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出身至上论的黑童话《丑小鸭》会被人们不断讲给孩子听?

如题所述

《丑小鸭》的故事是从幼儿园起老师就给我们讲的。那时候理解的寓意大概是“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小时候真是这么理解的,包括格林童话都是理解成做人要善良不要害人,不知道怎么到了网上,安徒生丑小鸭就是出身决定论格林兄弟是相貌决定论,人家都在强调不要以貌取人、主人公最主要心善。这是不是现在的人们过度解读呢?

我是小城市出身,直到高中,身边的小伙伴都是穿着一样的校服,读着一样的书,你让我看丑小鸭我也理解不到出身这一层,因为没见过出身带来的差异。当然等到成年,年龄大一点,就开始懂了,再回头看丑小鸭自然有了不同的理解。但是小孩子看世界肯定是美好的,我们也希望他们看到的都是美好的,我们不需要小孩子有和我们成年人一样的认知。

想一卢,我们很多年幼时就懂得的浅显道理成年后却大都遗忘了。阴谋论、厚黑学仿佛大人的世界必须要有这些,以至于看这样的童话故事都感悟到了出身论。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对自己最大的仁慈,又何况是孩子。

故事本身讲给孩子听是没错的,只是你讲故事的大人内心可以再纯洁一点,孩子那么可爱单纯,他又几时想到过可爱的《丑小鸭》已经成了现在的黑童话了呢?出身论孩子本身并没有概念,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故事我并不介意给孩子讲来听,但请只把它当做一个单纯的童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3-20

丑小鸭的故事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在小学的语文课文里,就有一篇门学习的这个故事,现在想起来还记忆深刻。

丑小鸭主要讲述的是:一只小鸭子从孵化出来外观就很丑,声音也很不好听,妈妈不喜欢它,兄弟姐妹们也排挤它,嘲笑它,无奈的它被迫离家出走,在一个寒冷的冬夜,被一对好心的农民夫妇捡到,带回了家,却因为闯了一点小祸,再次被赶出家门,它看到天空的白天鹅,心里羡慕的想着,如果能像他们一样,该多好,在它万念俱灰的时候,它游到湖中,想着所受的委屈和嘲笑,心里非常难过,但他还是坚强的生活下去了,有一天它去湖边发现水中的自己不就是美丽的天鹅么,从此它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那么为什么会被现在有些人称为黑童话呢,就是因为故事中,因为丑小鸭的丑陋遭到了妈妈和兄弟姐妹的嘲笑和排挤,甚至是抛弃,可能会错误的引导小朋友的交友观念,所以会被称作为黑童话。实际上,丑小鸭个故事的真实意义是告诉我们: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对自己一定要有自信,一定要学会坚持,因为哪怕经历了困难和烦恼,总有一天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会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所以丑小鸭这篇童话故事就是要看我们怎么去理解它,怎样分享给孩子们,毕竟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主要是看我们大人是以什么样的方式道理引导教育孩子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