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人文景观的诗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0

1. 描写自然人文环境的诗句

山明水秀 鸟语花香 春光明媚

山光水色 柳暗花名 绿树成阴

湖光山色 江山如画 明月清风

【水木清华】

指园林景色清朗秀丽。语本晋谢混《游西池》诗:「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

【水秀山明】

形容山水清丽,风景优美。

【山川米聚】

谓从高处下望山川起伏,如米之聚集。语本《后汉书·马援传》:「扞援呴又於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曲折,昭然可晓。」

【姹紫嫣红】

姹:美丽;嫣:美好。指各种色彩艳丽的花。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清·禇人获《隋唐演义》六十九回:「见垂柳拖丝,拂境清幽;~,迎风弄鸟,别有一种赏心之境。」

【白草黄云】

形容秋季时边塞的荒凉景象。唐·权德舆《赠老将》诗:「白草黄云塞上秋,曾随骠骑出并州。」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急觅是人,不知何往,惟独立沙碛中,~,四边无际。」

【白白朱朱】

形容各色花木。唐·韩愈《感春三首》诗:「晨游百花林,朱朱兼白白。」宋·杨万里《又和风雨二首》:「风风雨雨又春穷,~已眼空。」

【白虹贯日】

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古人认为世间将有不平凡之事发生。依现在的气象学说,此非虹而是晕,一种大气光学现象。《战国策·魏策四》:「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昔者荆轲慕燕丹之义,~,太子畏之。」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二折:「且休说~,青龙藏池。」

【白浪掀天】

形容风大浪高。唐·白居易《风雨晚泊》诗:「青苔扑地连春雨,白浪掀天尽日风。」

【百花齐放】

形容百花盛开,丰富多彩。比喻风神各异之艺术自由发展。也形容艺界景象繁荣。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百花仙子只顾在此著棋,那知下界帝王忽有御旨命他百花齐放。」又参见「百家争鸣」

【百卉千葩】

形容百花盛开,丰富多彩。明·无名氏《紫微宫》第二折:「仲冬佳节景堪褒,百卉千葩逞艳妖。」又参见「百花齐放」。

2. 描写人文景观的成语

人文景观成语二则1.“唇亡齿寒”成语的出处“唇亡齿寒”的成语大家都不陌生,但是关于它的出处在山西省平陆就不是尽人皆知了。

西周初年,周文王的两个弟弟分别被封为虢国国君,虢仲(一说虢叔)封东虢(今河南荥阳县西汜水镇),虢叔(一说虢仲)封西虢(今陕西宝鸡市东),两虢起着周王室东西两面屏障的作用。春秋时期,晋国想吞并邻近的两个小国:虞和虢,这两个国家之间关系不错。

晋如袭虞,虢会出兵救援;晋若攻虢,虞也会出兵相助。大臣荀息向晋献公献上一计。

他说,要想攻占这两个国家,必须要离间他们,使他们互不支持。虞国的国君贪得无厌,我们正可以投其所好。

他建议晋献公拿出心爱的两件宝物,良马和美壁,送给虞公。献公哪里舍得?苟息说:大王放心,只不过让他暂时保管罢了,等灭了虞国,一切不都又回到你的手中了吗?献公依计而行。

虞公得到良马美璧,高兴得嘴都合不拢。 晋国故意在晋、虢边境制造事端,找到了伐虢的借口。

晋国要求虞国借道让晋国伐虢,虞公得了晋国的好处,只得答应。虞国大臣宫子奇再三劝说虞公,这件事办不得的。

虞虢两国,唇齿相依,虢国一亡,唇亡齿寒,晋国是不会放过虞国的。虞公却说,交一个弱朋友去得罪一个强有力的朋友,那才是傻瓜哩! 晋大军通过虞国道路,攻打虢国,很快就取得了胜利。

班师回国时,把劫夺的财产分了许多送给虞公。虞公更是大喜过望。

晋军大将里克,这时装病,称不能带兵回国,暂时把部队驻扎在虞国京城附近。虞公毫不怀疑。

几天之后,晋献公亲率大军前去,虞公出城相迎。献公约虞公前去打猎。

不一会儿,只见京城中起火。虞公赶到城外时,京城已被晋军里应外合强占了。

就这样,晋国又轻而易举地灭了虞国。于是有了“唇亡齿寒”和“假道灭虢”的成语,流传后世 2.成语“东山再起”的发源地 西径山之北有山名东山,苍崖浚谷,清幽宁谧,史载东晋宰相谢安(320-385)曾隐居于此,留下了“谢傅东山”这一千古人文景观,距今已有1700年的历史渊源。

说起谢安,大家一定都有所了解。唐朝大诗人刘禹锡写过一首很伤感的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乌衣巷是六朝时期谢氏等世家大族在南京(建康)的聚居地,荣耀一时,富贵一方;可惜的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指的便是当时的两大世家大族。

诗歌虽听起来伤感,但昔时的伤感却早已成为了今日的繁荣,特别是旅游业的繁荣,真可谓是天道无常却有情! 谢安在出仕为官以前,曾经长期隐居于西径东山,直到四十一岁始出山济世,从此一发不可停止,官越做越大,名望也越来越高。尤其是成功地指挥了享誉千古的“淝水之战”后,更是奠定了他千古名相的不世功业,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东山再起”这一妇孺皆知的经典成语即由此而来。如果按前人的说法,这便是在向天下人诏告,西径山水不但是一处能修身养性的明山丽水,更是一处厚积薄发、等待成功的风水灵秀之地。

无庸置疑,谢安是非常成功的政治家。他隐居时是风流名士,为官时是显赫宰相,成为他那个时代的公众人物、明星人物,世人对他的仰慕绝不亚于当代人对各色明星的崇拜程度。

由于“东山再起”的文化缘由,“谢傅东山”这一千古人文景观成为历代文人仰怀于心、挥之不去的文化情结,李白、苏东坡等历代名人都曾多次踏访西径东山故地,并留下传世诗文,让东山的悠悠情怀亘古流传。特别是李白,他对谢安非常仰慕,写了很多关于谢安和东山的诗歌,如:“不到东山久,蔷薇几度花。

白云他自散,明月落谁家。”又如:“安石在东山,无心济天下。

一起振横流,功成复潇洒。” 据《晋书·谢安传》载:“(谢安)尝往临安山中,坐石室,临浚谷,悠然叹曰:‘此去伯夷何远!’”晋时的塔院、亭榭、小桥虽已不复存在,但昔时江左风流、苍崖浚谷的人文风物依然犹在。

3. 关于秋天人文景观的句子

关于秋天景色的诗句汇总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 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秋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秋思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 秋愁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写清愁。

秋兴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 秋怀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秋梦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秋忆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

秋悟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 秋味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

4. 描写人文景观的成语

人文景观成语二则

1.“唇亡齿寒”成语的出处

“唇亡齿寒”的成语大家都不陌生,但是关于它的出处在山西省平陆就不是尽人皆知了。

西周初年,周文王的两个弟弟分别被封为虢国国君,虢仲(一说虢叔)封东虢(今河南荥阳县西汜水镇),虢叔(一说虢仲)封西虢(今陕西宝鸡市东),两虢起着周王室东西两面屏障的作用。春秋时期,晋国想吞并邻近的两个小国:虞和虢,这两个国家之间关系不错。晋如袭虞,虢会出兵救援;晋若攻虢,虞也会出兵相助。大臣荀息向晋献公献上一计。他说,要想攻占这两个国家,必须要离间他们,使他们互不支持。虞国的国君贪得无厌,我们正可以投其所好。他建议晋献公拿出心爱的两件宝物,良马和美壁,送给虞公。献公哪里舍得?苟息说:大王放心,只不过让他暂时保管罢了,等灭了虞国,一切不都又回到你的手中了吗?献公依计而行。虞公得到良马美璧,高兴得嘴都合不拢。

晋国故意在晋、虢边境制造事端,找到了伐虢的借口。晋国要求虞国借道让晋国伐虢,虞公得了晋国的好处,只得答应。虞国大臣宫子奇再三劝说虞公,这件事办不得的。虞虢两国,唇齿相依,虢国一亡,唇亡齿寒,晋国是不会放过虞国的。虞公却说,交一个弱朋友去得罪一个强有力的朋友,那才是傻瓜哩!

晋大军通过虞国道路,攻打虢国,很快就取得了胜利。班师回国时,把劫夺的财产分了许多送给虞公。虞公更是大喜过望。晋军大将里克,这时装病,称不能带兵回国,暂时把部队驻扎在虞国京城附近。虞公毫不怀疑。几天之后,晋献公亲率大军前去,虞公出城相迎。献公约虞公前去打猎。不一会儿,只见京城中起火。虞公赶到城外时,京城已被晋军里应外合强占了。就这样,晋国又轻而易举地灭了虞国。

于是有了“唇亡齿寒”和“假道灭虢”的成语,流传后世

2.成语“东山再起”的发源地

西径山之北有山名东山,苍崖浚谷,清幽宁谧,史载东晋宰相谢安(320-385)曾隐居于此,留下了“谢傅东山”这一千古人文景观,距今已有1700年的历史渊源。

说起谢安,大家一定都有所了解。唐朝大诗人刘禹锡写过一首很伤感的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乌衣巷是六朝时期谢氏等世家大族在南京(建康)的聚居地,荣耀一时,富贵一方;可惜的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指的便是当时的两大世家大族。诗歌虽听起来伤感,但昔时的伤感却早已成为了今日的繁荣,特别是旅游业的繁荣,真可谓是天道无常却有情!

谢安在出仕为官以前,曾经长期隐居于西径东山,直到四十一岁始出山济世,从此一发不可停止,官越做越大,名望也越来越高。尤其是成功地指挥了享誉千古的“淝水之战”后,更是奠定了他千古名相的不世功业,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东山再起”这一妇孺皆知的经典成语即由此而来。如果按前人的说法,这便是在向天下人诏告,西径山水不但是一处能修身养性的明山丽水,更是一处厚积薄发、等待成功的风水灵秀之地。

无庸置疑,谢安是非常成功的政治家。他隐居时是风流名士,为官时是显赫宰相,成为他那个时代的公众人物、明星人物,世人对他的仰慕绝不亚于当代人对各色明星的崇拜程度。

由于“东山再起”的文化缘由,“谢傅东山”这一千古人文景观成为历代文人仰怀于心、挥之不去的文化情结,李白、苏东坡等历代名人都曾多次踏访西径东山故地,并留下传世诗文,让东山的悠悠情怀亘古流传。特别是李白,他对谢安非常仰慕,写了很多关于谢安和东山的诗歌,如:“不到东山久,蔷薇几度花。白云他自散,明月落谁家。”又如:“安石在东山,无心济天下。一起振横流,功成复潇洒。”

据《晋书·谢安传》载:“(谢安)尝往临安山中,坐石室,临浚谷,悠然叹曰:‘此去伯夷何远!’”晋时的塔院、亭榭、小桥虽已不复存在,但昔时江左风流、苍崖浚谷的人文风物依然犹在。

5. 人文景观的成语,帮帮忙拜托了

东山再起

西径山之北有山名东山,苍崖浚谷,清幽宁谧,史载东晋宰相谢安(320-385)曾隐居于此,留下了“谢傅东山”这一千古人文景观,距今已有1700年的历史渊源。

说起谢安,大家一定都有所了解。唐朝大诗人刘禹锡写过一首很伤感的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乌衣巷是六朝时期谢氏等世家大族在南京(建康)的聚居地,荣耀一时,富贵一方;可惜的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指的便是当时的两大世家大族。诗歌虽听起来伤感,但昔时的伤感却早已成为了今日的繁荣,特别是旅游业的繁荣,真可谓是天道无常却有情!

谢安在出仕为官以前,曾经长期隐居于西径东山,直到四十一岁始出山济世,从此一发不可停止,官越做越大,名望也越来越高。尤其是成功地指挥了享誉千古的“淝水之战”后,更是奠定了他千古名相的不世功业,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东山再起”这一妇孺皆知的经典成语即由此而来。如果按前人的说法,这便是在向天下人诏告,西径山水不但是一处能修身养性的明山丽水,更是一处厚积薄发、等待成功的风水灵秀之地。

无庸置疑,谢安是非常成功的政治家。他隐居时是风流名士,为官时是显赫宰相,成为他那个时代的公众人物、明星人物,世人对他的仰慕绝不亚于当代人对各色明星的崇拜程度。

由于“东山再起”的文化缘由,“谢傅东山”这一千古人文景观成为历代文人仰怀于心、挥之不去的文化情结,李白、苏东坡等历代名人都曾多次踏访西径东山故地,并留下传世诗文,让东山的悠悠情怀亘古流传。特别是李白,他对谢安非常仰慕,写了很多关于谢安和东山的诗歌,如:“不到东山久,蔷薇几度花。白云他自散,明月落谁家。”又如:“安石在东山,无心济天下。一起振横流,功成复潇洒。”

据《晋书·谢安传》载:“(谢安)尝往临安山中,坐石室,临浚谷,悠然叹曰:‘此去伯夷何远!’”晋时的塔院、亭榭、小桥虽已不复存在,但昔时江左风流、苍崖浚谷的人文风物依然犹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