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现在还在使用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27

1. 如果现在中国还在使用文言文,会怎样

官方在某些领域用不用某些文化,那不是你我谈论的事情,不过也是有zhidao原因的。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多少仁人志士都在寻找救国救民的良药,不少人认为中国衰败的原因是封建的思想统治,闭关锁国的政策,不少莘莘学子把目光投向了西方。五四运动,就是一次文化破旧立新的回创举,这是提倡现代汉语的历史原因,其根本原因是广大人民的语言习惯发生了改变,我认为主要是艺人说书对文言文向现代汉语转变的起来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评书,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老少皆宜,所以使广大人民的语言习惯发生了变化,而五四运动答只不过是多文言文向现代汉语转变起来推波助澜作用,明确了现代汉语的发展方向。

所以说官方为了顺应民情,促进党的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的理想选择。

2. 现在如果学习古文

首先,我们平时所说的古文,其实是个复杂的概念。比如高中学的《过秦论》《六国论》,和后来学习的《马说》,还有再晚一点的明清文学如《阅微草堂笔记》等等,MM觉得给你的难易感觉一样么?

古代文章,的确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变化,有古文运动那种朴实的文风,或者四六体那种华丽的文风,到了晚清,简直和我们现在的白话文差不多了,并不难读。

所以在选择阅读材料的时候,MM首先应该注意,要选择什么样的书来读,什么样的书来做辅助。如果上手就是晦涩难懂的书,可能啃的很累。这个时候就需要看相关的名家解析。单单评论的还不好,最好有注有释,且不就事论事。上海辞书出版社是我很喜欢的出版社,MM可以找来相关的出书看一看。

至于古文难,一般难在几个方面:句式,用典,古今词不同用法带来的困扰,以及作者作文的深层含义。

这四个方面,难度是逐渐加深的。比如句式,倒装,各种词的后置前置,省略。用典,因为我们并没有从小接触大量古文学习,所以在作者看来非常顺遂的用典,用词,在我们看来可能不知所云。这个知识慢慢去积累就好,而且一般的注释书上面都会有解释。如果认为不够清晰,可以找相关于作者文章提及的一些史料来参考阅读,有利于从整体把握作者用典的含义。至于古今词不同用法带来的困扰,我觉得是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我们今天用的是“词语”,古代人却是用的“字”。一本古代实词词典之类差不多就可以从词性到词义给比较充分的解释和释义了。

至于作者作文的深层含义,其实是最难的部分。句式看多了就会拆,字看多了就知道词性使用的规律,文法也便于体会。但是作者作文的深层含义,却和你的领悟力有很大关系。你可以看得懂每句话是什么,却想不通为什么这样写。

举个例子,古代对诗文的评点,向来成数家之言。你首先必须从字义上看得懂,才能够谈得上“有所感,有所评”,这个是看古文的基本功,虽然艰涩,但是只要坚持,总小有所成。明清文章都大抵可以看个七七八八。参照各类注释书,总能知道大抵意思。

但是你想在这个基础上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却是不容易的,这个时候,已经到了对古文“赏鉴”的地步。也才真正到了学习古文个人水平高低的地步。体现的是你真正的古文功力。要从作者的生平,背景,历史,作文来由,等等方面进行理解,才可能知道他“为什么这样写”。

学习古文,首先要有些相关的工具书。然后就是一些你感兴趣的古文书(有详尽而比较权威的注释),最后就是兼顾你的爱好,选择难易渐深的书籍进行阅读。

记得保持学习古文的乐趣就好,日积月累,不见其增但是会有收获的。包括对现代文的写作,都会带来对我们常用的那些字的重新审视和深刻点的理解了。

3. 为什么当初废除文言文文言文简略,精简,那么当初为什

文言文是先秦时期形成的书面语体,几千年来,除了词汇外,在语法上几乎一尘不变。它为后人提供了“古今交流”的渠道。

然而,由于社会语言一直在不断发展,越来越与文言文相分离,在现代社会中,如果再使用文言 *** 书面语,会给受体带来极大的交流障碍。例如,法律条文、合同、报纸、电视播音都用文言文的话,很难起到大众语言媒介的作用。因此,当今世界的书面语应以同时代的社会白话为基础。

废除文言文,只是在当今的书面交流中不再使用文言文。这并不表示全面废止,学校仍然将它作为一种必修的语体进行传授。离开了文言文,我们等于切断了古今联系。

4. 中国古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使用文言文吗

应该也使用近似白话文的语言吧;只不过书面上或写文章时用文言文;文章的用语反应了当时所处的时代,现在使用白话文,也是鲁迅等人开的先河,但他们那时说话也用白话文交流 我认为写文章应该是用标准的文言文的 如果平时交流也用标准的文言文的话,每个人会写字的人都能当作家写文章了一些读不起书的应该不懂文言文中的语法,可能说些半文不白的话吧 当时会有那种环境的自然渲染,就像现在的小孩,没有上过学,或者说还没上学,家长或者是外界的人不也会教导孩子们说话,写字么?古代就像现在一样,文言文才是普及的,所以可以说是人人都会,不需要学,去私塾只是再增广见闻,考得功名,光宗耀祖。

我认为写文章应该是用标准的文言文的 如果平时交流也用标准的文言文的话,每个人会写字的人都能当作家写文章了一些读不起书的应该不懂文言文中的语法,可能说些半文不白的话吧。

5. 现有口头语还是现有文言文,文言文用在当代文字中,是否具有画龙点

现代文就是所谓的白话文,简单说来,现代文和古文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通俗易懂。

同样的一个字,在古文中可能有多种意思,即便是同一个意思,也分使动用法、以动用法等等,因此古文通常深奥难解,或一句话一个字有多种解法,因此从新文化运动开始就提倡用现代文,用白话文,来减少这种沟通中的障碍

经常在BBS潜水,我才意识到了文言文的重要意义。

中国的文言文在世界上是独此一家,它最大的特征就是将书面语和口头语剥离。文言文简约、韵朗上口,信息含量大,充分发挥了汉字六书构词的特点,文言文一直使用到民国初年的新文化运动,随着白话文的推广,文言文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

大家可能会看到,每一年《现代汉语大字典》都会说收录了多少多少新词,但是,这样的速度在火热的BBS和博客时代是多么的落伍。如果是有较长一段时间没有上网或者平时不怎么上网、甚至不上网的人们如果来看BBS,恐怕有很多地方会看不懂是什么意思。如:顶、沙发、斑竹、JJYY、BT……

以BBS为代表的网络因为身份的隐匿性和言论的相对自由使得人们可以肆无忌惮的发表自己的言论,除了部分精髓,大多数低俗无聊的语言充斥着网络,造成了网络语言的庸俗化。

网络咨迅的快速及时使大多数人可以很快的对咨迅进行迅速的反馈,当然速度(也包括键盘输入和习惯的手写的速度差别)带来的缺失就是人为简化、校对的缺乏和缩写流行,造成了网络语言的快餐化。

使用网络的大多数是年轻人,他们富于朝气和创新,敢于蔑视权威和传统,所以不会苛守固定的模式和路子,可以把任何新事物用于自己的生活中,网络语言更新率不亚于流行时尚的变化,所以网络语言具有流行性。

但是大家想过吗?我们日常正式生活的书面或者口头都很少用网络语言----除非你是阿飞式的叛逆分子。每一个人碍于自己的社会、家庭身份与地位还是以生活中的语言说话。因为我们现实的生活与网络虚拟世界是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当然两种语言各自使用不同的背景场合了。

至此我才明白,老祖宗创立并坚持使用文言文是为了我们的文化可以世世代代流传下去而不消失。

因为文言文,中华民族传承了五千年,经历了多少风雨艰辛,现在依然屹立世界民族之林。但是同时期的另三大文明古国,只留下一推遗址。

大家知道,中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区有各自的方言,但是使用相同的汉字使得天南地北的人再怎么听不懂对方的话可以相互沟通,这奠定了中国各地大一统的文化基础。

而文言文的使用,使得记载文化的文字,脱离了与口头语接近的白话文,避免了因为口头语言的发展变化而导致对文化传统的继承中断或者误解:

别说一百年,就是年纪大一点的人们来听今天的小孩说话,恐怕有很多内容是丈二摸不找头脑的,别提几千年了。

据历史考证,东南沿海一带的客家话是最接近古汉语的发音和语言的,广东的粤语带着很多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结构。而我们今天说的普通话,并不是最正宗的汉语,而是和北方的各族方言混合后的产物!

网络语言的发展更证明了没有知道明天的语言会是什么样子的。

但是只要是经过基本识字教育,就可以读诗三百,可以读乐府,可以读唐诗,读宋词,读元曲。两千年前的《史记》和近代的一篇文言文在语法句式上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文言文的使用,不仅使得中国记载史料所耗费的物质最大化的精简,而且保证了文化的延续传承。

非常可惜,新文化运动不仅错误的全盘否定了儒家思想,也全盘否定了文言文,这相当于毁坏了中华文化的两大基石。

平时多读读文言文,补习补习自己的传统文化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