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光到紫光的波长变化

如题所述

1. 从红光到紫光,波长逐渐减小,频率不断增加。
2. 波长是周期波的空间周期,是波上同一相位的连续对应点之间的距离,如两个相邻的波峰、波谷或零交叉点。波长的倒数称为空间频率,通常用希腊字母lambda(λ)指定。
3. 波长和波的频率成反比,频率越高,波长越短;频率越低,波长越长。波长取决于波传播的介质,如真空、空气或水。
4. 波动现象的波长或频率范围称为光谱,可应用于整个电磁波谱以及声波谱或振动波谱。
5. 正弦波形可以描述为独立传播的正弦分量。正弦波的波长由波的相速度和频率决定,公式为λ=v/f。
6. 在色散介质中,相位速度取决于波的频率,使得波长和频率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
7. 自由空间中的电磁辐射(如光)的相速度是光速,约为3×10^8 m/s。因此,100MHz电磁(无线电)波的波长约为3米。
8. 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从深红色(大约700nm)到紫色(大约400nm)。
9. 空气中的声波声速为343m/s。因此,人耳可听到的声音频率的波长(20Hz–20kHz)分别在大约17米和17毫米之间。蝙蝠使用更高的频率,因此它们可以分辨小于17毫米的目标。
10. 可听声音中的波长比可见光中的波长长得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