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是一名乡村美育教师,你会鼓励孩子做什么?

如题所述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这个群体的人生格言。他们守着三尺讲台,燃烧着自己照亮孩子们的求学路。他们甘于清贫,坚守教育一线,搭起孩子们成功的天梯,他们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他们各不相同,又极为相似,他们有着共同的梦想——诲人不倦、立德育人,用教育托起孩子的幸福人生。
临沂北城小学有一处色彩缤纷、墙面凹凸有致的走廊,走廊上有面塑孙悟空、猪八戒,有泥塑北方老房、泥娃娃,有版画年画娃娃、沂蒙人家,也有农民画、布老虎、印花布、剪纸、草编、竹编等材料的作品,置身其中之人,难免会为色彩的冲击力、人物的灵动性、工艺的成熟度而驻足,更难以想象的是这些被陈列在“画廊”上的作品几乎皆出自12岁以下的小学生之手。
“这些作品都出自我们学校的各个民间美术工作坊,每年美术节我们都会挑选出兼具想象力与感染力的美术作品悬挂于此,不仅装饰了走廊还可以展示学生作品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作。”谈及学校美术画廊的设立,临沂北城小学美术教师、市教学能手杨姗如是道。

美育作为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教育,美术课程是施行美育教育的一个较为集中、全面的途经。因此,在杨姗看来,“美术教学不仅是培养孩子绘画技能、兴趣、创造力,更重要的的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的审美和文化素养,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这是美术教师更重要的责任。”
“美术教育的根本引导点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充分发挥美术教学育人功能。”秉着对美术教育本质的认识,杨姗从执教起就重视对学生想象力、观察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随着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新时代一场学科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教学的变革也悄然而至,而欣赏·评述作为美术新课程中的一个学习领域,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小学生正处于想象力丰富的年龄阶段,因此他们的在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中,往往能够以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内在情感与想法,这对于学生视觉形象的感知和理解能力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对新课标的把握及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现状的认识,杨姗带着美术组教师们经过多次讨论研究,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审美与创新能力相结合为发展目标,开发了面向全校学生的校本课程《童眼看艺术—综合欣赏课程》。在课程中,老师们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采用适合各年龄段的教学方法、手段让学生走进艺术大师及作品风格特点,学会欣赏艺术的美。例如顾闳中、吴道子、齐白石、徐悲鸿、达芬奇、毕加索……古今中外的大师、名画都在课程中展开欣赏,鼓励孩子做一个个“小小艺术评论家”,会看、能讲、敢画。
“以儿童的视角培养创造美的能力,在理解艺术作品的基础上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再创作,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美术功底和创新能力。通过小学六年的综合欣赏课程,使学生更多地了解艺术的多样化、多元性,感受古今中外优秀传统艺术文化,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增强爱国主义精神,陶冶真善美情操,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表达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谈及开设特色课程的初衷,杨姗回应道。

此外,在假期杨姗会分年级分层次引领学生开展艺术素养实践作业走进艺术活动。低年级孩子进行“名画模仿秀”模仿美术经典作品中人物动态、神态、情景拍一张特别的艺术照;中年级孩子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一位艺术大师的小故事和作品风格,做一位鉴赏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我介绍的艺术大师”讲解;高年级孩子则可以选择喜欢的大师作品模仿创作或再创作。如此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提高学生对艺术审美的兴趣,锻炼学生表达对作品中文化的理解能力,完善学生的艺术知识修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