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和家长对着干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改变说西偏向东的现状?

如题所述

不仅仅是青春期叛逆的孩子会出现一种逆反的现象,很多孩子在小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这样的苗头。

我家孩子才5岁,有的时候我让孩子不要坐的离电视太近,他越是要离的越近,有的时候我让他不要吃饭前吃零食,他反而吃的越多了。

很多事情我们偏不让孩子做,他们反而做的更加快乐。好像总是和我们对着干,根本不知道孩子到底在想什么。我们也是第一次当家长,都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还以为是不是孩子这么小就这么叛逆了,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其实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反弹效应”,有的时候反弹效应会害了孩子一意孤行,所以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让孩子做一个听话乖巧的孩子。



一、反弹效应:越禁止,越要做

其实这个理论最早是来自于国外的一个实验,研究者找来很多不同的人,在要求他们禁止在脑海中想象一只白色的熊,可是几乎所有人表示自己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了白色的熊。

因为在实验者说出不要出现白色的熊的时候,所有人的就会反弹一样出现类似的画面。

这个实验称为白熊效应,但专业术语又叫做反弹效应,你越是约束我们的行为,我们就越是不自主的想要前进,想要完成。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家长在约束孩子的时候,孩子内心就起到了一定的这种效应,感受到了一种不可抗拒的想象,就直接冲动的完成了。



二、为什么出现在这种现象?

其实从心理上说,这种效应主要是由于我们在暗示对方,因为有的时候禁止也是一种强调,所以很多时候你在强化孩子不要去做这种行为,反而称为暗示孩子去完成这件事。

同时心理上有一种诱惑感,当你禁止的事情就是我本来渴望得到的事情,所以对于禁止的事情也会带有一种诱惑感,你越是不让我做的事情,我内心就觉得越想得到,所以也就因此出现了很多逆反的心理。

另一方面从生理上看,其实我们大脑在分析语言的时候,会弱化一些词语,很多家长说你不要去吃零食,孩子大脑自动屏蔽不要两个字,反而把零食放大了,这样一来孩子就更想去完成吃零食这一行为了。

并且在这个时候生理上会出现强烈的白熊效应,当家长说出类似的词语的时候,孩子的脑海里就会浮现这类的词语,所以不自主的就会完成这些行为。



三、想让孩子更听话,家长不妨这么做

1、增加正面语言

很多时候我们在教育孩子,通常都是禁止性的词语更多,都是不要,不许,不行等词语偏多一些。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些逆反心理,一旦你说出了这些词语的时候,孩子就会变得更加强烈的渴求。

所以我们不妨利用正面的效果,和孩子理智友好的沟通,通过,可以、好的、就这样的方式去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对的事情,而不是通过负面的否定去强化错误的行为。



2、避免用强制性要求词汇表达

我们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时候,如果过分强制要求孩子,孩子就会有反弹效应。强制性的词语尽量减少出现,类似于你必须,你一定,你肯定,等等词汇。

当孩子听到这些词汇的时候本身就有一些压力和不耐心的心思,很多孩子就会主动的选择不配合家长的要求,所以我们一定要避免这些强制性的词汇,想要孩子变得更加听话,首先就是得柔软的教育孩子,不要直接强硬的方式反而会伤害到孩子。



3、设置沟通规则,利用“选择”让孩子听话

和孩子之间交流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设置好正确的沟通规则,不要动不动就要挟对方或者用威胁的方式刺激对方。

可以利用提问选择的方式让孩子明白事情的重要性,当你想让孩子停止看电视的时候,不要直接说:“你不准看电视。”而是说:“你是选择先吃饭再看电视,还是先写作业再看电视。”

通过对比选择的方式会让孩子更容易接受一些。

禁止的行为往往都是带有危险性和挑战性的,很多孩子再内心建立秩序的时候往往会更加渴望去完成,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好其他的方式让孩子变得听话,能够变得更加乖巧。



孩子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也会更加善解人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26
原因可能是:家长和孩子缺少沟通,双方换位思考的程度不够。或者是交流的方式不恰当。
改变方法:家长进行反思,找到和孩子合理的沟通方法。引导孩子清晰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双方试着温和地交换意见。
第2个回答  2021-02-26
因为孩子到了青春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这时候需要父母耐心地教导
第3个回答  2021-02-26
缺少沟通吧,还有就是父母不经常陪伴孩子,孩子缺少母爱父爱,或者是父母太过于溺爱孩子,对孩子的不管是合理的或者不合理的要求都去满足,会导致孩子根本不顾及父母的感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