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震颤头是怎么抖的?

头部和颈部的颤动会使你的头部上下或左右晃动。

特发性震颤以头部不自主的左右晃动为主要表现,常发生于40岁左右的女性群体。临床中,针对此病多采取药物治疗,如心得安、阿罗洛尔的应用,均有较好疗效。但此类药物对患者的心脏收缩及心率可有一定影响,需在医院心电监护下应用,待药物应用较为稳定、安全后,即可离院继续治疗。此外,若部分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亦可采取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头部抖动最常见的病因是特发性震颤。
特发性震颤是较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主要为手、头部及身体其他部位的姿势性和运动性震颤。其病因尚不明确,可有家族史,本病的震颤,在注意力集中、精神紧张、疲劳、饥饿时加重,多数病例在饮酒后暂时消失,这也是特发性震颤的临床特征。特发性震颤可在任何年龄发病,随着年龄增长发患者数增加,此病唯一的症状就是震颤,患者通常首先由上肢开始,主要影响上肢,也可以累及头、腿、躯干。但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可出现除震颤以外的其他表现,如语调的改变和轻微步态异常。大多数特发性震颤的患者仅有轻微的震颤,只有小部分患者需要治疗,其中不足50%患者用药物能很好地控制症状,其余患者对药物不敏感,治疗效果不佳。肾上腺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对特发性震颤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9
特发性震颤对患者的身体和正常生活会造成许多不良的影响,因此患者应当了解该病的一些病因,比如家族遗传、环境因素等,进而去医院查找自己的病因,制定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积极进行治疗,在治疗期间不要有太大的心理压力,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以改善病情。

特发性震颤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主要临床症状是患者手部或头部不自觉地抖动,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使很多患者感到十分苦恼,患者在面对这种疾病时一定要对可能引起该疾病的一些原因有所了解,从而进一步了解病因,对症治疗,使病情得到较好地改善,那么特发性震颤具体是由什么引起的呢?

引起特发性震颤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

1、家族遗传因素,特发性震颤病通常有家庭聚集的倾向,如果家族中有特发性震颤的患者,那么其患病率要相较于无家族病史的人群要高一些,因此患者在治疗前要了解家族中是否有特发性震颤的病史,根据病因进行治疗,平时注意生活方式的健康,饮食也应当保持规律。

2、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表示,环境因素也是特发性震颤的原因之一,该病存在地区差异,一些污染严重的地区环境中可能存在一些有毒物质,会损伤患者大脑的神经元,因而这些地区的患病率便会高于其它地区,但是并非所有暴露于同一环境的人都容易患病,在同一环境中吸食大量MPTP的人相对来说更容易患上特发性震颤病。

总之,患者要了解特发性震颤的主要致病因素,及时去医院检查,根据自己的患病原因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于手抖与头抖的特发性震颤患者,要多吃一些抗硬化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和对降压抗血脂有效的食物,比如五谷杂粮、芹菜、洋葱等,尽量避免高热量的食物,拒绝抽烟饮酒,不要有太大的心理压力,尽量放松,使自己拥有良好的心态,保证充足的休息,以促进病情的改善。

特发
第2个回答  2021-03-03
特发性震颤属于中医“颤证”范畴,本质为虚。而木火上盛,肾阴不充。下虚上实,实为痰火,虚则肾盛,肝肾亏血是本病的病机,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特发性震颤病程较长,多见于中老年人,呈进行性加重,以肢体震颤为主要表现。和老年人精血衰竭,肝肾不足,阴阳失衡有关。人们中年以后,肾精渐亏,若是身体先天不足,或者劳欲伤及肾,因为肝与肾关系尤为密切,肾精亏耗较大,则不能滋养肝木,导致筋脉失濡,木燥生风,所以出现四肢震颤,肝肾属于同源,肾虚则水不涵木,所以出现肝肾阴虚,筋脉失养,虚风内动,震颤就形成了,若是水不涵木,肝肾交亏,则肾虚髓减,脑髓不充,下虚则高摇。若是中焦脾胃受损,则痰湿内生,土不栽木,亦致风木内动,出现震颤。
第3个回答  2020-10-19
特发性震颤​又称为家族性震颤,约60%病人有家族史。在多个特发性震颤家族未发现跨代现象,性别分布平衡,一般认为这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在65~70岁前完全外显,也有报道不完全外显和散发病例,散发者和有遗传者临床特征完全一致,通常认为是同一疾病,但目前尚未确定相关基因异常。特发性震颤发病年龄的双峰特征提示可能存在两个不同的异常基因。家族性震颤发病年龄比散发病例早,提示早发的特发性震颤更强烈地受遗传易感性的影响,遗传易感性能明显影响临床亚型特征。
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
本病的确切病因仍不清楚。其产生可能是外周肌梭传入和中枢自律性振荡器共同作用的结果。丘脑腹中间核(ventro-intermediate nucleus,VIM)是接受本体感觉传入的核,其神经元节律性爆发性放电活动可能起了关键作用,无论神经电生理记录还是立体定向手术均证实了这一点。用氧(15【O】)标记的CO2进行PET研究发现,选择性地双侧小脑、下橄榄核代谢功能亢进。用功能性核磁(FMRI)显示患肢对侧皮质运动和感觉区、苍白球、丘脑活动增强,双侧齿状核、小脑半球和红核活动亢进。这些提示震颤的产生是丘脑和运动皮质至脊髓通路中小脑-橄榄核环路震荡的结果。因为病理解剖没有特异性改变,异常振动的中枢神经系统“起搏器”的位置尚不清楚,因此推测中枢性振荡器被外周反射增强或抑制,调节震颤的产生和震颤幅度。
临床表现
多发群体
1.家族史 特发性震颤​又称为家族性震颤,约60%病人有家族史,呈现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研究者对家族史的报道各不相同,从17.4%~100%,造成如此巨大差异的原因是特发性震颤的诊断标准不同。特发性震颤家族史的正确评价有赖于震颤症状的征询以及临床检查。
2.发病率 典型的特发性震颤可在儿童、青少年、中老年中发现,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为0.3%~1.7%,并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大于40岁的人群中发病率增至5.5%,大于65岁的人群中发病率为10.2%。男女之间的发病率无明显差异,也有报道在瑞典和芬兰女性与男性的发病率比率为0.5:0.71,特发性震颤可能在左利手的人中更常见。
3.发病年龄 特发性震颤可在任何年龄起病,对起病的高峰年龄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起病年龄的分布为双峰特征,即在20~30岁和50~60岁这两个年龄段,另一种观点认为特发性震颤很少在少年发病,随着年龄增长发病人数增加,平均起病年龄37~47岁。
4.病程 震颤发病年龄与病情发展无关。大多数学者认为该病始终缓慢进展,从无缓解。由于震颤造成劳动力丧失开始于发病10至20年之后,发生率随着病程和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10-19
我们知道,特发性震颤,是一种显性的遗传性的疾病,又是一种使人姿势震颤的疾病,特别是在紧张、注意力集中等情绪出现时,震颤得更厉害,会影响到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但在也有患者在喝酒之后震颤情况会暂时停止或者缓解,但是次日

  我们知道,特发性震颤,是一种显性的遗传性的疾病,又是一种使人姿势震颤的疾病,特别是在紧张、注意力集中等情绪出现时,震颤得更厉害,会影响到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但在也有患者在喝酒之后震颤情况会暂时停止或者缓解,但是次日病情会加重,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特发性震颤有什么症状?

  特发性震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的疾病,主要为手、头部和身体其他部位的运动性和姿位性的震颤。特发性震颤有着相互矛盾的临床本质,一方面这是一种轻微的单症状的疾病,另一方面是一种常见的进展性的疾病,有着明显的临床的变异。此病的震颤,在出现紧张、集中等情绪会加重,大多病例会在饮酒之后会暂时消失,第二天加重,这是特发性震颤的临床表现。

  身体7个障碍要了解: 1、步态异常:患者常常会先由上肢开始,主要影响上肢双侧的上肢对称,累及躯干和双侧下肢的患者少见健康,仅在病程的晚期出现,且程度比上肢轻;2、震颤:主要表现为姿位性震颤可以同时含有意向性、运动性或者静止性的震颤,典型表现是手的节律性外展呈屈伸样震颤和内收样震颤和;3、震颤会带有语音的颤抖,但没有语音发出;4、震颤带有轻微的步态异常。5、特发性震颤会在饮酒后2到4小时停止或者缓解,但次天症状更重;6、书写困难:书写的字可能会变形,但不会表现为写字过小,另一个常常影响的部位是颅颈肌肉群;7、姿位性震颤:特发性震颤主要症状是姿位性震颤,可同时含有意向性、运动性或者静止性的震颤成分。

  从上面我们了解到特发性震颤的症状,也就是这7种障碍给患者带来了生活和工作上的困扰,当患者发生自己上上诉症状时,一定要及早就医,及早治疗,结合自身的情况,对症下药,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以免错过佳的治疗时期。当然,还应该了解更多关于特发性震颤的病因,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等等,对特发性震颤有个详细的认识,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健康,摆脱疾病的困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