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检验的形式有哪些?

如题所述

全数检验、抽样检验、计数检验、理化检验、破坏性检验等。

1、全数检验

全数检验一般应用于:重要的、关键的和贵重的制品;对以后工序加工有决定性影响的项目;质量严重不匀的工序和制品;不能互换的装配件;批量小,不必抽样检验的产品。 例如:适合冰柜的制冷效果,不适合电视机的寿命试验,钢管的强度试验,大量的螺母的螺纹。

2、抽样检验

抽样检验又称抽样检查,是从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少量产品(样本) 进行检验,据以判断该批产品是否合格的统计方法和理论。它与全面检验不同之处,在于后者需对整批产品逐个进行检验,把其中的不合格品拣出来,而抽样检验则根据样本中的产品的检验结果来推断整批产品的质量。

如果推断结果认为该批产品符合预先规定的合格标准,就予以接收,否则就拒收。所以,经过抽样检验认为合格的一批产品中,还可能含有一些不合格品。主要的抽样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三种。

3、计数检验

对抽样组中的每一个单位产品通过测定检验项目仅确定其为合格品或不合格品,从而推断整批产品的不合格品率,这种检验叫计数检验。计数检验的计数值质量数据不能连续取值,如不合格数、疵点数、缺陷数等。

4、理化检验

质量检验的方式按检验性质划分,可分为理化检验和官能检验。理化检验又称"器具检验",就是借助物理、化学的方法,使用某种测量工具或仪器设备,如千分尺、千分表、验规、显微镜等所进行的检验。

5、破坏性检验

破坏性检验是在产品检验过程中使得受检产品的形态发生变化,产品的使用功能或性能遭到一定程度破坏的检验形式或者方法。

非破坏性检验是产品经过检验以后,受检产品的形态没有发生变化,产品的性能和使用功能没有受到影响的检验形式或者方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质量检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09

质量检验的方式可以按不同的标志进行分类。

(1)按检验的数量划分为全数检验;抽样检验

(2)按质量特性值划分为计数检验;计量检验

(3)按检验技术方法划分为理化检验;感官检验 ;生物检验

(4)按检验后检验对象的完整性划分为破坏性检验;非破坏性检验

(5)按检验的地点划分为固定检验;流动检验

(6)按检验目的分:生产检验、验收检验、监督检验、验证检验、仲裁检验

(7)按供需关系分:第一方检验 、第二方检验 、第三方检验


扩展资料

质量检验的目的:

根据技术标准,产品图样、作业(工艺)规程或订货合同、技术协议的规定、采用相应的检测、检查方法观察、试验、测量产品的质量特性,判定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这是质量检验的鉴别功能。

鉴别是“把关”的前提,通过鉴别才能判断产品质量是否合格。不进行鉴别就不能确定产品的质量状况,也就难以实现质量“把关”。因此鉴别功能是质量检验各项功能的基础。

只有通过检验,实行严格把关,做到不合格的原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半成品不转序,不合格的零部件不组装,不合格的产品不出厂,才能真正保证产品的质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质量检验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03

质量检验的几种形式:

1、查验原始质量凭证;

在采购批量很大、供货方质量稳定、有充分的信誉的条件下,质量检验往往采取与产品验证密切结合的方式。就是查验原始质量凭证。具体的原始质量凭证如:质量证明书、合格证、检验(试验)报告等来认定质量情况。

查验原始质量凭证的认定其质量状况。一般要做到:

A、能证实供方原始凭证完整齐全;

B、凭证质量特性数据齐全,并符合技术性能和有关标准要求;

C、签字盖章手续要齐全;

D、实物数量相符。证实无误后,履行规定程序的签字手续,并将凭证分送有关职能管理部门。必要时要对产品的最终性能、和有决定性的物料和质量特性进行实物质量检验。

2、实物检验

由单位专职检验人员或委托外部检验单位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观察、试验、测量后出具检验记录,作为提供产品合格的证据。

3、派员进厂(驻厂)验收

采购方派人到供货方对其产品、产品组成部件进行现场查验和接收。对产品形成的作业过程和质量控制实行监督和成品质量的认定,证实供方质量受控,提供的有关检验报告证实检验结果符合规定要求,放行和交付的原始凭证完整、齐全、产品合格,给予认可接受。


扩展资料:

对实体的一个或各个特性进行的,诸如测量、检查、试验和度量,并将结果与规定的要求相比较,以及确定每项特性合格情况等所进行的活动。质量检验就是对产品的一项或多项质量特性进行观察、测量、试验,并将结果与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比较,以判断每项质量特性合格与否的一种活动。

质量检验的方式可以按不同的标志进行分类。

(1)按检验的数量划分为全数检验;抽样检验。

(2)按质量特性值划分为计数检验;计量检验。

(3)按检验技术方法划分为理化检验;感官检验 ;生物检验。

(4)按检验后检验对象的完整性划分为破坏性检验;非破坏性检验。

(5)按检验的地点划分为固定检验;流动检验。

(6)按检验目的分:生产检验、验收检验、监督检验、验证检验、仲裁检验。

(7)按供需关系分:第一方检验 、第二方检验 、第三方检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质量检验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01
质量检验的方式可以按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
一、按检验数量划分
  1、全数检验
  全数检验使指对一批待检产品进行检验。这种方式,一般来说比较可靠。同时能够提供较全面的质量信息。如果希望检查得到百分之百的合格品,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进行全检,甚至一次以上的全检。但是还要考虑漏检和错检的可能。全数检验有它固有的缺点:
  第一,检验的工作量大;
  第二,检验周期长;
  第三,检验成本高;
  第四,要求检验人员和检验设备较多;
  第五,较大的漏检率和错检率;
  由于检验人员长期重复检验的疲劳,工作枯燥,检验人员技术检验水平的限制,检验工具的迅速磨损,可能导致较大的漏检率和错检率。具国外统计,这种漏检率和错检率有时可能会达到10%到15%。
  第六,全检不适合破坏性的检验项目。
  通常全检适用于以下几种场合:
  第一,精度要求高的产品和零部件;
  第二,对下道或后续工序影响较大的尺寸部位;
  第三,手工操作比重大,质量不稳定的工序;
  第四,一些批量不大,质量方面无可靠保证的产品(包括零部件)和工序
  第五,采用挑选型抽样方案时,对于不合格的交验批,要进行100%的重检和筛选。
  2、抽样检验
  抽样检验是指根据数理统计原理所预先制定的抽样方案。从交验的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部分样品进行检验,根据检验结果,按照规定的判断准则,判定整批产品是否合格,并决定是接收还是拒收该批产品,或采取其它吃力方式。
  抽样检验的主要优点是,明显节约了检验工作量和检验费用,缩短了检验周期,减少了检验人员和设备。特别是属于破坏性检验时,只能采取抽样检验的方式。抽样检验的主要缺点,是有一定的错判风险。例如将合格判为不合格,或把不合格错判为合格。虽然运用数理统计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风险,提高了可靠性,但只要使用抽检方式,这种风险就不可能绝对避免的。
  抽样检验适用于一下几种场合:
  第一,生产批量大,自动化程度高,产品质量比较稳定的产品或工序;
  第二,带有破坏性检验的产品和工序;
  第三,外协件、外购件成批的验收检验;
  第四,某些生产效率高,检验时间长的产品和工序;
  第五,检验成本太高的产品和工序;
  第六,产品漏检少量不合格不会引起重大损失的产品。
二、按质量特性值划分
  1、计数检验
  计数检验包括检查和计点检查,只记录不合格数(或点),不记录检测后的具体测量数值,特别是有些质量特性本身很难用数值表示,如产品的外形是否美观,食物的味道是否可口等等,它们只能通过感官判断是否合格,还有一类质量特点,如产品的尺寸等虽然可以用数值表示,也可以进行测量,但在大批量生产中,为了提高效率、节约人力和费用,常常只用“过端”和“不过端”的卡规检查是否在上下公差范围以内,也就是只区分合格与不合格品,而不测量实际的尺寸大小。
  2、计量检验
  计量检验就是测量和记录质量特性的数值,并根据数值与表准对比,判断是否合格。这种检验在工业生产中是大量而广泛存在的。
三、按检验性质划分
  1、理化检验
  理化检验是借助物理、化学的方法,使用某种测量工具或仪器设备,如千分尺、游标卡尺、显微镜等等所进行检验,理化检验的特点通常都是能够得到具体的数值,人为误差小因而有条件时,要尽可能的采用理化检验。
  2、官能检验
  管能检验时靠人的感觉器官来对产品的质量进行评价和判断的。如对产品的形状、颜色、味道、气味、伤痕、老化程度等,通常时依靠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等感觉器官进行检查的,并判断质量的好坏或是否合格。官能检验又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嗜好形官能检验,如美不美、香不香,这类由人的感觉本身作为判断对象的检验,这种检验往往因人而异,因为每个人的嗜好可能不同,如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审美观,对同一事物,其判断的结果可能由所不同。也就是说,这类检验往往由较强的主观意愿。
  第二类、分析型官能检验,通过人的感觉器官进而分析判断被检测对象的特性。如要检测某一设备运转后主轴的发热的程度,如过没有适用的温度计,就要通过检验人员用手抚摸的触觉来判断大致的温。这就不是凭人的嗜好,而是凭人的经验来做出的判断。
四、按检验后检验对象的完整性划分
  1、破坏性检验
  有些产品的检验带有破坏性,就是产品检验后本身不复存在或是被破坏的不能再使用了。如炮弹等军工用品、热处理后零件的性能、电子管或其它元件的寿命试验、布匹的材料的强度试验等等,都是属于破坏性检验。破坏性检验只能采用抽检的形式,其主要矛盾是如何实现可靠性和经济性的统一,也就是寻求一定可靠又使检验数量最少的抽检方案。
  2、非破坏性检验
  顾名思义,非破坏性检验就是检查对象被检查后仍然完整无缺,丝毫不影响其使用性能,如机械零件的尺寸等大多数检验,都属于非破坏性检验。现在由于无损检查的发展,非破坏性检验的范围在扩大。
五、按检验的地点划分
  1、固定检验
  所谓的固定检验,在生产车间内设立固定的检验站。这种检验站可以是车间公共的检验站,个工段、小组或工作地上的产品加工后,都依次送到检验站进行检验,也可以设立流动或自动线的工序之间或“线”或线的终端。这种检验站属则属于专门的,并构成生产线的有机组成部分,只固定某种专门的检验。
  在车间内设立固定的检验站又有点也有缺点。固定的检验,适用于某些不便搬动或精密的仪器,有利于建立较好的工作环境,有利于检验工具或设备的使用和管理,但固定的检验站,从心里学的观点看,容易造成检验人员与生产工人之间的对立情绪,生产工人把产品送去检验看成“过关”。同时检验站内,容易造成待检和待检、待检和完检、完检和完检零件的存放混乱,占用较大的空间。所以采用固定检验,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处理。
  2、流动检验
  流动检验也是临床检查,就是由检验人员到工作地区检查。流动检查有以下优点:
  (1):有利于搞好检验人员与生产工人之间的关系。因为检验人员到工作地区检查,如果态度好,并指出工作操作中的问题,减少不合格的产生,生产工人体会到检验人员不只是检查自己的工作,而是为自己服务,体现了同志式的合作关系,并减少了出现废品而造成自己的经济损失;
  (2):有预防作用,检验人员按加工时间顺序到工作地上区检查,容易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变化,预防成批废品的出现;
  (3):可以节省被检零件的搬运和取送,防止磕碰、划伤等损坏现象的发生;
  (4):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节省操作者在检验站的排队待检的时间;
  (5):检验人员当着生产工人的面进行检查,操作者容易了解出现的质量问题,并容易相信和接受检验人员的检查结果,减少相互之间的矛盾和不信任感。
六、时间的目的划分
  1、验收性质的检验
  验收性质的检验是为了判断产品是否合格,从而决定是否接收该批或该件产品。验收检查是广泛存在的形式,如原材料、外协件、外购件的的进厂检验,半成品入库前的检验,产成品出厂前检验,都是属于验收检验。
2、监督性质的检验
监督性质的检查的目的不是为了判定产品是否合格,从而是接受还是拒收该批产品。而是为了控制生产过程的状态,也就是检定生产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的状态。所以,这种检查也称为过程检查,以预防大批不合格的产生。如生产过程中的巡回检验,使用控制图时的定时检验,都属于这类检验。其抽查的结果只是作为一个监控和反映生产过程状态的信号,以便决定是继续生产还是要对生产过程采取纠正调整的措施。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