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号、尊号、 年号、 谥号的区别是什么?

如题所述

1、对象不同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庙号是帝王在供奉时所用的名号。

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尊号是指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

2、本质不同

庙号:庙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就会特别追上庙号,以示永远立庙祭祀之意。在称呼时,庙号常常放在谥号之前,同谥号一道构成已死帝王的全号。

谥号:周朝确立谥号制度,对君主和大臣的一生作为给予盖棺定论的评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和大臣议定,经过继位的帝王认可后予以宣布,而大臣、诸侯的谥号则由朝廷赐予。

尊号:唐代为皇帝上尊号之风大盛,有生前奉上者,亦有死后追加者。如玄宗死后,肃宗于上元二年上尊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此乃玄宗又被称为明皇之缘故。唐代皇帝死后,尊号多有数次追加。

年号:年号蕴含着帝王君临天下、宣示正统的特殊意义。年号被认为是帝王正统的标志,称为“奉正朔”。一个政权使用另一政权的年号,被认为是藩属、臣服的重要的标志之一。



扩展资料

年号的字数一般为两字。有少数三字、四字乃至六字者。比如王莽的“始建国”,武则天的“万岁通天”,西夏景宗的“天授礼法延祚”。中国历史上的年号,据统计数目在数百以上。梁启超的统计是316个;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国历史纪年表》的统计是500多个。

历代年号命名就像人起名字一样,追求好的寓意。以皇太极为例,1626年即汗位,年号“天聪”,意“得上天之智慧辅助”。

1636年改国号“金”为“清”,称皇帝,改元“崇德”。“崇德”即“崇尚德化”,指皇太极在“国立之初,崇尚德化”,除了良好寓意,也是他当时政治理念的反映。起名因人而异,同理年号因朝代和帝王而异。

有些年号是根据两个前代年号合并而成,如贞元取自贞观开元,隆兴取自建隆绍兴,淳熙取自淳化雍熙,绍熙取自绍兴淳熙,庆元取法庆历元祐、开禧取自开宝天禧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