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的中国外交,在美日的夹缝中,最弱的中国如何挣扎求存?

如题所述

假设在一个没有外来力量干扰的草原中,生活着一群鹿、狼和狮子,其中自然以狮子最为强大,狼次之,鹿最弱,但狮子与狼之间也是敌对关系,他们无法放任对方将鹿群吞噬,而且鹿群一旦完全消失,他们也将因没有食物来源而面临生存的威胁。所以说,狮子与狼既合作又敌对,他们以鹿为砝码,而鹿也因其斗争而获得喘息的机会,但无论如何,鹿是没有什么讨价还价的余地的,这个族群注定是输的一方。

我们构造出来的这幅自然景象,正是20世纪前半期的中国面对日、美时的局面,而日、美也是中国20世纪前半叶最为关键的外交对手。



大国争斗远比自然界更加残酷

一、三边关系的构建

早在19世纪末,美国经济生产总量便超过英国,实力一跃成为世界第一,而日本则在明治维新后击败清朝,其“脱亚入欧”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得以实现。但与长期驻扎在东亚的欧洲强国甚至是俄国相比,日、美两国的力量还是不大行,中美日三角关系依旧没有形成。

但跨入20世纪之后,情况骤然发生变化,1905年发生在中国东北的日俄战争,看似强大的俄国竟被日本击败,其势力不得不暂时退出中国东北。再来看美国是如何崛起的,1910年代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国德国面临崩溃,就连英、法等战胜国也元气大伤,只有“隔岸观火”的美国没有受到什么损害。就这样,日本与美国抓住时机,成为东亚秩序的新任领导者,跨入新世纪的中国面临的对手似乎要比英、法等国更为强大,也更加棘手。



旅顺日俄战争遗址,俄国退出中国东北

入主东亚的日美两国正如狼与狮子一般,即使他们的猎物都是中国,但谁也不能任对方占得更多利益。与欧洲国家不同,中、美、日三国同属于环太平洋国家,日本就不用说了,它一直把中国当作占领的目标,而美国则希望能够对大洋彼岸的中国实行远程操控,通过在环太平洋地区称霸,获得来自中国的大量资源。再看中国,尽管跟日美或欧洲国家相比,地位和实力差的都不是一星半点。从这时候开始,中美日三边关系算是正式构建。

二、神仙打架,平民遭殃

中美日三边关系构建之后,中国的内政问题也就不再是中国自己的事情,由于日、美在旁虎视眈眈,一切内政都变成外交问题。就说东北吧,无论是甲午战争还是日俄战争,日本和美国贼溜溜的眼一直盯着肥沃的东北。

1905年俄国战败后暂时退出东北,日本强势进驻,利用经济与军事手段攫取了大量利益。世界什么时候少得了美国,它自然不能对日本入侵中国无动于衷,以“调停者”和“中间人”的身份“缓和”中日关系,伺机安插力量进入东北。在美国的威胁下,日本反而与老对手俄国合作共同对付美国。真应了那句话,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日本侵占中国东北

在日美争斗下,中国有选择余地吗?

当然也有,清政府与民国政府在外交上有一点是一样的,那就是“以夷制夷”。贫弱的中国对自己的领土是没有话语权的,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领土与资源被他国来回争夺,即使两方都是强盗,能做的也只能是团结一个强盗去对付另外一个强盗。为此,中国政府派出外交人员唐绍仪前往美国以求得美国的支持。



影视剧中的中国外交官唐绍仪

东北问题尚未解决,第一次世界大战再掀风波,尽管这场战争与中国并无直接关系,但日本却趁西方强国身陷欧洲战场,对中国提出了丧权卖国的“二十一条”,企图驱逐所有西方势力,独占中国。

日本生怕列强插手,就强迫中国秘密签订“二十一条”。“狡猾”的袁世凯就让手下将日本的企图公之于众,但美国的表现却令中国政府十分失望,美国为换取日本不加入德国阵营,放任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在这次外交事件中,中国政府一直奉行的“以夷制夷”政策,并没有取得以往的效果。



周润发饰演的袁世凯

当一战结束后,中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参加巴黎和会。以顾维钧为代表的一大批近外交家,在会上据理力争,维护中国尊严,获得了相应的权益,具备了一些抗衡日美的能力。



外交家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亮中国强硬姿态

如果一块蛋糕美国没捞着吃,它是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的。美国遗憾于在巴黎和会中没有获得多少利益,就在华盛顿再度召开决定东亚秩序的华盛顿会议。会议上美国先后提出“九国公约”与“海军条约”。前者彻底奉行了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对各国在中国的利益范围进行了划定,并规定各国互不干扰,而后者在承认日本地位的同时严格限制了日本的海军实力。

会上,中国首席代表施肇基深深感受到,弱国无外交!至此,美国在东亚秩序中取得了凌驾于日本之上的地位,对中国的影响也更加明显,而中国却始终处于“失语者”的地位,眼睁睁看着他国对本国进行势力划分。



华盛顿会议中国首席代表 施肇基

三、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三边关系彻底破裂

1929年爆发了世界经济危机,西方国家经济面临崩溃,一战后缔结的国际秩序开始瓦解,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更是路人皆知。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中日14年战争开始,此时的美国由于没有加入国联,无法借国联干预日本入侵中国一事,但日本兵锋正盛,而且欧洲各国都在隔岸观火,除派出李顿调查团前往东北之外,基本默认了日本侵略东北。



前往东北进行调查的李顿调查团

南京国府政府亲美派以牺牲本国经济利益为代价,换取了美国对满洲国的不承认与经济借款,然而美国一直借门罗政策的名义采取“中立态度”。说是中立,却将大量军事战略物资卖给日本,可以说,美国是借中立之名拿中日两方的好处。在日美开战之前,中日之间处于战争状态,中美之间也不复之前的“甜蜜期”,三边关系处在破碎的边缘。

1941年,日美之间围绕中国展开多次谈判,结果却并不尽人意,而中国也借助外交家的周旋,借力打力,反而在大国博弈中获取了谈判的砝码,中国抗战之后“苦撑待变”的政策可以说是十分成功。同年12月,日本为博取最后的胜利不惜放手一搏,偷袭了珍珠港,美国正式对日宣战,自此中美之间结成攻守同盟以打击日本,中美日三边博弈关系至此不复存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