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战胜未来,只需拥有这七个核心能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30
让孩子战胜未来,只需拥有这七个核心能力

      ——《育儿的格局》中那些理念和技能

                   

    “即使这个颇具商业意识、受数据驱动、科技遍布的信息时代早已翩然而至,我们却依然要罔顾这个新的时代,为一个已经不复存在的世界培养我们的孩子吗?”

      这个问题来自于《育儿的格局》这本书的开头,大概每个打开这本书看到这个问题的年轻父母都会重新认识自己的育儿目标,梳理自己的育儿经验,重新思考自己的育儿理念和方法。毕竟,这是一个值得人深思的好问题。

      这本书的作者劳拉·加纳,是一位儿科医生,三个孩子的妈妈,是一家托幼教育中心的长期负责人、美国儿科学会的发言人,“临床育儿资讯机构”的创办者和两本育儿书和三本童书的作者,她拥有在儿科和育儿领域超过二十多年的经验。

      她在《育儿的格局》这本书中提出七大让孩子胜任未来的核心能力,称之为QI技能,分别是:

“我”

“我们”

“为什么”

“内驱力”

“摇摆”

“弹性”

“假如”

这七大技能被作者称之为“ key ”,是一把打开未来大门的钥匙。

      全书一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作者交代了新时代父母的责任,并说“ 做好父母是一生的必修课 ”,在导论中作者就说,我们应该与我们的孩子建立至关重要的关系,我们现在需要的是一张育儿“ 蓝图 ”,而绝非是一张“ 地图 ”。

      每位父母手中都握着孩子的整个世界,父母,又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作,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能够全方位的给孩子带来好的影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者说“ 五岁前决定孩子的人生潜能 ”,孩子大脑飞速发育的时间就在生命最初的头几年里,而五岁前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家庭中,父母则是孩子成长中最关键的因素。

      作者在书中这样写道:“ 就关注孩子的成长以及如何最好地促进其成长来说,对孩子的早期培养无论多早开始都不嫌早。 ”“ 健康而充满关爱的亲子关系以及具有丰富刺激的经历是孩子大脑发育的最佳粮食 ”。这些观点和现在很多儿童教育专家的观点不谋而合,很多早教中心的兴起也充分说明了当代父母对孩子早期培养教育的重视,但单纯的把孩子扔进早教中心也是另一种不负责任,想要孩子能够更好的战胜未来,首先父母要具备更多优秀的品质。所以作者在本书的第二部分提出的这七种核心能力,不仅是孩子应该具备的,更是父母应该学习的。

    “我”——就是自我管理的能力,其中包括自我意识,自我规控,自我调节。 首先作者阐述了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性:长于自我管理的人——那些能够专注于手头工作,不为外物所扰,能快速而创造性地完成任务的人——有着重要的价值。接着,作者又给出了培养孩子“我”技能的十大方法:

1、做一个好榜样;

2、建立常规;

3、增加表达情绪的词汇;

4、鼓励做出情绪表达;

5、使用“隔离”而非“关小黑屋”;

6、玩转换游戏;

7、帮助你的孩子扮演好一个角色;

8、警惕电视背景音;

9、深呼吸;

10、休息休息。

      “我们”——与他人友好相处的能力,在儿童发展早期,“我们”技能可以被分解在沟通,倾听和理解他人情绪方面的能力。 不可否认,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人群中出众,并能和周围人友好相处,得到大家的好评;而对于孩子而言,能够拥有“共情”能力也能带给他们很多方便和好处。而帮助我们的孩子拥有同情心和换位思考的能力,基本责任全部来自于我们的家庭和父母,因为孩子在两岁左右就有了社交意识但往往并不知道该如何向他人表达喜爱和愤怒。所以帮助我们的孩子从“我”到“我们”的方式,作者总结大概有十一种:

1、帮他们带上倾听的小耳朵;

2、鼓励孩子积极倾听;

3、使用你掌握的词汇;

4、学会“与人为善”;

5、换位思考(可以多做一些假扮游戏);

6、理解并对肢体语言作出回应;

7、学学宝宝手语;

8、把帮助他人变成一种习惯;

9、问问孩子“你怎么想?”

10、带感情的朗读;

11、来,唱首歌!

      “为什么”——好奇、质疑与探究的能力。 在中国这个填鸭式教育的背景下,孩子的好奇心变的尤其稀缺和难得,我们的家长在遇到孩子提出的问题时,有时候不仅不能给出很好的答案,还会因为自己知识的匮乏而阻止孩子的发问,所以久而久之,孩子的好奇心就被消磨殆尽,变得被动接受,而作者恰恰提出我们应该“ 将世界视为一个大大的问号。 ”在孩子问“为什么”的时候,我们能采纳的一个最有用的态度便是:“ 将问问题以及质疑规则当成孩子的工作,与此同时,将设定规则当成自己的工作。意识到设定规则是你的责任就意味着你所设定的规则和作出的回答应该经过深思熟虑,而非只是简单的用权威压制。 ”

    有助于发展孩子早期“为什么”技能,并在设定界限与鼓励好奇心之间取得平衡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活动有:

1、从回答没有被提出的问题开始;

2、提出你自己的问题;

3、表扬问题,而非答案;

4、逐步提高你的Q/A比例(Q代表一个人提出问题的数量,A代表一个人给出答案的数量。);5、教授你的孩子提问的方式;

6、当心别挫伤了孩子提问的积极性;

7、翻开书本。

    “内驱力”——自我激励能力。 作者通过哈洛的“恒河猴实验”来告诉我们“完成任务的喜悦本身就是一种奖励”。内在的动机是行为的关键驱动力,所以我们需要激发孩子做事情的内在动机,而不是只用外在奖励来刺激孩子做事,这种外在奖励或者惩罚都是不长久的。

        增强以及支持你的孩子“内驱力”技能的重要策略有:

1、避免进入“如果你...就...”的育儿模式(用一些支持性的话语,有助于孩子认识到自己出色表现并引以为荣,而这对孩子的“内驱力”技能的培养远胜于一切外在奖励);

2、示范自我驱动的行为(成人是通过激励自己来促进孩子的自我激励的。);

3、拒绝事事代劳(内驱力包含了自我驱动,它同时也包含了坚持到底的精神);

4、对内驱力产生的冲突做好心理准备;

5、毅力优先(请促进并褒奖孩子在有挑战性的任务上持之以恒的决心和毅力);

6、给他们玩玩拼图;

7、别着急,慢慢来;

8、鼓励多多练习;

9、帮他们树立目标;

10、点燃激情。

        “摇摆”——运动和保持活力的能力。 孩子总是充满活力和激情,每天都在乐此不疲的玩,就是在这些不停的游戏中,孩子学到了关于这个世界上的很多知识,很多父母带孩子时精疲力竭,希望哪怕孩子能安安静静的坐五分钟好让我们喘口气,但是对于孩子来说,摇摆是孩子的天性和本能,所以我们应该做好准备,来迎接孩子的这种打了鸡血似的精力旺盛,并通过很多方法来培养孩子的“摇摆”技能:

1、赞赏孩子的摇摆行为;

2、请小心包裹你的孩子;

3、重视“俯卧时间”;

4、创造大量的“摇摆”空间;

5、允许孩子活跃的阅读;

6、提防抑制“摇摆”;

7、自由跑动;

8、探索美妙的户外;

9、小心提防安全座椅的诱惑;

10、改变你对幼儿园的看法;

11、将“摇摆”学以致用。

      “弹性”——从失败中学习的能力。 “犯错误不是成功的反面,从错误中学习最终将为取得成功铺平道路”。现在的孩子总是被保护过度,导致很多孩子无法面对失败,我们父母应该教会孩子如何从失败中站起来,吸取经验继续上路,而不是被一时的失败所左右,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或者一蹶不振。这就是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我们需要培养孩子性格中的一些弹性,来让他们更好的适应这个世界。

      如何培养孩子的“弹性”技能?作者给出以下答案:

1、给孩子创设可以体验失败的环境;

2、允许孩子尽早且经常地失败;

3、在危险与“危险”之间寻找平衡;

4、为错误和失败庆祝。

      “假如”——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们是要培养只懂得学习既有知识的孩子,还是应当尝试着去塑造充满创造力和创新性的头脑,使得他们终其一生能够探索未知?”(让·皮亚杰)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位父母甚至教育者好好思考,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变得尤其重要,孩子天生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我们只要小心呵护就可以了。作者说:“给幼儿读书能够增强孩子的创造力。”“假扮游戏能够增强孩子的创造力。”

        那如何培养孩子“假如”的技能呢?作者给出如下答案:

1、多多阅读;

2、搜罗开放式玩具;

3、整理玩具;

4、赞赏孩子的想法;

5、和孩子一起玩;

6、提出启发思考的问题;

7、讲故事;

8、减少对电子产品的沉迷;

9、另辟蹊径;

10、敢于质疑既定规则;

11、允许孩子将颜色涂到边框以外;

12、给孩子无聊的自由时间。

      介绍到此,本书的七大核心能力已经全部概述完毕,其中一些比较重要的理念我也一一引用,我觉得非常有用的实操办法,也全部摘抄了出来,这本书在育儿的一些具体方法上给了我们启发,更重要的是给我们带来了育儿方面一种全新的视角,作者提出的问题也值得我们每位养育者深入思考。最后,用书中的一段话作为全文的结束。

      “我希望,我们能够斗志昂扬,帮助孩子早早地为他们的终身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不是屈服于父母间你追我赶的竞争心态,只想着把最好的一切给孩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