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安全问题发生的主要因素有那些

如题所述

(一)工程各方没有履行相应责任。有的建设单位不执行有关法律、法规,不按建设程序办事。将工程肢解发包,签订霸王合同,要求垫资施工,拖欠工程款,造成安全生产费用投入不足,严重削弱了施工现场安全生产防护能力,致使安全防护很难及时到位,再加上强行压缩合同工期导致的交叉施工和疲劳作业,最终酿成事故。一些监理单位没有严格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规定,认真履行安全监理职责,只重视质量,不重视安全。有些还停留在过去“三控二管一协调”的老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上,法律法规规定的监理职责和安全监管作用得不到发挥,形同虚设。一些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薄弱,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或未落实,目标管理不到位。没有相应的施工安全技术保障措施,缺乏安全技术交底,有的企业甚至把施工任务通过转包、违法分包或以挂靠的形式承包给一些根本不具备施工条件或缺乏相应资质的队伍和作业人员,给安全生产带来极大隐患。

(二)相关制度、法律不健全。由于建筑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建设单位往往拒付施工企业安全措施费用。在工程造价中不考虑安全施工设施费用,施工单位为了揽到工程而委曲求全,一旦中标,用于安全生产的必要设备、器材、工具等无力购置,于是能省则省,导致施工现场十分混乱,这也大大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而我国法律跟不上形势发展,对安全事故查处不利。目前建筑市场较为混乱,时常出现一个项目有几个分包商,这些分包商的社会信誉,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普遍较差,在工程施工过程下,偷工减料,安全意识淡薄,根本谈不上对安全进行统一管理。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还不能有效利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来提高管理水平。应利用信息管理手段建立诚信体系和不良记录,把企业市场行为、安全业绩和存在问题全部纳入,与市场准入、资质资格、评优评先、行政处罚直接挂钩。

(三)施工人员素质较低。目前我国建筑从业人员65%是农民工,这些农民工从农村进入城市,从农民转为工人,他们的知识结构、工作方式、习惯意识等,还不能适应建筑业的特殊工作条件和环境,他们普遍未经过基本培训和教育,缺乏应有的安全知识和安全防范意识,从而导致自己或他人发生安全事故。

(四)防护设施不全。临边不搭设防护栏杆,安全网搭设低于施工作业层面高度,作业面没有实行全封闭。有的电梯井口无护栏,电梯井内不隔层设置防护。预留洞口、采光井、通风口不设防护盖,造成坠落事故发生。

(五)安全资料管理有待规范。安全资料收集整理中假资料很多,很多资料只是简单复印,或资料收集人代签字。检查资料时会发现,上面的“检查情况”栏中多是“符合要求,满足要求”等字样,而到底怎么样才“满足要求”,填报人不得而知。安全资料还容易出现有头无尾、前后不对应等现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2-20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类型的大型机械日益增多,在黄河工程施工,抗洪抢险战斗中,推土机、挖掘机、装载自卸车代替了过去的架子车、翻斗车、人工搬石头、抱柳枝料,装土作业施工、省工、省力、省时、施工进度快、质量高。然而机械化施工、抢险给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特别是近几年,黄河水利工程公司及防洪工程建设的发展迅速,各个单位的施工队伍不断壮大,在完成各项水利工程施工的同时,对外招投标,中标、承揽社会工程,参与施工经营活动的不断增加,由于工程施工流动性大、分散、时间紧,任务重,施工环境差和劳动强度大等特点,影响施工车辆不安全因素较多,施工车辆的安全管理工作较为突出,已成为目前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浅谈几点认识:

一、影响施工安全的因素

影响施工安全的因素多种多样,也比较复杂,但就目前黄河系统施工队伍普遍存在的问题来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尚未健全,黄河工程公司企业经营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施工环境较差,是影响工程施工安全的三大主要因素。

(一)安全机构的不利影响

安全管理组织不健全,达不到“抓、管、严”的一条龙管理体系。黄河系统施工队伍,往往以单位为由,各自为政,独立作战,决定了工程资质低,招标少、工程量小、人员、车辆少、施工队伍,施工规模小的特点。许多施工工地即使成立了安全生产管理领导小组,只定了专管人员,也是挂名虚设,挂在嘴边上应付上级检查多,真正强化制度,严格管理的较少。所配备的安全管理干部,往往身兼数职,日常以施工为主,而无暇过多的顾及安全生产工作,目前施工工地普遍存在着制度不够完善,措施不具体、不落实到位、不够详实,资金难以落实,人员不到位等情况,这就给各施工的事故隐患留下了“入侵”的突破口。

(二)经营管理制度的不利影响

1、黄河企业经营体制不到位,不能体现“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现在绝大多数施工单位,有的刚成为独立经营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行政命令仍作为主要的管理手段,施工单位与其主管单位之间仍是一体利益关系,施工单位的职责、权限只体现施工任务的完成和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因此说,也只是原主管单位管理责任的一个组成部分。原主管单位管理责任的惯性作用,使其不愿放弃对施工单位的经营管理权,而施工单位出于切身利益的考虑,不愿“脱离主管单位,独立承担经营的风险。这一状况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施工单位想管管不了。施工队伍的组成,往往是根据施工任务的要求,临时安排的,人员和车辆都不是定数,给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施工单位的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由于受安全管理经验、水平和精力所限,管理起来感到力不从心,管理缺少力度。另一方面,原主管单位想管管不好。由于工程施工具有流动性、分散的特点,一些管理措施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贯彻落实。因此,对外出施工的安全管理总有一种鞭长莫及之感。以上两方面的原因,就造就了施工安全管理空隙,给事故带来可乘之机。2、经营承包制度和分配制度的影响。为获得最大、最直观的经济效益,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许多单位实行了不同形式的经营承包制度和分配制度,由于这种承包制度和分配制度只是建立在原来管理制度基础上的经济效益承包,施工任务完成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施工单位和个人的切身利益。因此,就存在有的单位为了眼前利益,而不按客观规律办事,只讲效益,不讲安全,只讲多拉快跑,而不考虑汽车也同人一样会疲劳、生病、衰老,也不考虑施工人员的精力限度,拼体力,经管理中的短期行为,严重影响了施工安全。

(三)、施工环境对施工安全的不利影响

由于单位承揽的工程大都具有短、平、快的特点,施工任务和环境的经常变化,容易导致施工人员心理素质不适应。一是经常变化的施工任务和环境对施工安全有不利影响,二是在外施工生活比较艰苦,业余生活单调,有的孩子尚小,常常放心不下,加之施工经常抢时间,抢进度,劳动强度大,尤其是夜间施工人们更易发困、疲劳和精神恍惚。三是施工中经常发生的工作矛盾,利益纠纷和外围环境干扰,容易造成施工人员思想波动,情绪不稳定,心理急躁。

二、如何做好施工安全管理工作

(一)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处理好施工安全和经济效益关系我们发现一些单位施工时,有不在乎的态度,因小洞不补,以致后果酿成大事故的发生。因此,我们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高职工和临用民工的思想认识,增强政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工程项目经理负责抓安全生产管理的紧迫意识。使广大施工人员深刻认识到,安全问题不单纯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有着重大的政治影响和社会影响,施工安全问题解决不好无论对社会,还是对单位都会造成不良后果和负效应。没有安全保障,提高经济效益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只有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广大施工人员才能真正树立安全第一,安全就是效益的思想观念,从而有效的预防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安全组织机构建设

各施工单位安全管理机构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身战斗力。各单位领导要关心支持他们的工作,切实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多听他们的汇报,及时掌握新动向,解决新问题,同时,还要加强安全机构的组织建设,做到层层有人抓,有人管,一级抓一级,要选配政治业务素质好,责任心强的干部充实到黄河企业工程安全管理队伍中来,将责、权、利充分落实到位,以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进一步促进安全管理工作走向正规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三)坚持“预防为主”,强化各项安全管理措施

一是要强化各项管理措施。首先,通过单位内部小立法,建章立制,如:安全检查,教育培训,奖惩制度等,使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其次坚持严字当头,使各项制度真正落实到实处,将安全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个施工人员,并按时兑现奖惩。
二是强化各项保障措施。1、坚持车辆日常维修和定期保养制度,保障车车状况完好,严格检查,做到车有故障不放行,尤其是临用农民车辆更要严格把关。2、科学调度,合理安排施工作业,在工地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并帮组职工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只有这样施工安全才能得到有效遏制,减少事故机率。3、保障驾驶员情绪稳定,身体良好,精力充沛,做到人有情绪不驾车。加强对驾驶员的业务技术教育和培训,保障他们技术知识及时得到更新,以适应新的工作要求,做到技术不合格,不准上岗操作。4、对施工人员须进行先培训后上岗,抓好方方面面的施工环节,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整改。
第2个回答  2011-02-22
张工想不到您也用百度的啊。要是整理出答案也给我抄一下咧。嘻嘻……
我的答案是:1.高处作业、孔洞、临边等防护方面;
2.临时用电、电气设备等电气方面;
3.各类机械方面;
4.防火防爆方面;
5.人的各类不安全因素;
总得来说高处作业风险、地质因素、环境因素、设备因素、材料因素、人员因素等,在思想上,组织上,技术上,物质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