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简介

如题所述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经穴别名·龙虎
      4.1 长强穴的别名 4.2 出处 4.3 穴名解 4.4 所属部位 4.5 长强穴的定位 4.6 长强穴的取法 4.7 长强穴穴位解剖
        4.7.1 层次解剖 4.7.2 穴区神经、血管
      4.8 长强穴的功效与作用 4.9 长强穴主治病证 4.10 刺灸法
        4.10.1 刺法 4.10.2 灸法
      4.11 长强穴的配伍 4.12 文献摘要 4.13 长强穴研究进展
        4.13.1 对肠蠕动的调整作用 4.13.2 对心脏的影响 4.13.3 用于针麻 4.13.4 治疗经闭 4.13.5 治疗婴幼儿腹泻 4.13.6 治疗肛裂 4.13.7 治疗痔疮 4.13.8 治疗癫痫
    5 养生术语·龙虎
      5.1 以龙喻水,以虎喻火 5.2 元神、元气 5.3 男女
    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龙虎 * 龙虎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lóng hǔ

2 英文参考

Chángqiáng GVl [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概述

龙虎:1.经穴别名;2.养生术语。

4 经穴别名·龙虎

龙虎为经穴别名,即长强穴[1]。出《经穴纂要》。

穴位 长强 汉语拼音 Changqiang 罗马拼音 Changchiang 美国英译名 Long Strong 各


号 中国 GV1 日本 1 法
国 莫兰特氏 VG1 富耶氏 IVG1 德国 LG1 英国 Gv1 美国 Go1

长强为经穴名(Chángqiáng GV1[2],DU1[3])。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备急千金要方》作长疆[4]。别名穷骨(《黄帝内经灵枢·癫狂》),橛骨(《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气之阴郄(《针灸甲乙经》),胸之阴郄(《西方子明堂灸经》),气郄(《针灸大全》),尾骨(《千金翼方》),尾翠骨(《太平圣惠方》),尾闾(《古今医统大全》),骶上(《太平圣惠方》),骶端[5],骨骶(《类经图翼》),龟尾(《太平圣惠方》),龙虎(《经穴纂要》),尾蛆骨(《人镜经》),骶骨(《人镜经》),曹溪路(《卫生宝鉴》),三分闾(《卫生宝鉴》),河车路(《卫生宝鉴》),朝天岭(《经穴纂要》云出《卫生宝鉴》),上天梯(《卫生宝鉴》),尾骨下穴(《针灸穴名解[6]》),脊骶端(《针灸学》(南京))。属督脉[2]。长强是督脉的络穴,少阴所结;足少阴肾经、足少阳胆经之会[2]。长为短之对,强为弱之对,脊柱长而强韧,此穴在其下,故名长强[2]。长强穴主要用于前后二阴及神志疾患等:如女阴瘙痒,阴囊湿疹,前列腺炎,遗精,阳痿,小便黄闭,痔疾,脱肛,肠炎,痢疾,便秘,便血,精神分裂症,脊强,瘛疭,小儿囟陷,腰脊部疼痛,尾骶部疼痛,痔疮,遗尿,腹泻,泄泻,癔症,癃闭,淋证,小便难, *** 湿痒,呕血,疝气,癫狂痫,洞泻,大小便难,癔病,腰神经痛等。

4.1 长强穴的别名

穷骨(《黄帝内经灵枢·癫狂》),橛骨(《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气之阴郄(《针灸甲乙经》),胸之阴郄(《西方子明堂灸经》),气郄(《针灸大全》),尾骨(《千金翼方》),尾翠骨(《太平圣惠方》),尾闾(《古今医统大全》),骶上(《太平圣惠方》),骶端[5],骨骶(《类经图翼》),龟尾(《太平圣惠方》),龙虎(《经穴纂要》),尾蛆骨(《人镜经》),骶骨(《人镜经》),曹溪路(《卫生宝鉴》),三分闾(《卫生宝鉴》),河车路(《卫生宝鉴》),朝天岭(《经穴纂要》云出《卫生宝鉴》),上天梯(《卫生宝鉴》),尾骨下穴(《针灸穴名解[6]》),脊骶端(《针灸学》(南京))。

4.2 出处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督脉之别,名曰长强。挟膂上项,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膂。

4.3 穴名解

长为短之对,强为弱之对,脊柱长而强韧,此穴在其下,故名长强[2]。

长,与短对言,长大,旺盛。强,有强盛意。督脉为统督诸阳之经,自下而上,强劲端长,而长于阳,为全身之所寄托。长强为纯阳初始,又为督脉之络穴,其气强盛。杨上善曰:“督脉诸阳脉长,其气强盛,穴居其处,故曰长强也。”如长而不强,则困顿难支,长而过强,则脊强反折,二症皆可取用矣。循环无端之谓长,健行不息之谓强。养生家调运任督,以意导气,起自尾闾,循脊骨,上百会,下龈交,衔接任脉,下颐循胸,至脐腹以抵会阴,复合于督脉。由本穴循背上行,即庄子所谓“缘督以为经”也。如此升降轮会,循环不息,无尽无休,故名长强。[6]

4.4 所属部位

尾端[7]

4.5 长强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长强穴在尾骨下,当尾骨端与 *** 连线的中点处[8]。

长强穴位于尾骨尖端与 *** 连线之中点处,跪伏位取穴[4]。

长强穴位于会阴区,尾骨下方,尾骨端与 *** 连线的中点处。跪伏位或胸膝位取穴[2]。

长强穴在督脉的位置

长强穴在尾端的位置

长强穴在尾端的位置

长强穴在尾端的位置(肌肉)

长强穴在尾端的位置(骨骼)

4.6 长强穴的取法

跪伏或胸膝位,于尾骨尖与 *** 连线之中点取穴。

长强穴位于会阴区,尾骨下方,尾骨端与 *** 连线的中点处。跪伏位或胸膝位取穴[2]。

跪伏或胸膝位,在尾骨下端与 *** 之间的凹陷处取穴[9]。

4.7 长强穴穴位解剖

长强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肛尾韧带。浅层主要布有尾神经的后支。深层有 *** 神经的分支,肛神经, *** 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肛动、静脉。

4.7.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肛尾韧带[2]。

皮肤→皮下组织→肛尾韧带→ *** 外括约肌深部→肛提肌[10]。

4.7.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肛神经皮支( *** 神经分支)分布;深层有肛神经肌支和肛动脉( *** 内动脉分支)分布[10]。

布有尾骨神经后支, *** 神经;以及 *** 动、静脉分支[4]。

4.8 长强穴的功效与作用

长强穴具有解痉止痛,调畅通淋的功效。

长强穴有通任督,调肠腑作用[2]。

长强穴为督脉首穴,督脉挟脊而行,为诸阳脉之长,“入属于脑”,故既可治疗经脉循行所过部位的前阴、肛肠及腰骶病,又能治疗神志病[11]。

长强穴有宁神镇痉,通便消痔之功。主治癫狂,痫疾,脊强反折,泄泻痢疾。人体气息之出入,血液之流行,饮食便溺之交替,凡诸新陈代谢,均在循环运行之中。无论寐寤,其运行变化均无休止,所谓营卫之行,无顷刻止者也。[6]

4.9 长强穴主治病证

长强穴主要用于前后二阴及神志疾患等:如女阴瘙痒,阴囊湿疹,前列腺炎,遗精,阳痿,小便黄闭,痔疾,脱肛,肠炎,痢疾,便秘,便血,精神分裂症,脊强,瘛疭,小儿囟陷,腰脊部疼痛,尾骶部疼痛,痔疮,遗尿,腹泻,泄泻,癔症,癃闭,淋证,小便难, *** 湿痒,呕血,疝气,癫狂痫,洞泻,大小便难,癔病,腰神经痛等。

长强穴主要用于前后二阴及神志疾患等:如女阴瘙痒;阴囊湿疹、前列腺炎、遗精、阳痿;小便黄闭;痔疾、脱肛、肠炎、痢疾、便秘、便血;癫痫、精神分裂症及脊强瘈疭、小儿囟陷、腰脊及尾骶部疼痛等[2]。

长强穴主治痔疮,脱肛,便血,便秘,遗精,遗尿,腹泻,痢疾,腰脊强痛,癫痫;以及精神分裂症,前列腺炎等[4]。

长强穴主治痔疾,脱肛,便血,泄泻,痢疾,便秘;癫痫,癔症,瘛疭;癃闭,淋证,小便难, *** 湿痒;腰痛,尾骶骨痛;呕血,遗精,阳痿,疝气[9]。

长强穴主治泄泻、便血、便秘、痔疾、脱肛、癫狂痫、腰脊和尾骶部疼痛[10]。

长强穴主治痔疾,便血,洞泻,大小便难, *** 湿痒,尾骶骨疼痛 ,癫痫,癔病,腰神经痛。

4.10 刺灸法

4.10.1 刺法

斜刺,针尖向上与骶骨平行刺入0.5~1寸[10]。

先进针至皮下,再与骶骨平行斜向刺入0.5~1寸,局部有酸胀感,可扩散至 *** 和尾骶部,有时针感沿督脉向上传至腰部[9][2][4]。

也可用三棱针点刺出血[9]。

注意:针刺长强时不得刺穿直肠,以防感染[10]。

4.10.2 灸法

可灸[2]。

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4]。

一般不灸[9][10]。

4.11 长强穴的配伍

长强穴配承山灸有清热通便,活血化瘀的作用。治痔疾[2]、便结。治久痔[9]。

长强穴配百会、气海治脱肛[2]。

长强配百会,有通调督脉,益气升阳的作用,主治脱肛,头昏。

长强穴配腰奇治癫痫[2]。

长强配小肠俞,有行气通腑,分清泌浊的作用。治大小便难[9]、淋症。

长强配身柱,有行气通督的作用。治小儿惊痫[9]。

长强配百会、脐中,治脱肛[9]。

长强配命门,治赤白痢[9]。

长强配大肠俞、承山、百会,治脱肛[9]。

4.12 文献摘要

《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灸寒热之法,先灸项大椎,以年为壮数;次灸橛骨,以年为壮数。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督脉之别,名曰长强……实则脊强,虚则头重,高摇之,挟脊之有过者,取之所别也。

《黄帝内经灵枢·癫狂》:治癫疾者,常与之居,察其所当取之处。病至,视之有过者泻之。置其血于瓠壶之中,至其发时,血独动矣,不动,灸穷骨二十壮。穷骨者,骶骨也。

《针灸甲乙经》:痉反折,心痛,气短,尻濇,小便黄闭,长强主之。腰痛上寒,实则脊急强,长强主之。癫疾发如狂走者,面皮厚敦敦,不治,虚则头重,洞泄,淋癃,大小便难,腰尻重,难起居,长强主之。小儿惊痫,瘛疭脊强,互相引,长强主之。

《针灸大成》:主肠风下血,久痔瘘,腰脊痛,狂病,大小便难,头重,洞泄,五淋,疳蚀下部,小儿囟陷,惊痫,瘛疭,呕血,惊恐失精,瞻视不正。

《针灸聚英》:足少阴、少阳结会,督脉别走任脉。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针入三分,抽针以太痛为度……灸然不及针。

《类经图翼》:一经验治少年注夏羸瘦,灸此最效。

《席弘赋》:大杼若连长强寻,小肠气痛即行针。

《玉龙歌》:九般痔疾最伤人,必刺承山效若神,更有长强一穴是, *** 大痛穴为真。

4.13 长强穴研究进展

4.13.1 对肠蠕动的调整作用

针刺家兔的“长强”,对原来结肠紧张度低下者大多可使之亢进,而对结肠紧张度增高者则可使之减弱[9]。

针刺家兔“长强”,能调整结肠运动,使实验性结肠低紧张度者内压升高,高紧张度者内压降低[2]。

4.13.2 对心脏的影响

给狗以轻度的氟烷麻醉,然后针刺长强,捻针时可明显增加心排血量和每搏输出量,降低心率和动脉压,减低外周阻力[9]。

现代研究报道,针刺狗的长强穴,捻针时可明显增加心排出量和心搏出量,降低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减低外周阻力[6]。

4.13.3 用于针麻

据报道:长强、水分穴针麻用于多种妇产科手术,有效率高达97%[2]。

4.13.4 治疗经闭

取长强,刺1寸,用强 *** ,泻法,留针20分钟,5分钟行针1次。

4.13.5 治疗婴幼儿腹泻

取长强,刺5~8分,小幅度快速捻转2分钟左右出针,每日1次。

4.13.6 治疗肛裂

长强穴埋肠线。

4.13.7 治疗痔疮

长强配承山,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1次,隔日1次。

4.13.8 治疗癫痫

长强穴埋肠线,4周后行第2次埋线,6次为1疗程。

5 养生术语·龙虎

龙虎为养生术语[12]。含意有多种。

5.1 以龙喻水,以虎喻火

外丹家以龙喻水,以虎喻火。炼丹中龙为水,虎为火,又龙为坎,虎为离(据《苏沈良方》)[12]。

5.2 元神、元气

气功中龙指心火,虎指肾水[12]。内丹家其说不一。一喻元神、元气。《重阳真人授丹阳二十四诀》:“丹阳又问:何者是龙虎?祖师答曰:神者是龙,气者是虎,是性命也。”一喻元神、元精。元神生于心液,心属离卦,属火;元精生于肾气,肾属坎卦,属水。故有“龙从火里出”、“虎向水中生”之说。一指心神。《析疑指迷论·析疑》:“龙虎者,即人动静生灭之心也。”

5.3 男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