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欧洲骑士对抗6万蒙古骑兵,两天后只剩千人,真实原因是什么?

如题所述

首先,这场战役发生在匈牙利塞约河也就是今天的蒂萨河畔的一场战役,称为赛约河之战 也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围歼之战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民的那种爱国情怀,那种不服输的精神,中华儿女的那种团结的感情使得这场战役的胜利,中国精神就是在中国遇到灾难的时候 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中国精神就是在遭到外辱的时候,挺身而出,为中国的和平出一份力。

这场战役的前因后果慢慢到来,在元太宗八年,蒙古主帅率领蒙古军西征,横扫欧亚大陆,而欧洲骑士也在后面被蒙古国那个地势给困住了,到后面蒙古国主帅想了个办法,假装我不打了想撤退,让他们先追以为打不赢的局势,敢挑衅我我到后面就灭了你而此时的蒙古军就撤退,一直退到了塞约河与蒂萨河合流交汇处。

 而到后面两队基本上都累了,但蒙古军因为有地势原因加上身体素质不错而欧洲骑士更是全力追赶,人和马都疲惫不堪

最后等他们都追到了欧洲骑士没有设防的地方河东沼泽地居住,也还派了1000多人守桥,最后蒙古军兵分两路 一路攻桥,另外一路便从河的下游偷偷潜水过去,发出袭击,到了欧洲骑士的侧后方,此时欧洲骑士便慌乱乱跑,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有的被杀了,还有的被同伴给踩死了,最后蒙古军三面伏击,一举歼灭。这就不得不佩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8

蒙古以6万铁骑对抗欧洲10万骑士,堪称是世界史上极为精彩的一战,这场战争被称之为赛约河之战,公元1241年,在匈牙利赛约河附近,蒙古参战兵力为60000人,匈牙利参战兵力100000人,主要指挥官是蒙古的拔都、速不台,以及匈牙利的贝拉四世。

这场战役中蒙古统帅拔都与速不台先后采用诱敌深入、暗度陈仓之计,最终迂回到匈牙利军队后侧,以围三缺一的方式歼灭匈牙利军队70000人,国王贝拉四世脱逃,所以说匈军也并非只剩下千人。

兵分三路进攻匈牙利

公元1240年,蒙古兵力15万,留下3万兵力镇守南斡罗斯,其余12万分兵三路,北路3万兵力进攻外援波兰,南路率领3万人迂回前进,中路则以拔都、速不台率军6万直击匈牙利,直到1241年4月,主帅拔都、先锋速不台与其他二路军队在匈牙利佩斯城对面会合。

当时的国王贝拉四世认为有佩斯行宫等设施防护,以及宽阔的多瑙河足以抵挡蒙古人渡河,所以并未出城迎敌,反而是集结他的兵力,在佩斯城抵挡蒙古军的进攻,确实,蒙古军久攻不破,速不台无奈,用奇计。

速不台先是诱惑匈牙利军队到漷宁河,拔都假装败退,贝拉四世便出城迎战,蒙古军一直退到赛约河,贝拉四世追击蒙军,抵达赛约河河西驻扎,并让1000名士兵守桥,防止蒙古铁骑突袭。

同年4月中旬,蒙古将领拔都率军夺桥失败,当然这只是佯装进攻,真正的一支军队由速不台从河下游结筏潜渡,可谓是暗度陈仓,最终绕到匈军后侧,拔都又在正面进攻,夺取桥梁,次日,拔都和速不台会合,一同发动进攻,包围匈军。

之后拔都又故意放出一条逃生之路,匈军便向此路逃跑,而此时早已埋伏两侧的蒙古军队,加上后路追赶,匈军最终被蒙古以围三缺一的战略方式大部分歼灭,仅仅数日的时间,匈军最终只生下万人,损失惨重。

虽说蒙古军也有所损失,但是这一战确实打的精彩,随后蒙古军焚毁了佩斯城,整个匈牙利以及多瑙河畔都被蒙古统治,而匈牙利士兵也被冲散,四处逃窜,据说只有几千人被发现,而其他士兵去向也无从得知。

拔都雕塑

公元1243年,拔都在原有的术赤汗国基础上建立了金帐汗国,而匈牙利在这场战争中最终失败的原因,大部分在于贝拉四世的调兵,他将所有兵力击中在一块,并没有分散。

贝拉四世太过相信自己,他在蒙军到来之前下令向各国催援军,认为蒙军就算攻破也没有这么快,况且当时的匈军气势高昂,认为蒙军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又有厚甲武装,先是犯了轻敌的大错。

之后又中了速不台的诱敌深入之计,要知道这是大忌,当年赵括就是中了白起此计被坑杀数十万人,匈军看见蒙军逃跑,又犯了穷寇莫追之大忌,加上蒙军的闪电战,自以为守住桥就可以的贝拉四世,最后却不知道敌人早已抵达自己的后方,岂有不败之理。

第2个回答  2020-09-17

我们学过历史,所以非常清楚,在历史上我们国土面积最大的时候是成吉思汗统治的时期,那个时候尚武善战的成吉思汗把亚洲绝大部分都收入囊中,甚至一度将自己的战火延伸到了欧洲。可以说这个举动在任何一个时期都是非常惊天地泣鬼神的。

要知道在那个时候根本没有什么兵器可以使用上战场厮杀,一般都是长枪或者长矛,人口基数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场战斗的胜利,而当初成吉思汗率领6万蒙古骑兵去对抗欧洲骑兵的时候,依然将敌人杀的片甲不留,取得最后的胜利可谓是一件非常了不得的事情了。

而原因则是因为蒙古人一般都生活在草原上,他们从小开始就接触马匹练习摔跤和射箭,所以他们的体格非常强壮,再加上蒙古人比较重视骑兵的训练,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蒙古的骑兵都是非常向往善战的,并且有成吉思汗这样的领袖,所以说在战斗中是非常如虎添翼的,能够发挥人群的团结力量。

即使欧洲骑兵不容小觑,并且欧洲的兵马比蒙古人多,但是在那个时候的欧洲国家与蒙古重点关注的是有所不同的。他们更加注重疾病的发展和训练,而通常他们会为自己的马匹和将是披上很厚的铠甲这样高强度的训练打造了一支铁一样的部队。

并且成吉思汗的指挥能力是非常了得的,他的战略方面也是很成功的,他诱敌深入从而打乱了敌人的作战计划,充分的发挥了自己蒙古骑兵的力量,并且那个时候成吉思汗的部队都是使用长矛这样的武器,而欧洲的骑兵可以看到他们走大多是使用的短刀,所以说一寸长一寸强就在这里显现出来了。

第3个回答  2020-09-19

10万欧洲骑兵与6万蒙古骑兵的战争,按正常思路来讲,多数必然胜于少数,尤其是欧洲骑兵与蒙古骑兵的人数差异巨大,按照比率来讲,大约每三个欧洲骑兵与两个蒙古骑兵对战,三个打两个还打不赢,最后甚至输的只剩下2000人。


不得不说蒙古骑兵非常厉害,如果要探知这场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首先两者的装备问题,蒙古骑兵的马匹是不是更优于欧洲骑兵,所以在战场上,蒙古骑兵的速度更快,人与马匹的配合更好。两者的武器是否存在差异,蒙古骑兵的武器是不是用起来更顺手,杀伤力更强。这都会成为蒙古骑兵反败为胜的原因。


其次就是两者的精神状态,蒙古骑兵是否士气更加高昂,领导的战前鼓舞更加优秀。所以在战场上蒙古骑兵表现的更加骁勇善战,以一种毫不畏惧的精神面对人数众多的敌人,激发了自己潜在的实力。

第三应该是主要原因,就是蒙古骑兵更加擅长马上作战。众所周知蒙古族是游牧民族,蒙古人是在马背上长大的。蒙古人将作战训练融入了日常之中,所以相比缺少马上训练的欧洲骑兵,自然在天生就会骑马的蒙古人跟前占不到便宜。


还有一个需要历史考据的原因,在这场战役中,蒙古骑兵的将领可能作战的调配更好,战前部署与战术更加优秀。所以在战斗中弥补了巨大的人数差异带来的劣势,在这场战争中成功转败为胜。

第4个回答  2019-11-24
是因为中国人民的那种爱国情怀,那种不服输的精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