措。



散布不实消息,必定会被严惩,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第4个回答  2019-08-08
唉其实说严重也就那么一回事,真正紧张的也就是那部分小康之人,穷人没钱存款,富人不在乎降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