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对外政策和外交环境,明朝时期是怎么做的呢?

如题所述

明朝作为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在建国初期,明太祖朱元璋就明确了以后的对外政策。首先要取得周边及海外国家的认可,以此得到所谓的宗主国地位;其次就是必须尽快扫清元朝的残余势力,以此彻底掌控全国。


朝贡图

而且在对待周边小国家的态度上,朱元璋表现的与元朝并不相同,元朝自恃强大,习惯了以武力压服周边国家。而朱元璋认为诸如朝鲜、安南、占城等小国家实力弱小,很难对中原王朝造成威胁,因此最好还是选择以德服人,并且各国之间不要无事生非,最好是共享太平。

以德睦邻和谐周边。

守备为上、不征诸夷国。远迩相安于无事,以共享太平之福。

从这其中也可以看出明朝浓厚的优越感,朱元璋认为自己是华夏文明的重建者,是执掌世界中心的天下之主,认为周边的国家都是蛮夷小国。

明朝的外交政策

明太祖朱元璋的华夷之辨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将元朝的残余势力视为心腹大患,毕竟这些人被驱逐到蒙古地区之后,始终对中原王朝虎视眈眈,因此朝廷必须时刻加以警惕。除了对待元朝的政策之外,朱元璋还推出了一套和平外交政策,并设立了十五个永不征伐之国,其中包括朝鲜、安南、占城、琉球以及日本。

海外蛮夷之国,有为患于中国者不可不讨;不为中国患者,不可辄自与兵。古人有言,地广非久安之计,民劳乃暴乱之源。……海外诸蛮夷小国阻山越海,僻在一隅,不为中国患者,朕决不伐之。惟西北胡戎世为中国患,不可不谨备之耳。

从这句记载中可以看出,在朱元璋眼里只有蒙古地区的草原部落会对中原王朝造成威胁。而像朝鲜、安南等国,都是蛮夷尚未开化之国,这些国家的力量不足以威胁中国,只要他们不主动惹事,就不去兴兵讨伐。


游牧民族

毕竟只有彻底的剿灭元朝残余势力,才能确立明朝统治的合法性。而且此时的中原王朝,在经历了元朝近百年的统治之后,中原文化大量吸收了草原部落的风俗,因此朱元璋还大力推崇华夷之辨,并以儒家文化为正统,重新建立汉家文化,当时的史书记载称:

自古帝王临御天下,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居中国治天下者也。自宋祚倾移,元以北狄入主中国,四海内外罔不臣服,此岂人力,实乃天授……子恭天成命,罔敢自安,方欲遣兵北逐群虏,拯生民于涂炭,复汉官之威仪。

朱元璋自认为是拯救万民于水火,并且再造中华的英雄人物,自然要和草原部落有所区分,因此明朝时期的对外政策也就成为了所谓的华夷之辨,华夏子民和那些蛮夷之国的百姓要严加区别。

在华夷之辨作为对外政策之后,朱元璋认为明朝只需要处理国内事宜,然后等待周边的小国家前来朝贡,并且要在边境上做好防御,防止这些小国家以下作乱,这些做好了也就足够了。

明成祖以及后世皇帝的对外政策

明成祖朱棣以武力夺取皇位,自然更加迫切的想要得到国内以及周边国家对于自己统治的认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相比于朱元璋的外交政策,朱棣更为主动一些,在位期间曾经派遣郑和下西洋,像海外诸国宣传中原王朝的强大,并且要求这些国家前来朝贡。

当时主张的对外政策为:四海一家,广示无外,诸国有输诚来贡者听。

在永乐元年,朱棣下令恢复了市舶提举司,并于永乐三年建立驿馆,用来接待前来朝贡的外国使节。但是这种积极的外交政策,其背后需要耗费海量的资金,时间久了也无法维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