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票是干吗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1
分类: 休闲/爱好 >> 收藏
解析:

藏书票作为藏书的信物和微型版画收藏珍品,近年日益受人喜爱,被称之为“纸上宝石”、“版画珍珠”、“书魂”、“书海之帆”……

藏书票起源于15世纪中期的德国,比邮票早300年左右。最早的藏书票是德国勃兰登堡家族使用的“天使”藏书票,又有人说是LGLER(刺猬)藏书票,其实它们都是同一时期的作品。藏书票初期是作为藏书标记使用的,内容大都是贵族家族徽志图案。后来,藏书票传到法国、英国以至整个欧洲,19世纪初又衍传到美洲和亚洲,内容和题材有了新变化。这时不少著名的画家如马狄斯、高更等亦参与创作藏书票,福楼拜、雨果等作家也来使用藏书票,使藏书票的功能由单纯藏书标记的实用性开始向艺术审美层面发展,藏书票变得更精美。18世纪前后,欧、亚、美许多国家相继成立了藏书票协会或俱乐部,书票交流和收藏成为时尚,1953年收藏家国际性会议首次召开。之后隔一两年会议就要召开一次,同时举办展览,使藏书票在国际范围内有了广泛交流的机会。后来又有人提议成立正式的国际性组织,便有了1966年7月28日“国际藏书票联盟”的诞生。现成员国已扩展到41个,会员上万。

藏书票传入我国一向认为是20世纪30年代初的事。其实,在此之前,一些传教士、西方学者和外交官就已经随书籍将藏书票带到了中国(上海图书馆就有收藏证明)。1933年前后,著名作家叶灵凤、诗人郁达夫等人开始注意和推介藏书票,“凤凰”藏书票就是叶灵凤手笔。1934年,李桦创办“现代版画研究会”,在其会刊《现代版画》第九期专出了藏书票特辑,这是我国第一个手工拓印本藏书票集。中国藏书票艺委会主任梁栋先生曾对我说过,鲁迅先生也很关心藏书票,曾托日本友人从日本购买过藏书票,许广平就在使用。近年台湾和北京等地又发现了更早的中国人制作的藏书票,把中国藏书票的滥觞推前了20年。台湾藏书家吴兴文在1913年《图解法文百科辞典》中发现一枚“关祖章藏书”书票,画面为一头戴方巾的文人,在一大堆书中秉烛夜读。票面设计精致工巧,充满中国古典文化气息。无独有偶,国家图书馆从馆藏《京张路工摄影》集(约1910年初出版)一书封里页,也发现一枚同样的书票,后者证明“关祖章藏书”书票制作时间最迟在1910年。广西人关祖章,留学美国归来,曾在当时的交通部任职,他受西方文化影响,喜欢上藏书票,可能是最早使用和制作藏书票的中国人。由此可见,中国藏书票的历史已经有90多年了。

30年代之后,藏书票没有太大的发展。一直到80年代初,文化复苏,藏书票迎来了迟到的春天。美术界一些藏书票作家和理论家们认为我国也应该有一个藏书票组织,于是由中国美院版画系负责人梁栋先生首先发出倡议,中国第一个藏书票研究会(现称为“中国藏书票艺委会”)于1984年3月16日在北京成立了,李桦为顾问,梁栋为会长。1986年中国举办了首次藏书票展览,展出作品千余枚,在全国反响甚大。之后,各地藏书票组织也相继成立,办展、交流、出刊,把中国藏书票创作和收藏活动搞得热闹起来。中国藏书票同时介入国际交流,1987年我国正式加入“国际书票联盟”。

迄今,国际藏书票大会和展览已办到第28届(两年一届),中国藏书票大会举办了8届(也两年一届)。我们相信,藏书票艺术源远流长,未来会更好。

有关藏书票

片面注重“艺术价值”藏书票会走向死亡

藏书票的发展

人们得到一本珍爱的书,往往喜欢在书上写上自己的名字,以示所有。在过去,藏书者常常在书上钤盖收藏印记。这不仅是一种标识,也是一种艺术欣赏。一部精美的书上,钤有典雅的藏书印,朱墨粲然,相映成辉。与藏书印不同,作为藏书者的标识,国外普遍用的是藏书票。

什么是藏书票?《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解释是:“一种用以表明书的所有权的图案标志,通常贴在书的封里。”它一般是版画形式,多采用木刻、铜版、石版等方法印制,彩色、黑白兼有。藏书票通常10厘米见方,小的犹如邮票。国际通用的体例,要标明拉丁文EXLBRIS字样,中文意为“我的藏书之一”,并有藏书者的姓氏。藏书票的内容无一定限制,大都由藏书人的兴趣自由选定。它一般贴在书的首页或扉页上。藏书票以画为主,藏书印一般只是文字的印记,相比之下,藏书票的内容更加丰富。

为什么国外多用藏书票,而我们多用藏书印。这和过去中外书籍所用纸张及装帧的不同有关。我国传统书刊的纸张质地柔软、透薄,并带有涩感,这就便于吃印油,钤印效果好。国外书刊用纸质地厚硬,尤其是封面、封里多用道令纸、铜版纸,不便钤印。我国传统书籍装帧主要是线装,可以曲卷,国外书刊多是“皮靴硬领”(鲁迅语),封里粘贴藏书票,是比较适宜的。

藏书票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上个世纪初传入我国。30年代,鲁迅大力倡导版画,藏书票也随之兴过一阵。以后几十年,却只有很少一部分美术家主要是版画家偶尔有些创作。一直到80年代初,在李桦、杨可扬等老一辈版画家倡导下,藏书票艺术在中国重新兴起。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作为一种高雅的收藏品,藏书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同时,随着藏书票作品大量涌现,围绕藏书票艺术的活动和研究也十分活跃。从1986年第一届全国藏书票展开始,至今已举行了8届。1986年3月10日,中国藏书票研究会成立。一批学术刊物和专著也相继产生。《中国藏书票》于1984年创刊,1990年出版的《藏书票艺术》汇集了108篇关于藏书票研究的文章,前年李允经先生著《中国藏书票史话》问世。香港出版的《东方藏书票》也于去年创刊。

必须从实用的角度来考虑藏书票的发展

这些年出现了大量印制精美的纪念性藏书票册子。1998年,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北大连续推出了3套《纪念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藏书票》集,不仅给这一庆典活动送上一份独特的纪念礼物,也是我国藏书票发展史上一件值得庆贺的大事。不过两个月,原价100元的第一套北大藏书票已炒至3000元。近两年出现的藏书票集有:《北京图书馆90周年纪念藏书票》、《西冷文化藏书票》、《纪念藏经洞发现暨敦煌学一百周年藏书票》、《中外著名文学家木刻版画藏书票》、《纪念甲骨文发现100周年藏书票》、《中华体育文化纪念藏书票》等,清华90周年、南开80周年校庆时都出版了纪念性藏书票册子。近期,为庆贺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九秩华诞,北大发行了《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季羡林先生藏书票》。前些天,中国现代文学馆在美国洛杉矶举行了“中国现代文学馆藏书票原作暨馆藏文物展”。这些藏书票出自蔡若虹、王朝闻、张仃、黄苗子、丁聪、靳尚谊等当今一流画家之手,也已经印制成册。这些纪念性藏书票册子的出版大大拓展了藏书票艺术的表现空间,把藏书票主要从爱书者个人欣赏推向了社会大舞台。

但是,这种动辄四五百元、装帧精致的纪念性藏书票册子只不过是藏书票艺术发展的一种形式。它主要是反映了藏书票的艺术欣赏和收藏的功能。藏书票作为藏书标识,必须从实用的角度来考虑其发展。我国藏书票重要开拓者李桦先生认为:“若把藏书票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品来欣赏,甚至有集艺嗜好者搜集它和收藏它,这是它的派生效果,不是它的本身意义”。著名的藏书票作者梁栋先生也说过,藏书票“必须与书籍有关,以实用为主”。这就告诉我们,藏书票就像邮票一样,它的功能首先是在于实用价值,它的艺术性是建立在实用性基础上的。不然,人们会误解为藏书票就是那种纪念性小型版画画册,只是在画上写了EXLBRIS和票主姓氏字样。

现在精装书刊越来越多,传统的藏书印章不宜在硬质纸上钤印,粘上一枚精美的藏书票是相得益彰的。一般来说,藏书票的内涵比藏书印要宽广的多,它可以表现爱书人的个性、爱好、向往,寄托藏书人丰富的性情内涵。我国当代著名文人学者,包括巴金、冰心、钱钟书、施蛰存、金庸等都有自己的藏书票。

大力发展通用藏书票

藏书票的制作与镌刻藏书印章不同,印章镌刻相对要简单一些,你标准不高的话,找一家刻制印章的小铺就能弄一枚。藏书票的制作要复杂一些。有些是画家手绘的,大都是版画拓印,一般的读书人没有条件去委托版画家制作自己的专用藏书票。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按国外的通行做法,就要大力发展通用藏书票。所谓通用藏书票,就是藏书票的票面上没有票主的姓名,画面上留有使用者签名的空白处,也可以在画面下方空白处签名,并可以标上进行编号的NO字样,供使用者作为藏书的编号用。

这种藏书票印刷制成,印量可大一些,还可以借鉴邮票的印制方法,打上齿孔,背面附胶,这样使用起来会更方便。你买回来,撕下一张,贴在书上签上名或盖上章就行了。

藏书票还可以作为图书的附页,随书赠送。近期出版的《中国藏书通史》、《中国藏书楼》扉页上就粘贴有藏书票。三联书店最近出版的《钱钟书集》 *** 典藏版,随书推出三枚藏书票,很受读者欢迎。一册图书在手,可以得到一枚精致的藏书票,对藏书人来说不啻一种喜悦。另外,说不定就他就冲这枚藏书票而买你这本书,这对扩大书的销路也大有好处。

还有,一些文化博览会、展销会等活动都可以印制一些纪念性的藏书票。笔者在上海多伦路文化名人街买到一套《文化名人藏书票》,十枚书票才几元钱。小有名气的浙江嘉兴秀州书局,经常会向读者赠送一些印制古色古香的书票,去年的《旧书信息报》合订本也附送自制的书票,这实在是很有趣味的雅事。

藏书票赢得众多的爱书人的青睐,搜集、展出、交流蔚然成风,必然带来藏书票创作的繁荣。藏书票艺术的发展一定会迎来一个绚丽的春天。 本报特约记者 宋庆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