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是怎么进化出来的?

大熊猫是怎么进化出来的?

大熊猫的食谱非常特殊,几乎包括了在高山地区可以找到的各种竹子,大熊猫也偶尔食肉(通常是动物的尸体)。

在科学分类中,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纲、食肉动物目。大熊猫的祖先是名副其实的肉食动物:有尖锐发达的犬齿、较短的肠道和肉食动物的消化生理特点,大熊猫在进化过程中仍保留了祖先的这些特点。只是由于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它们为了生存,食性和习性必须适应环境。渐渐地,它们退居深山竹林,适应了低营养、低消化率的竹类.其这种食物变化,和环境变化有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1-06
1. 从吃肉到吃竹子
800万年前,大熊猫的祖先——始熊猫,就在我们这片国土上生活。这时,它还是一种以肉食为主的动物,外形类似小个的黑熊。无忧无虑活动在温暖湿润的热带森林边缘。亚洲欧洲都有他们胖胖的身影。

文章图片2
到了距今2,300万年时,第四纪冰河期来临。地球南北极的冰盖迅速扩大,全球气温下降。

熊猫的好日子慢慢结束,欧洲匈牙利和法国等地的熊猫分支已在稍早灭绝。我国中南部的始熊猫则不得不继续演化。外形变得只有现代大熊猫一半大小的模样,像只大狗。这当然是出于食物减少的原因,为了活命,熊猫们不得不找到什么吃什么,变成了杂食动物。而且由于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出现基因突变,熊猫们失去了对肉类鲜味的感知。吃肉和啃木头居然变成了差不多的事情。

一口好牙没处可用。于是,遍地可寻的竹子成了熊猫的主食。某一天,熊猫们可能突然发现,坐在竹林里安安稳稳的吃竹子,也是一件惬意的事情啊。

文章图片3
2. 为什么长成这造型
冰河期来临以后,我国各地都冰雪覆盖。一眼望去,除了满目皑皑白雪,就是树林石块。这样的环境里,熊猫一代一代的适应。通过基因继承,逐渐形成了黑白相间的保护色。在冰雪石块中间,黑白两色极好的把熊猫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至少避免了巨鬣狗,花豹和剑齿虎的侵袭。偶尔,还能用这一身伪装吃上点鸟类和啮齿类,就算是送的福利吧。

黑眼圈和黑耳朵的明显识别特征,也在这时期形成。黑眼圈能防止过多的阳光反射进眼睛,保护了本来视力就不怎么好的双眼,犹如一双气派的墨镜。黑耳朵则可以多吸收太阳热量,保持耳朵内部的温度,不至于冻伤。
第2个回答  2021-11-06
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的熊科,它的祖先是八百万面前的始熊猫。
后来经过冰川世纪慢慢进化,为了适应全是黑白色彩,缺乏肉食性动物的环境,才会出现皮毛浓厚,肤色黑白分明,以竹子为主食的大熊猫。
第3个回答  2021-11-06
我们要聊清楚萌萌哒是怎么变得这么萌的,首先要搞明白萌萌哒到底是什么东西。
萌萌哒首先是一种熊。这个话题说来很长,其实在西方人最先认识萌萌哒的时候,是把它当做一种大浣熊的,后来又给它和小熊猫攀了亲戚。

但是后来随着认识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这货,是一头货真价实的熊……所以现在萌萌哒的准确身份是:食肉目-熊科-熊猫亚科-熊猫
那么问题来了,你作为一头熊,成天吃素,群众能答应吗?
其实不然,我们总是觉得熊是一种凶残的食肉动物,这本身就是错的。熊是一种典型的杂食性动物,对食物是来者不拒完全不挑的,事实上,大多数熊的饮食构成里,植物果实都占了大头,当然了,只要方便捕捉,它们对鲜肉更是喜爱,即便是烂肉一坨,也照样可以吃的津津有味。所以网上那个段子说遇到熊装死就可以,新晋影帝李先森表示:呵呵,谁说的?你过来,我保证不打死你!

现存的8种熊科动物里,只有两个异端背弃了杂食的本性,就是北极熊和熊猫。北极熊是纯肉食的,但是北极这嘎达一根草都长不出来,也怪北极熊咯?而熊猫则主要以植物为食,严格的说,是以箭竹和木竹这两种草本植物为食,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我怕你们看不见,就把“主要”俩字加粗了,不用提醒我熊猫偶尔也吃肉,我知道的……)
从现在的化石证据来看,700万年前的熊猫祖先还是和其他熊一样的杂食动物,但是在大概420万年前,熊猫体内的一个基因——T1R1发生了突变,直接导致熊猫对肉类内谷氨基酸的鲜味感官失效,什么意思呢?就是发生了这个突变之后,熊猫吃肉的时候感觉味道糟糕极了,一点滋味也没有!自此之后它们就主要以植物为食。而在这个过程中,又因为一些气候上的变化,熊猫在和一些外来杂食性动物的竞争中败下阵来,栖息地不断退缩,最终只得以其他动物很少吃的、纤维又多又难以消化的竹子为食。
我们刚才说了,竹子很难被消化,而恰恰熊猫的消化系统还是和杂食性的亲戚一样的效率低下,而且非常的短,虽然其中有十几种有助于分解植物纤维的细菌,但熊猫只能从竹子里吸收17%的营养(所以熊猫的便便里经常会看到未被消化的竹子残渣),那么要维持生存,熊猫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每天12-18小时)吃大量的竹子(每天12-14KG)。它们庞大肥硕的体型甚至也是这种被这种饮食习惯所逼迫的,我们知道,体型越大的动物,它的身体散热效率越低,这导致体型更大的熊猫更能抵御寒冷天气,在自然的筛选作用下,体型较小的熊猫无法扛过低温,存活下来的都是目前这种肥肥胖胖的熊猫。

至于熊猫为什么是黑白色的,其实现在还没有很透彻的研究结果。其实对绝大多数的动物都是如此,它们的毛色成因依然是个迷,我们现在只知道有一个agouti基因能影响毛色色素,而现在大多数的学者都认为,动物的毛色成因其实是……随机的,也就是说,完全是偶然的变异导致动物毛色变化,只不过随机产生的毛色在经过自然的筛选后,对动物生存更有利的被保留了下来。比如花豹,如果有白色的花豹和斑点的花豹同时存在,斑点的花豹就更能借助草丛掩护自己,从而达到更高的捕猎成功率,它也更有可能存活下来并把基因传续下去,而白色的花豹因为太过显眼,猎物很远就能发现它,它很可能会饿死,这种产生白色毛色的基因也就没有机会传续下去。
那么说到现在,熊猫是怎么变成萌萌哒的过程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那么,我们再讨论一下,熊猫是如何沦落到灭绝的边缘,又是如何靠着卖萌获得新生的呢?
我们国内的宣传或教育,通常把熊猫描述为一个失败的物种,我们觉得它们交配困难,觉得它们对幼崽抚养能力不足,觉得它们食物单一,甚至连一次竹子开花都无法抵御,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不然,熊猫这个物种并没有我们“觉得”的那么脆弱,它们的体能很强大,饮食虽然单一,却也足够维持生存,而在野外的熊猫繁殖效率其实并不低,至少相对于其他熊没有太大劣势,只是人工繁育的熊猫繁育效果比较差(最近这些年也已经有了长足进展,我们在网上经常能看到卧龙基地一群群的熊猫幼崽照片)。
那么为什么熊猫成了一种最为著名的濒危动物呢?
其实更应该从栖息地的破坏方面考虑这个问题。前边我们说过,由于气候变化,熊猫的栖息地一直是在退缩的,但是末次冰期结束后,熊猫的栖息范围又很快恢复。不过这个时间段,恰恰是中国原始文明农业开端的时期,农业对土地的需求持续旺盛,许多原始的林地被开垦,这才是熊猫栖息地被彻底破坏的最大因素。

可以看到非上世纪末,我国秦岭一带的箭竹大面积开花死亡,对当地野生熊猫种群构成了一定威胁。而由于栖息地的碎片化,熊猫无处可躲,无法通过迁徙到其他栖息地的方式躲过天灾;并且随着栖息地的碎片化,各栖息地之间的熊猫无法基因交流,这也会给熊猫族群带来基因多样性的隐患。关于这个问题,我在2015 年 4 月高鼻羚羊突发大量死亡是怎么一回事,来龙去脉是什么?也有过一些描述。
至于我们国家甚至全球为什么把熊猫作为一个动物保护的“吉祥物”,这就是动物保护层面常常提到的一个名字——“旗舰物种”,熊猫比较稀有,而且非常萌,作为旗舰物种,可以极大的调动民众对动物保护工作的兴趣,而民众支持对动物保护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反之,如果拿一个更稀有,但长相比较感人的生物——比如一条濒危的毒蛇,就不会起到这个效果。从这个角度来看,熊猫的萌也是一种正能量。
最后,我觉得其他熊也挺萌啊……
第4个回答  2021-11-06
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纲、食肉动物目。大熊猫的祖先是名副其实的肉食动物:有尖锐发达的犬齿、较短的肠道和肉食动物的消化生理特点,大熊猫在进化过程中仍保留了祖先的这些特点。只是由于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它们为了生存,食性和习性必须适应环境。渐渐地,它们退居深山竹林,适应了低营养、低消化率的竹类.其这种食物变化,和环境变化有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