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吃剩的饭菜怎么处理呢?

如题所述

古代的皇帝吃饭有个规矩,“吃菜不许过三匙”,无论什么菜,顶多吃个一两口,吃过三口的菜要立马撤下。依据宫殿饮食礼仪,皇帝进膳结束后,会将膳桌上吃剩的菜肴、饽饽、点心等赐给后妃皇子们,后妃和皇子如果还吃不完就会再赏赐给宫女和太监们。

皇帝在心情好的时候,还会赏赐大臣们陪吃,这也是帝王拉拢臣子心腹的一种手段。只是这种机会不常有,凡是得到恩赐的臣子们,往往都会表现地受宠若惊、感激涕零,一再表决心为了回报皇帝的重视,赴汤蹈火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

扩展资料

古代人吃饭只吃两顿,就连皇帝也不例外,古代皇帝一天一般是两次正餐,早膳时间在上午7点,晚膳时间在下午1点。这两餐是正餐,清代要求正餐108道菜。此外,为了拥护皇权,全国各地的土特产都会汇集宫中。

皇帝平时吃饭的地点,大多在寝宫和办事场所。传膳时,由御膳房太监负责把3张膳桌拼在一起,铺上桌单,手捧红色漆盒的太监们将各种菜肴、饭点、汤羹等迅速端上饭桌。 皇帝就座后,传膳太监先亲口尝尝,然后皇帝才开始吃。

皇帝用膳时,除了太监在场,不远处还会站着听赏的人,如宠臣、皇子。皇帝不想吃,或是一时高兴,更多时候是吃不完,就会把美食赏赐下去。被赏的人只能在另设的桌子前,站着吃完。因为是皇帝赏的,即使不饿不想吃也得吃,而且要表示“味道好极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御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06

总共有两种处理方法,具体如下:

1、赏赐给自己的妃子或者是一些大臣们。

在古代皇帝吃剩的饭菜那也是个宝,这看似简单的赏赐,其实背后也并没那么简单,赏赐给谁那也就说明了皇帝对这个人的肯定有及赞赏,而且这个人还必须得站着吃完这菜。

2、卖掉。

皇帝的口水是特别值钱的,有时候就卖给一些饭馆,饭馆就会打着御膳房的名义而高价售卖这些菜,所以有的人就会好奇皇帝吃的是什么饭,到底有多好吃,这是从古到今人们一直追求的一个现象吧。

在现在看来这叫上流社会吧,也代表着有地位的人吃的肯定是最好的,美味的,所以人们都会去尝尝。正是因为人们有追求上流社会的这种心理,所以一旦打着御膳房名义的饭馆那自然是火爆,其实只是一些皇帝的剩饭剩菜而己,但这个现象在古代也是很多人赚钱的一个门道。

利用皇帝的剩饭剩菜卖给饭馆从中间赚取利润,但这可不是皇帝要求这样做的,是伺候皇帝身边的那些太监和宫女们偷偷拿出来卖的,这可是有杀头的风险的,但还是有很多人愿意买来吃。就为了体验一下皇帝的那种待遇。

扩展资料

古代皇帝一天一般是两次正餐,就是早膳和晚膳。早膳在上午八九点进行,晚膳在下午一点到两点进行,夏秋两季则要早一个小时。两次正餐后,各加一顿小吃。 御膳的食谱每天由内务府大臣划定,做御膳时,内务府大臣负责监督。

皇帝平时吃饭的地点,大多在寝宫和办事场所。传膳时,由御膳房太监负责把3张膳桌拼在一起,铺上桌单,手捧红色漆盒的太监们将各种菜肴、饭点、汤羹等迅速端上饭桌。 皇帝就座后,传膳太监先亲口尝尝,然后皇帝才开始吃。

试毒牌是一种银制的半寸宽、3寸长的小牌子,中国古人认为如果饭里有毒,牌子就会变色。 皇帝吃饭是一个人单独吃,如果没有旨意,任何人都不能和皇帝一起吃饭。一般是主菜八品、小菜四品,再加火锅、粥、汤等。主食有米饭、面食及糕点多种。

皇帝用餐有一整套必须遵循的程序。以南宋为例。在皇帝将要进膳的时辰,在殿中省和皇帝用餐的嘉明殿之间,禁卫森严,不许闲人过往。殿中省有一人先高喊:“拨食!”

随即出现10余位身穿紫衣的“院子家”,右手托着用黄色的绣龙布罩着的食盒,左手拿一条红罗绣的手巾,将食盒摆放在嘉明殿的膳桌上。皇帝的菜品端上来后,先要用银制品测试饭菜是否有毒,然后还要由专人“尝膳”,确定没有问题后,皇帝才能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御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9-18

有三种主要的处理方法。一种是奖励其他人,比如各种朝臣、太监等,但不可能给他们皇帝自己动过的菜,因为这样会让其他人知道皇帝吃什么。如果你选择皇帝喜欢下毒的菜,那将是危险的。大多数意外死亡的皇帝死于中毒。不是因为暗杀之类的。

有一种特殊的情况,食物不仅给下属,也给老人。在清朝,康熙为成千上万的老人举行了宴会,他们都有65多岁了。用酒和食物奖励老人。就连远道而来的老人也有银子可拿。当然,这样大规模的宴会举行起来太难了,而且人太多了。因此,在清朝,它只举行了四次,以促进孝道在中国。

也有一个泔水作为直接倒,或者运出去私人出售。皇帝吃了剩菜后,如果退了,皇宫的小太监会偷一些。然后剩下的饭菜将由人民出售。而这些剩菜,老百姓也很喜欢吃,上到有钱人家,下到老百姓,都愿意争相购买。人们觉得皇帝是天子,是上天保佑的。如果你吃了他的剩菜,能消除疾病和灾难可能会有点幸运。因此,皇帝的御膳一运到百姓手中,就可以立马被洗劫一空。

总结;皇帝的剩饭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因为皇帝处于政治中心。一举一动都与大局息息相关,所以皇帝的剩菜也能反映出一些信息。例如,清代的剩菜数量和慈溪的奢华和淫欲,表明清朝的颓废并不遥远。

第3个回答  2018-01-28

皇上用膳,那可是件大事儿。上午约九点十点左右,早朝结束后一餐。下午三四点一餐,这两餐是正餐。清代要求正餐108道菜,那么每天一百多道菜,皇帝显然吃不完。这些才最后会怎么处理呢?皇帝吃饭的时候有啥讲究呢?

皇帝一说吃饭,马上就得端上来,晚了就得挨罚,甚至惹上杀身之祸。身边的大太监喝一声,传到御膳房,小太监列队将所有菜品都摆上。然后验毒,再由宦官试吃,这个叫“尝膳”,最后一步才是皇帝用膳,所以这整个过程是繁琐而细致的。皇帝若是看哪个菜超过三秒,大太监立即端到皇帝的面前。传说,每盘菜不能吃超过三口。一旦吃了三口,大太监就将这盘菜立即撤下,过后几个月甚至几年都不准再出现,是以防止皇帝的饮食偏好被人窥测。可真是累啊,还不能吃自己喜欢的,真是不如平民来的自在啊!

皇帝用膳时,除了太监在场,不远处还会站着听赏的人,如宠臣、皇子。皇帝不想吃,或是一时高兴,更多时候是吃不完,就会把美食赏赐下去。被赏的人只能在另设的桌子前,站着吃完。因为是皇帝赏的,即使不饿不想吃也得吃,而且要表示“味道好极了”。

有了皇家标签,身价倍增,还有一些会被太监宫女们倒卖出宫。古代京城好多高档一点的饭馆都会打出皇家御膳的旗号,到处鼓吹饭馆里请到了皇宫里的御厨,所以到我家吃饭就等于享受了皇帝的待遇,因为这个噱头,生意很是火爆。品相好一点的,打个五折卖给京城的高档饭店,打出皇家御膳的牌子,生意十分火爆。而品相差一点的,就转给宫外的倒卖分子,然后加工成各种粥,挑到街头零售,穷人也买得起,而且味道还不错。

皇宫关于饮食的开支是极其庞大的。清代,皇宫太监超过万人,宫女麽麽大约一万人,还有数千武装侍卫。每天大约三万人的食品开销是个天文数字。而皇帝、妃嫔、未成年皇子女的饮食开销也不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09-19

皇帝那些饭菜固然是很多的,如果没有吃完的话,肯定也不能浪费呀,大多都是倒卖出宫,还能卖一笔好价钱。或者是给大臣们赏赐,来表达一下皇帝的荣宠。

一、皇帝的丰厚菜品

像如今饭馆里面有些有钱人去吃饭,都是有特别多的菜品的,而作为九五之尊的皇帝,自然在吃饭的时候是特别讲究的。吃的东西一定要好,而且味道也一定要特别棒,重要的是数量肯定是多的。所以我们一直认为皇帝吃的是满汉全席,就比如皇帝一顿饭,至少要100多样菜,就算皇帝吃不了这么多,但是面子功夫必须得做足。毕竟是皇帝在什么方面都得比别人好,但是那么多的饭,皇帝肯定吃不完啊。可是那么多的菜品,如果浪费掉也肯定可惜,很多菜甚至都没有动过,总不能倒掉吧。

二、皇家的东西就算是剩菜,也照样很多人抢

所以这些菜品,会被底下的人贩卖出宫,比如说一些高档饭店会将这些皇帝的剩菜给回购去,然后说这是皇家吃的东西。就说来这里吃饭就相当于皇帝一样的待遇,那自然很多老百姓就想去体验一下。别看是剩菜,但是非常的赚钱,因为毕竟是御厨做的东西,品相肯定是好的,打折卖给餐馆,餐馆再加工一下再卖给那些有钱人,其中就可以赚取大笔的利润。因为皇家的名头就是这个饭菜的金字招牌,很多人肯定会抢着来买的。

三、叫大臣一起吃,美名其曰共享荣宠

皇帝每一顿吃那么多的饭菜,肯定也吃到吃不完的,有的时候比如说和大臣们开完会,就会邀请大臣留下来一起吃饭,来表达一下对你的信任,还有对你的安抚。那大臣自然诚惶诚恐,可以陪皇帝吃饭,那肯定代表在皇帝心中地位还不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