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巩汉林对中国男足的批评能引发这么大的争论?

如题所述

近日,男足冯潇霆和巩汉林关于中国足球的言论不断发酵,在社会上引发网友大量关注。针对冯潇霆和众国脚的回应以及中国足球今年世界杯的表现,我认为没有必要给予男足包容,毕竟硬实力才有话语权。

北京时间2月1日晚,世预赛亚洲区B组第8轮比赛打响,国足对阵越南。最终,国足1-3不敌越南,彻底无缘卡塔尔世界杯。之后躲球、吃海参、输给越南这些标签似乎已经深深地打在中国男足的身上,与中国女足相比,虽然都是国足,但是两者之间的地位差距还是非常大的。之前男足球员年薪千万的时候,中国女足的薪水还是普通上班族的薪水,中国男足日常吃海参的时候,中国女足只是普通的面条。

中国男足一直以来确实都是被舆论批评的对象,因为成绩总是不佳,好的表现实在太少。汪海林表示大年初一中国男足都能输越南,你们还要脸?巩汉林说男足拿的薪水高,但是不进球,这也是事实。说的不过分,但是这些球员就是受不了,要正面回击。

眼看中国足球被指责得如此厉害,有些足球人就出来唱反调了。包括足球媒体人接连发声批评巩汉林以及冯巩老师,比如董路三番五次批评巩汉林以及冯巩,说他们是球盲,没有资格批评中国足球。除此之外,目前中国足球的媒体“中国足球报道”这个账号,在最近的社交平台当中,发文点名批评巩汉林以及冯巩老师,说嘲讽中国足球该有底线。

毫不意外的是,这篇动态发出去后,立马遭受到很多球迷的批评以及网友的吐槽。在球迷看来,中国足球自己都不要底线,为什么要求球迷批评中国足球还要留有底线?既然他们连越南这样的球队都能够输掉,为什么球迷就不能够去批评他们?

作为舆论中心的中国男足,如果想要得到大家的包容,不是想着怎么去回应网上的批评和指责,而是应该多花时间和精力在训练和比赛上,通过实力告诉球迷和社会,他们从来没想过放弃,没想过给中国队丢脸。

从巩汉林关于国足收入的言论到冯潇霆发文回应,到冯巩讽刺国足吃海参再到众国脚纷纷站队,网络骂战或者舆论攻击并不能够使中国男足变得更好,想要得到别人的包容和理解只有行动才能说明一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3-18
话说,近日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演员巩汉林一句批评男足的言论不仅登上了热搜同时还引发了舆论的普遍关注。

他原话是这么说的:“某足球队年薪千万却不进球,是给中国人丢脸”。其实你说这句话哪里不正常了?他的观点有错吗?说这个话的人成千上万了,在我看来再正常不过了。
但是现在却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论甚至是骂战。这里面主要有全国的球迷、从事足球的球员和在足球圈内混饭吃的一些所谓“评论员”。
大家都清楚现在男足的处境,中国足球的大染缸究竟是什么成色,想必有点社会常识的人都能看得出来,你不用遮遮掩掩的,你以为老百姓都是傻瓜吗?
那么是谁故意引起的这场骂战呢?引起这样的舆论风波的背后有什么利益瓜葛吗?巩汉林这样的一句话又触碰了什么人的利益和底线呢?
下面我们来聊聊这些问题,这些仅代表我得个人观点,但是我希望能引起大家得共同思考,答案自己琢磨。
一、中国足球环境有没有问题
中国男子足球走到今天到底有没有问题?这个话题视乎已经被无数得人讨论了无数次,都快讨论烂了。说实话,我给不出确切得答案、我也调查不了咱一个小老百姓哪有那个能力呢?但是这不妨碍我们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把中国足球目前存在的一些乱象摆在阳光下晒一晒,由全社会去思考。
1、中国男足的竞赛环境有没有腐败、和不正常的利益链?我们从1994年开始搞职业联赛,到现在这么多年了出过什么成绩?窝里横有什么用?自己玩的倒是挺嗨!培养了多少能在国际上站得住脚的优秀球员?
2、中国的职业联赛从过去的甲A到现在的所谓中超,我们搞过无数套的模式,哪一种模式是符合中国足球实际的?中国足球的青训有没有问题?普通家庭的孩子想踢球,有没有给他们提供合适的发展通道?(这里我本来还有很多的话要说说,但是太敏感,希望大家理解)
3、中国男足有没有奉献、敬业、拼搏的职业精神?我们选择球员的的标准是什么?有没有利益输送和黑幕?

4、让中国踢职业比赛的球员都拿和实际能力不符的超高薪,对球员个人能力的提高和敬业精神的培养有没有用?(你要知道,他们一年的年薪是底层苦苦挣扎的老百姓多少年也挣不来的呀)
二、球迷和老百姓为什么这么关注足球
说白了,足球这玩意不就是一项体育运动嘛,为什么老百姓投入这么大的关注度呢?
实际上,足球运动本身是一项技术、智慧和力量的对抗,是考验团队协作能力的运动。如果咱们上升一个高度的话,那更是人种之间孰优孰劣的对抗,他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和形象(你们想一想,我这样说对不对)。
世界三大球为什么这么受欢迎?不光是中国人喜欢,你看看全世界有多少的球迷为之疯狂,这是一些多大的产业链?我这样说你就能理解为什么输了球的球迷会垂头丧气,赢了比赛的球迷会欢欣鼓舞。中国人当然渴望我们的球队能赢得比赛,带给我们民族自豪感和快乐,可是你做不到,你说我们普通球迷除了生气、谩骂还能做什么?做不了什么!气出病来,倒霉的还不是自己?
三、球迷、老百姓、社会大众有没有资格评论中国足球

中国男足,作为代表中国这个国家去参加国际比赛或者各种类型的其他比赛,球迷作为参与者难道不能发声吗?输了就输啦?我们连个屁都不能放?这样就是尊重吗?
足球运动是一项职业,有他的运动组织、管理机构,算不算舆论监督的一部分?所谓的舆论监督是什么意思?
作为球迷一方,花钱买票观看比赛,本身就是这项运动的一部分,面对种种乱象能不能批评?法律那个条款规定的我们不能发表自己的感受?
第2个回答  2022-03-18
最近冯巩两人的舆论对战斗的是你来我往。

事情起因就是全国政协委员巩汉林在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称,明星收入几千万、上亿还在偷税漏税,某足球队队员年收入三百万、五百万甚至上千万,球场上没见进球,完全给中国人丢脸。

巩汉林的发声,也立刻引来了网友围观,随后,现效力于上海申花俱乐部的前国足队长冯潇霆在社交媒体与网友互动时疑似针对此事暗讽巩汉林。他在回答网友“是否退役”的问题时,调侃称,“退了,让给巩汉林。”

此话一出,冯潇霆成为众矢之的,也让全国人民认识了这位前国足队长。众多网友在评论区对其冷嘲热讽,认为他没有虚心接受批评的态度,毕竟国足拿着高薪水,但成绩始终无法令球迷满意是不争的事实。随后巩汉林在家上演观看足球的情景短剧,回应国足冯潇霆在社交平台上的言论。巩汉林嘲讽“传球靠脚,不是靠眼神”,男子说:巩汉林不懂足球,给小品演员丢脸。这也是此前网络上一些网友对巩汉林的评价。巩汉林回击到“我是不懂足球,但我能看懂比分”,并讽刺有些懂球艺术专家有些丢脸,连比分都看不明白。

3月14日,巩汉林通过一段小视频再次就网友们的讨论作出了回应。巩汉林在视频中称:“我是不懂足球,但是我会看比分”“我这个演小品的怎么丢脸了?我觉得所谓懂球的专家才丢脸”“自己上了18年春晚,演了那么多小品,好像还没给大伙丢脸,以后会继续努力。”14日深夜冯潇霆再次进行回应他在文中表示,“批评和指责很容易,认识自己很难,中国足球要提升需要的是实干家,而不是键盘侠”。3月15日,针对着近来愈演愈烈的冯巩之争,全国权威媒体人民日报旗下的人民网对此进行了点评。人民网评论:冯潇霆们,不能太玻璃心了。确实如此,中国足球的问题不能简单归咎于球员,但说中国足球搞不好是因为键盘侠的批评,恐怕是中国足球运动员过于玻璃心了。或许,姚明的做法才是正确的。面对网上负面言论,当年姚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兴你打成这样,不兴别人说啊?你要转变这些不利因素,唯一的办法就是说把比赛打好。对此,你怎么看?
第3个回答  2022-03-18
知名度非常高的人,所以他的画是有一定的宣传力的以及推广力的。
在一个特殊的场景之中正是开会期间。他说的话具有全国的新闻报道性。这个新闻的全国覆盖面积非常的广,因此形成了一个热搜。在这种热搜的推动之下,各种的评论满天飞,各种的可以宣传的视频都发上来了,这样就会引起很多观众的共鸣。这些观众都会被那些自媒体所带了节奏。有一些人不明就里也就是随之去复刻,所以导致这个视频就会不断不断的提升观看量,以至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力
第2个原因就是属于中国男足,的确是没有那么好的,加之巩汉林是属于有名人效应的一个人。在两厢车。对于一个门外汉来说,去评价一些专业的问题,可能是没有那么专业的。但是巩汉林的说法,可能会代表中国大部分球迷的心声,就是相当于一个发言人一样的说法。所以这个说法引起了很多球迷的共鸣。因此很多的球迷都是赞成这种说法的,但是我认为这些球迷应该以一个专业的角度来看这个输球的问题。
实际上这件事情虽然说对于男足的吐槽,但是也有可能是能够刺激男足的斗志,把他们的斗志激发起来了以后,在之后的比赛可能会有所进步的,就算是没有进步,也可能激发他们的日常训练的训练成果,但是这种成果并不一定在他们的成绩上体现出来。
第4个回答  2022-03-18
我认为只属于巩汉林对于中国男足的批评能够引起这么大争论,主要还是因为这件事情本身就是处于一个特别有争议的这种事情。大家都对中国男足都特别失望,加上巩汉林把这件事情说出来了,仍然遭到了男足的这种特别大的反感。虽然大家的心中压抑出来的这种火气都一起发泄了出来。
所以我认为归根结底的原因就是大家本来就对中国男足特别的失望了。而且这么多年以来,中国男足其实很少给我们中国体育真正争光。每一次都让大家特别的失望,而且失望的程度越来越深。
几乎大部分关注体育关注国家的人,都对中国男足会有一种失望的态度在里面。所以说当有一个人在前面把这种失望的情绪表达了出来的时候,这样更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
所以也正是有了这样的共鸣,致使大家会一致的站在自己认为正义的一端,而不会去同情男主,也不会去认为男主哪里做的好。
而同时中国男主还有部分球员出来这样的发声,还会让大家认为他们对于自己的错误认识的不足,所以说大家会对他们这种态度上也会有一些反感,所以就能够引起这么大的争论,而且这种争论还会随着人们的情绪而不断增加。
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舆论就是在有一些相对来说比较有发生地位的人说了出来,同时又激发起了人们心中的共鸣,于是就能够引起很大的争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