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在安史之乱后是如何消灭三个强国的?

如题所述

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司马光《资治通鉴》。

中国历经的83个朝代中,若论军事当属明朝,若论版图当属元朝,若论经济当属宋朝,但若论综合国力,非唐朝莫属。唐朝可以说是整个历史长河中的鼎盛时期,继唐太宗登基后,无论是经济、人口还是军事、版图,就像开挂一样越来越强大。这样的强盛,即便是清朝鼎盛时期都无法与之媲美。当时的唐朝,可以说是万国来朝,连西天取经的唐僧只需报上家门,就能享受元首级别的待遇,可见何其威风。


唐朝崛起之迅速

就拿人口来说,建国之初,唐朝共180万户,仅用了100多年,就发展到了9000多万人。仅在长安城,就约有人口40万人,看过《长安十二时辰》的一定领略过长安城的繁荣景象。而当时的欧洲,就算全部加起来都没有达到这个数字,可见增长速度之快。

唐朝的迅速崛起,就连日本都采取了卑微低下的态度,主动多次派遣唐使来学习。其实与其说是仰慕唐朝文化,不如说是被吓得。当时唐朝势如破竹快统一了东亚大陆,而与日本也只有一海之隔,如果采取乘胜征服日本,岂不是探囊取物一般。

《资治通鉴》中记载:

是时,天下声教所被之州三百三十一,羁縻之州八百。


物极必反

只可惜盛极必衰,任何事情一旦发展到顶峰,也就表示开始要走下坡路了。唐朝亦是如此。从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将唐朝推至最高峰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唐朝的发展速度开始慢了下来。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唐朝晚节不保,罪魁祸首就是安史之乱,几乎一夜之间由盛转衰。其实它的衰落是由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便是没有安史之乱,唐朝的盛世又能持续多久呢?更何况安史之乱后,唐朝还延续了将近一个半世纪才灭亡。但不可否认的是,八年的安史之乱,让曾经潜藏在唐朝的矛盾渐渐明朗化,掀起了持续100多年的藩镇割据,再加上皇朝内部的宦官专权、牛李党争,以至于唐朝内忧外患。


俗话说,虎落平阳被犬欺,龙游浅溪被虾戏。趁着唐朝的内忧外患,周边一些长年被唐朝压制的国家也纷纷兴起,大肆侵吞唐朝领土,并迅速发展成了3个世界级的强国——吐蕃、回纥和南诏。


一时放手成大错

吐蕃之所以能够突然崛起,成为与唐朝分庭抗礼的东亚强权,最大的机遇恐怕就是安史之乱了。安史之乱,破坏了唐朝在边境的军队力量。唐朝为了镇压安史之乱,不得不将抽调河西走廊和西域的军队,这无疑就是给了吐蕃喘息的机会,以至于失去了这些领土。在失去河西走廊和西域的控制权后,吐蕃就开始吊打唐朝,甚至在763年,带领20万人还攻陷了长安,唐朝面临着覆亡的危险。


拿人手短,吃人嘴软

回纥,又称回鹘,亦为铁勒部之一支,原是唐朝的属国,在唐朝的支持下,击败了突厥,才成为漠北的主人。安史之乱时,回纥在平乱中立下了大功。随后,双方互结姻好,如同兄弟关系。也正因为这一次的帮助,才让回纥有了对唐朝的扰乱贪求。

从而给唐朝带来了数十年的“回纥之祸”。这数十年,回纥在唐朝势力庞大,或经商敛财,或横行无忌,或掠人子女,或公然杀人,还经常用劣马换取精美的丝绸,而此时的唐朝,却不敢有丝毫反抗。回纥的强买强卖,几乎掏空了唐朝的国库,甚至有学者认为:“唐,实亡于回纥”。

这一点在《旧唐书·回纥传》中记载:

肃宗诱回纥以复京畿,代宗诱回纥以平河朔,戡难中兴之功,大即大矣,然生灵之膏血已干,不能供其求取;朝廷之法令并弛,无以抑其凭陵。忍耻和亲,姑息不暇。……比昔诸戎,于国之功最大,为民之害亦深。


养虎为患

南诏即云南,在唐朝的扶持下发展起来,前后经历13代王,近300年,而这13个王中有10个王是被唐朝加封的。两国虽然很友好,却同时也暗藏着矛盾。在安史之乱前,南诏就透露出了野心,还和吐蕃相互勾结。唐朝曾先后两次派兵征讨,但南诏都在吐蕃的支持下击败了唐军,之后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再无暇顾及南诏。

南诏也在此时趁机对周边部族进行了攻略,西收寻传,并降骠国,占据步头,实力得到大大的提升,甚至有与吐蕃、唐朝鼎足而立之势。有些飘飘然的南诏在与唐的一次大战中损失惨重,从而清醒过来再次依附于唐朝。

公元859年,南诏国王世隆见国势已趋于极盛,于是悍然称帝,向唐朝发动了全面进攻。攻陷了交趾郡(今越南北部),其后又“四犯西川,一入黔中”,妄图将中南半岛和四川同时纳入囊中。


不遗余力连消三国

一时间,唐朝被三个迅速强大的国家包裹着,随时都有覆亡的危险,但令人惊奇的是,面临如此困局,已经千疮百孔的唐朝硬是将三个世界级的强国全部歼灭。

回纥后期,内乱不断,统治者互相攻杀,且饥疫连连,大雪为灾。唐文宗开成年间,回鹘汗国被黠戛斯瓦解,其部众大部分被安置在江淮地区,渐渐地融入了中国的血脉。


而吐蕃,由于频繁的扩张战争导致国力消耗过大,再加上君臣相争、宗教冲突等内乱,变得衰败不堪。唐朝宣宗大中三年重新攻占收复了其失地。而吐蕃内部大规模的奴隶起义,让吐蕃政权彻底被摧毁,曾经与吐蕃结盟的国家也纷纷回归大唐怀抱。

回纥和吐蕃被解决后,只剩下南诏了。南诏在安南和西川两场战役的惨败,被毁灭的不仅是和中原鼎力的梦想,更是损失了数十万士兵。这个数据对于只有几百万人口的小国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百年积蓄的国力一朝丧尽,最后不得不重新向唐求和。


随着南诏国野心勃勃的英主早逝,从而失去了复兴的可能,逐渐走向衰亡。这也导致了贵族的不满,王室大权旁落,最后由汉人大臣郑买嗣夺取了政权。强盛一时的南诏最终比唐朝先一步进了坟墓。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唐朝再怎么衰退,也有能力对付这样的小国,只不过长期的兵变挫伤了国家朝政元气。尽管唐朝至安史之乱后还喘息了152年,但是常年的战争,藩镇割据,让国内人口急剧下降,经济更是遭到严重的破坏。即便再强大,也经不过如此的掏空,最终透支过剩,走向了灭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3
(2018·新课标)唐代的藩镇除了河朔型擅自任免官员、拥兵自立外,其他类型的藩镇均由中央任免,并且驻兵防止分裂和异族进犯,维护社会治安。由此可知,“安史之乱”后的藩镇基本维护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第2个回答  2020-09-22
回纥后期,内乱不断,统治者互相攻杀,且饥疫连连,大雪为灾。唐文宗开成年间,回鹘汗国被黠戛斯瓦解,其部众大部分被安置在江淮地区,渐渐地融入了中国的血脉。而吐蕃,由于频繁的扩张战争导致国力消耗过大,再加上君臣相争、宗教冲突等内乱,变得衰败不堪。唐朝宣宗大中三年重新攻占收复了其失地。而吐蕃内部大规模的奴隶起义,让吐蕃政权彻底被摧毁。
第3个回答  2020-09-18
这个和唐朝的迅速崛起有很大的关系,毕竟那时候唐朝的实力十分强大,也是凭借着自己强大的势力去征服了其他的强国。
第4个回答  2020-09-17
就是凭借自己的实力消灭三个强国的,安史之乱后的大唐依然强盛,只是相对于前期有所下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