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奉行“绩点为王”对学生成长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如题所述

我个人认为“绩点为王”对学生的成长来说是利大于弊。

很多大学生在上完四年大学后估计也不太明白什么是绩点,所谓绩点就是拿学生的分数/10-5,可以看出绩点和学生的成绩挂钩,成绩越好,绩点就会越高,想要成绩好,就必须好好学习,因此我认为绩点为王是“利大于弊”。



有利之处

    “绩点为王”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多人会说,以绩点作为标准完全就是强迫大学生去刻板学习,而忽略了大学生的实际发展。但我们不能否认的一点,绩点制度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本来就是学习,这种绩点制度是完全合理,可以推动大学生自主学习,因为大学生活没有老师和家长的约束,很多大学生就会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绩点为王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虽然很多同学不情愿去学习,但是又不得不学习,总得来说学习总比不学强。

绩点对大学生来说很重要

    “绩点为王”保证教育的公平性。

绩点就是看一个人的成绩,好成绩都是靠努力靠学习才能取得的,是无法作假的,这样才能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在绩点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绩点为王”是为了考察学生在一学期学习的收获,也可以考察到学生是否具有学习的良好品质,具有一定的效率性。绩点就是让所有大学生在教育资源一样情况下能够有一个公平竞争的大学环境。


    “绩点为王”可以尽量规避由于家庭贫困而造成的竞争力不足的局面。

其实以绩点为王就和应试教育的性质差不多,都是看学生的成绩,就比如说重点高中,重点大学都是需要成绩好才能被录取,即使花再多的钱也没有,而大学生只有靠绩点才能获得保研或者是奖学金,而不是看个人的活动能力而进行评选,因为参加活动或者考取证书需要资金的投入,而对于那些家庭条件不好大学生来说,只有好好学习获得高绩点才能给自己创造机会。


弊端之处

从多方位角度来讲,“绩点为王”本身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弊端,真正的弊端是所处环境的原因。

由于“绩点为王”大学生内卷严重,不合理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但是我们转念一想,如果没有绩点这个制度,内卷现象就会消失吗?大学生就不会再竞争吗?是竞争产生了内卷,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不是“绩点为王”导致的,总得来说,是时代环境造就的一切竞争行为。

内卷严重


高校如果不采取绩点制度,很多大学生就不会耗费心思去学习,即使绩点不能真正地反映一个人的能力,但是绩点只是一个教学成果的展示,而绩点之下的不合理的教学制度才是真正的弊端。



总的来说,"绩点为王”是时代的产物,对于高校来说也是一个合理制度,即使这种制度会有一些弊端之处,但是在未来发展中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而我们所要做到的就是要发挥它的有利之处,让更多的大学生有一个为自己创造美好生活的机会,所以我认为高校奉行“绩点为王”对大学生来说是利大于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10

首先需要知道一点:“绩点为王”,并不是“唯绩点论”般鼓励学生只追求绩点,而是要求学生合理的分配自己的时间精力,从而满足专业知识学习的需要。既然有高校奉行这个制度,肯定是利大于弊的,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谁都不会做的。

个人认为:高校奉行“绩点为王”对学生成长利大于弊。


优点:

(1)相对公平

“绩点为王”这个制度保证了教育考核体系的相对公平性。以绩点为主的考核体系能更好的平衡由于学习资源和考核方式不公平的问题。


“绩点为王”是通过考试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收获来进行评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学生近期的学习成果。同时因为保证了对专业知识提供的学习资源基本一致,所以其具有相对公平性。“绩点为王”中竞赛、证书等衡量标准所占的比重基本接近于0。其涉及的资金投入将保持基本相同,就会减小家庭资源的代际传递效应,与追求的教育公平相符。

(2)明确目标
通过“绩点为王”这个制度体系,可以让学生们明确的了解自己的学习目标。通过绩点的组成(学分以及成绩系数)可以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合理分配时间精力。不需要花费时间在一些无意义的事情身上,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对于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3)督促学生

绩点在大部分高等学校的研究生保送考核的时候,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是奖学金、转专业(双修)、积极分子、出国留学以及及交流项目的重要参考指标。如果学生们想要在大学过的充实有意义的话,绩点是他们关注的重点。也可以说,绩点督促着他们努力学习。


弊端:
(1)有失偏颇

“绩点为王”可能不能良好的反映出对专业知识的实践和运用能力。并且深究的话,单一的绩点考量对学生是不公平的。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每个人都有着独特的闪光点和天赋。不能只通过单纯的绩点来判断一个人的各方面的能力好坏。但是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我们只能追求相对公平。


(2)只求绩点

    恶性竞争
    这个制度的实行,很容易出现恶性竞争的场面。学习时间要卷,吃饭速度要卷,甚至去厕所都要卷。人际关系变成了恶性竞争恶意隐瞒。在一个尔虞我诈钩心,斗角的环境里学习生活,就是一种折磨,根本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要知道合作共赢,人类是群居动物,只有每个人都进步才有意义。

    南辕北辙
    绩点为王的本意是培养全方面发展的人才。但是很多人会一叶障目,只看到绩点本身的重要,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发展,与教育本身的目标相悖。南辕北辙是永远都到不了重点目标的。但是这主要还是部分人本身的缺点而造成的现象。


结语:
作为应试教育的产物,绩点是考量学生学习能力的最具普适性的一个检验手段。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绩点有它独特的存在的意义。“绩点为王”则是将绩点更加充分的合理利用,并且随着引导改善,它的效果值得期待。

第2个回答  2022-04-07

       弊大于利。

       在大学里,学生因“内卷”而迷茫,教师因找不到潜心治学的学生苦恼,如今揭开一些大学漂亮的指标和优异的成绩,我们能看到,一些中国最聪明的年轻人在极度竞争中,成功压倒成长,精疲力竭。

绩点为王的现状

       “绩点为王”一词最早源于一篇三联生活周刊的文章,高校以绩点作为资源分配的最高评判标准,不断强调绩点的重要性。但学生的发展不该只拘泥于学习一种,例如其他的创新创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参加竞赛的能力,都不是能靠绩点去衡量的。

       第一,绩点为王的政策压缩了大部分的同学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在初高中,绝大部分学生把全部经历和时间花费在学习上进而考上理想的大学。但现在的大学已经不是家长口中”考上就轻松“的地方了,大学生理应能支配更多的时间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理想抱负,例如创业等等,但绩点为王的导向,社会对于单一成功标准的崇尚,让大学生们背负巨大的压力。大学生为了”卷“绩点,只能超负荷学习,在图书馆自习室熬夜学习以获得心理安慰,让我们的身心不堪重负。

       第二,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是仅仅绩点这一词不能衡量的,也是不公平的,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闪光点。如果只是将更好的学习资源分配给那些考高分的学生,那么对于一些擅长动手实践、科学研究的学生是不公平的。在学校内的学生会,参加一些活动的名额,这些与学习毫不相关的任务却要求你有着高于别人的绩点,无论你的工作能力如何。

       虽然985,211高校首先提出”绩点为王”的理念,他们的学生致力于专业学习,研究高新技术,但对于大部分的普通高校来说,他们的学生需要的是多方面的能力,有些学生步入社会后不能够找到和自己专业知识相匹配的工作。绩点为王只会让他们错失一些必要的学习机会。

有人会说,内卷绩点本就是公平竞争,有什么不可?

       但我们不能否认,大学生内卷绩点,正在消解大学教育的根本意义所在。大学生的主要目的是读书,但这边的读书不指单纯的读书,应该是学生能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去学习的能力,而如今内卷化的大学生正在摧毁学生们自主选择的权利。

       现在的大学生除了必修的课程之外,还会专门去选那些“水课“,即那些容易拿高绩点的课去刷高自己的成绩;又或者为了一门课没有拿到优,去卷更多课程或者在别的课程上花更多的时间拿优来弥补之前没有拿到的一个。学生们本该有自由选择的空间,美好的愿望在绩点的规则之前变成虚无的愿景。

       但悲观的是,从某种角度来看,绩点为王的效应似乎是必然,因为高中教育一直就呈现出较强的内卷化,并且社会的就业也呈现出内卷的趋势。

       大学,本该是学生畅游在知识花园中享受快乐的时光,而非他们彼此缠斗,追名逐利的地方。教育不可以浮躁,”绩点为王“的趋势不可取

第3个回答  2022-04-09

绩点考核是指高校在综合资源分配体系中,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要标准的一整套考核体系。判断标准是绩点为王这一标准是否有利于大学生提升专业能力、获得更多发展可能性。

首先,“绩点为王”的考核体系对学生成长存在特有的利处:

第一,“绩点为王”保证了教育考核体系的效率性和相对公平性。

“绩点为王”是对学习收获以考试形式进行评定,一定程度上可以在短期内客观的反映学生近期学习的成果,也可以考察学生背后的良好品质,具有效率性。同时保证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资源基本一致的前提,具有相对公平性。

第二,“绩点为王”是基于当今高校现状做出的最优引导,具有衔接性。据中国青年调查网数据显示,当代高校学生六成考前临时抱佛脚,三成有过挂科,近八成每天自主学习时间少于两小时,再加上对所谓的“全面发展”的过度追求,而导致众多学生分不清学业与兴趣孰轻孰重。高校倡导“绩点为王”是对中学考核制度的一定衔接,引导我们在分配时间和精力时优先满足专业知识学习的需要,不首末倒置,因小失大,在这过程中自律性、独立性和规划能力等也能得到塑造。

其次,“绩点为王”的弊端不根属于这个考核体系本身,并且可以在未来的发展中逐渐缩小。

第一,“绩点为王”容易造成为了更高的绩点而内卷,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内卷并不根属于高校的竞争形式,而是根属于竞争的本质,是资源的有限性所导致的结果。

第二,“绩点为王”可能不能良好的反映出对专业知识的实践和运用能力,但这不根属于“绩点”这个载体,而根属于教学内容单一和成绩量化内容的不合理安排。

以上两个弊端,会在绩点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中缩小,比如将真正考察能力和专业素质的衡量标准纳入绩点中,而不是重复无脑拼绩点。

当今高校奉行“绩点为王”固然存在一定的弊端,可它却给予了出身劣势却仍奋力奔跑者最纯粹的证明机会,这是绩点体制下所诞生出的最纯洁的圣果。一个连专业知识的“硬骨头”都不愿啃的人,又何谈未来攻坚克难的“独木桥”呢?

综上,我方认为:高校奉行“绩点为王”对学生的成长利大于弊。

第4个回答  2022-04-10

首先“绩点为王”对学生一定是弊大于利的。

原因如下。第一,当绩点变得非常重要的时候,比如评先评优入党等,所有学生都会一门心思放在专业课的分数上,但是到了大学,分数不应该是学生最看重的东西,因为高校也是一个小型社会,是要帮助学生完事三观,实现从学校到职场的转变,让学生转变为实际意义上的社会人。所以如果绩点为王学生就只关注学习成绩而忽视了成长的其他方面,不利于学生真正的发展。

第二,如果绩点特别重要,认为成绩就是能力的表现,决定学生在校期间所有的事情,那么很有可能造成恶性竞争。也许某些同学会出于对名利的追求选择作弊等不恰当的方式来考试。或者造成班级内部没有必要的内卷,使所有同学不得不把大量精力都放在一些甚至不那么重要的课程上,比如各种公共课。

第三,绩点为王可能会让很多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从高中步入大学,在高中已经花费全部精力在学习这件唯一的事情上,很多学生都抱着到了大学,可以放松一下自己做一些自己感兴趣事情的态度。而一旦学生发现到了大学还是一切以学习成绩为主,可能会造成比高中阶段更加严重的厌学情绪。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是不利的。

第四,在现实生活中,高校所采用的最好的方法应该是将绩点和社会实践继续一定比例的分配。将学习与社会实践看成同样重要的部分。成绩按照绩点计算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的重要性程度,越高的绩点说明内容越重要。而社会实践部分则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比如社团活动类、志愿活动类、求职类。由于学校就是为了培养社会人,所以学生求职方面的实践活动也要着重关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