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游泳池消毒剂有哪些?

常见的游泳池消毒剂有哪些?

1、漂白粉:它是次氯酸纳、氯化钙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为白色至灰白色的粉末或颗粒。有显著的氯臭,性质很不稳定,吸湿性强,易受水分、光热的作用而分解,亦能与空气中的CO2反应。

水溶液呈碱性,水溶液释放出有效氯成分,有氧化、杀菌、漂白作用,但有沉渣,水表面有一层白色漂浮物,对胃肠粘膜、呼吸道、皮肤有刺激,并会引起咳嗽和影响视力。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是使用较为普遍、杀菌效果良好的消毒剂。在酸性环境中,其杀菌力强且反应迅速。但漂白粉使用过量,水溶液呈碱性且有沉渣,水表面上有一层白色漂浮物,对人体胃肠粘膜、呼吸道、皮肤产生刺激作用。

2、漂水(次氯酸纳):为烧碱溶液通过氯气而制得。其有效含氯量大于(等于)10%(国家标准),其余90%为盐水。 

在碱性环境下, 次氯酸根杀生效果很差,只有次氯酸的1%,显然如果能稳定次氯酸,使其不能离解为次氯酸根,则杀菌效果可以增加99倍。 

3、三氯异氰尿酸(TCCA) 

三氯异氰尿酸(TCCA),别名强氯酸,白色结晶粉末,亦有加工成粒状、片状,是有机氯类消毒剂, 不易分解,在干燥环境里保存1年,其有效氯含量仅降低1%,三氯异氰尿酸(TCCA)水解过程中几乎全部以次氯酸形式存在,

次氯酸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使病源菌的蛋白质氧化变性致死,因次氯酸分子小,穿透能力强,因此,其杀菌效果就高,据测定,在同样浓度下,杀菌力比漂水强80~100倍。 另外,TCCA药效持续时间长,具有氧气的消毒作用,能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下水后沉淀速溶等优点。 

三氯异氰尿酸是异氰尿酸的氯化衍生物,它的有效氯含量高达90%。三氯异氰尿酸是高效、低毒、性能稳定、广谱且快速的杀菌消毒剂,它能够快速有效地杀灭各种细菌、芽孢、真菌、霉菌和霍乱孤菌等等。所以TCCA也是目前我国使用最多、应用最广的游泳池消毒剂。

4、液氯 
液氯是一种危险性较大的巨毒气体,储存、运输、使用均需要专用设备和专业人员,使用该药极易发生人身安全事故,且氯气易泻出液面、有臭味、污染环境,游泳池已很少使用。     

5、 84消毒液 
无色或淡黄色液体,是次氯酸钠和表面活性剂的混配消毒剂,有效氯含量5.5~6.5%。使用方法范围、中毒表现和处理见漂白粉。

6、溴氯海因俗称之为溴片,它比氯制剂更稳定,气味更温和,对PH的变化不如氯那么敏感。但溴制剂在高剂量下具有腐蚀性,对人体的皮肤、眼及细胞强烈刺激,而且同时在泳池条件下会产生一种致癌物质——溴酸根。

7、优氯净(二氯异氰尿酸钠)
有机氯消毒剂,白色晶体,性质稳定,有效氯60%左右,水溶液稳定性较差。

8、次氯酸钠 
无色至浅黄绿色液体,存在铁时呈红色。溶于冷水,在热水中分解为氯化钠、氯酸钠和氧。有效氯含量10~12%。含碱度2~3%的溶液可储存10~15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5-23
消毒剂:
1、漂白粉——颜色白粉状,主要成分是复式钙盐,其有效成分就是其中的次氯酸钙Ca(OCl),其溶于水产生氧化钙沉淀和盐酸,并产生新生态氧杀菌,杀菌力较强。缺点是贮藏、运输不方便,池水有残渣。用量1000M3水约需20-30公斤漂白粉。
2、次氯酸钠(漂水)——液体呈黄色,含10-15%的有效氧,其溶于水产生次氯酸(HOCL),在光的作用下产生具有较强蝗氯化作用的新生态杀菌。优点是使用方便,池水没有残渣,持续效果好。缺点是贮存、运输不方便、成本高。用量1000M3水约需40-50公斤。
3、含氯消毒剂——分粉状、片状,其溶于水几乎全部以次氯酸钠形式存在,它是中性分子,可以扩散到带负电荷的细菌表面,并穿过细菌的细胞膜进入细菌内部,产生氯化作用下破坏细菌某种酥的系统。缺点是水质不太清,沉淀及漂白效果差,用量1000M3,2.2-2.5公斤,但首次用量为三日用量,两天后用量,以后每隔一天按两天药量投放,粉剂首次投药加倍,以后每天按量投放即可。
除藻药
硫酸铜——颜色蓝色,味道小有臭味,通常用量1000M3水0.5-1公斤,但使用次数不宜太多,正常每月投放一次即可。
第2个回答  2017-07-07
游泳池常用的消毒剂有次氯酸钠、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等含氯消毒剂都有84的味道,现在用的一般都是三氯异氰尿酸---有效氯含量90%,在水里释放氯稳定,余氯保持时间长。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5-22
常用的含氯消毒剂有以下几种:漂白粉、液氯、漂水(次氯酸纳)、三氯异氰尿酸片(TCCA)。
第4个回答  2018-06-05

游泳池消毒剂常用的有: 三氯泡腾片, 三氯消毒粉, 广州乙程泳池设备, 高档的就是二氧化氯泡腾片, 主要是以氯为主的消毒剂. 有什么不懂的,可以咨询.

杀菌、消毒 
游泳池水消毒一般采用三氯异氰尿酸消毒片或三氯异氰尿酸消毒粉。使用三氯异氰尿酸消毒剂(消毒粉或消毒片)来进行消毒,最好分两次投放,一次在每天的收场后,另一次在开放前1-2 小时进行。 所有含氯消毒剂都有挥发性的,挥发的快慢与阳光、气温有直接的关系,夏天阳光猛烈,天气炎热消毒剂很容易挥发。在每天的收场后投加消毒剂的话,由于晚上气温相对较低,也没有阳光,可以使消毒剂保持更长的药效,这样可以更加彻底、有效地对游泳池的水体进行消毒;第二天根据各个游泳池场的开放时间不同,可在开放前1—2 小时检测余氯,如果余氯偏低的话,可适量补充投加消毒剂,以使用余氯达到卫生要求。如过早投加消毒剂的话,很快就挥发完了,那到了开场时间余氯就达不到标准了。 

2.1 三氯异氰消毒片TCCA的使用方法 
消毒片的氯含量≥50%,为速溶的片剂,也就是说洒入游泳池后10 分钟左右就能溶解完了。为了使泳池余氯达标并更有效地保持良好的水质,每立方水应加消毒片3~5 克。(3-5kg/1000 立方)。 
消毒片加入游泳池后,余氯的计算公式:(以1 立方投2 克-1 片消毒片来计算为例) 
2g×50%×1000=1000mg(2克的消毒片里含的有效氯,单位:毫克) 
1000mg÷1000L(1立方)=1mg/L(也就是常说的1ppm) 就是说1立方水如果加入1片消毒片,如果没有消耗的话,其理论上的浓度为:1mg/L。加入消毒剂后,消毒剂肯定会与水中的细菌及藻类发生作用(也会被水中的有机物消耗一部分),各个游泳池由于水质状况不一样,因此加入相同数量的消毒片后不同的游泳池其可测余氯浓度也各不相同,水质状况好的,其余氯要高,水质状况差的,其余氯要低。 因此我们建议,晚上投药时,最少按2公斤/1000立方的量进行投加;如果水质已经发绿或泛白,则最好是加量投加。 
游泳池在开放前1-2小时投加消毒片时,最好先检测余氯,然后按每1000立方加入2公斤消毒片能提高1mg/L 的比例来计算其设加量。例如:500立方的游泳池要提高0.5mg/L,那就要加0.5公斤消毒片。 
2.2 三氯异氰尿酸消毒粉的使用方法 
消毒粉的氯含量≥90%,微溶于水。一般来说游泳池在投加消毒粉时,都是先用小桶兑成水溶液后再洒入水中,这时大部分的消毒粉是并没有溶解的,其分散到游泳池水中需要1 个小时左右才能逐步溶解完全。 
为了使泳池余氯达标并更有效地保持良好的水质,每立方水应加消毒粉1 ~2 克。(1-2kg/1000 立方)。 
消毒粉加入游泳池后,余氯的计算公式:(以1 立方投2 克消毒粉来计算为例,即1000 立方投2 公斤) 
2g×90%×1000=1800mg(2克的消毒粉里含的有效氯,单位:毫克) 
1800mg÷1000L(1立方)=1.8mg/L(也就是常说的1.8ppm) 
就是说1立方水如果加入2克消毒粉,如果没有消耗的话,其理论上的浓度为:1.8mg/L。 
一般来说,加入消毒剂后,消毒剂肯定会与水中的细菌及藻类发生作用(也会被水中的有机物消耗一部分),各个游泳池由于水质状况不一样,因此加入相同数量的消毒粉后不同的游泳池其可测余氯浓度也各不相同,水质状况好的,其余氯要高,水质状况差的,其余氯要低。 
因此我们建议,晚上投药时,最好按2公斤/1000立方的量进行投加;如果水质已经发绿或泛白,则最好是加量投加。 
游泳池在开放前1-2小时投加消毒粉时,最好先检测余氯,然后按每1000立方加入2公斤消毒粉能提高1.8mg/L的比例来计算其设加量。例如:1000立方的游泳池要加入1公斤消毒粉就能提高0.9mg/L,而500立方的游泳池要加入0.5公斤的消毒粉就能提高0.45mg/L。 
2.3 游泳池水消毒的注意事项 
游泳池投加了消毒剂后,在杀灭细菌的同时也会挥发,即浓度会不断地下降。因此,要在开放时间保持游泳池的余氯达到国家标准,必须要使用加药设备不断地进行补充才行。 
而我们现在游泳池基本都是手工加药,因此,一般的做法就是在开放前先加大投药量,使其开始的余氯浓度稍高,而后逐渐下降。但请注意余氯浓度最好不要超过1.0mg/L ,因为余氯太高会使游泳者感到不适。另最好根据实际状况来决定补充中途是否补充加药。 
每周应在晚上进行一次冲击性处理(长期保持一定的较低浓度时,细菌、病毒会有适应性,这时投入过量的消毒药,使水的余氯高出一般的2-3 倍,充分消毒一次)。 
只有保持稳定的余氯浓度才能对细菌、藻类等有较好的杀灭作用,如果该项指标控制得当,将避免许多水质突发性问题的发生。这样对于场馆而言,无需因水质变坏而采取各种应急性处理,其实更能节省在水处理成本上的费用;另外应该加强现场检测,如果余氯含量低于国家规定标准应及时投放消毒药。(加药量可根据上述的计算公式来确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