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什么和什么?

如题所述

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和商业的发展,两者又进一步对手工业有促进作用。

手工业的发展学要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和厂房,这样,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并一步步的壮大,市场需求也逐步扩大。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便开始进一步的扩大生产和技术革新,这样逐步产生了机器生产,生产力进一步提高,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
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铁制工具用于手工业,大大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

当时的主要手工业有冶金、木工、漆工、陶工、皮革、煮盐和纺织,等等。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密,又促进了战国的商业交换关系的发达,正如《孟子•滕文公上》所说,当时农民不从事手工业,可“以粟易械器”,而手工业者不耕田也能“以其械器易粟”。为了适应商业交换的需要,各国都铸造了大量的金属钱币。在整个战国时代,由于各国之间的不统一,所以各国货币的形制、重量、单位也各不相同。这时所铸造的货币,计有四种不同的形式。

都市与交通的发展

商品经济的发展,商贾的往来贩卖,促使了都市的繁荣和交通的发达。

殷商和西周时期的城市,看不到整齐规划的城市布局,实质上不过是一个有围墙的农村而已。这种城市的建立都不是根据工商业发展的需要或依据人民自己的利益和意图,把一个人口荟萃的非城市地点改建为城市的。所有的城市,多是根据统治阶级的统治需要在某些殖民点上建立起来,并且远在工商业还没有充分发展以前建立起来的。春秋时期,列国并存,当时的诸侯、大夫的城筑都邑之风,屡见文献记载;各地现存的春秋城址,为数也颇不少。当时的城市反映出逐渐由政治、军事的功能转变为具有经济功能。

到了战国时期,随着商业的发展往往成了交换的中心城市,使商周城市的初级形态发生了变化,其经济功能有了显著的增强。据《盐铁论•通有》说,当时如“燕之涿(今河北涿县)、蓟(今北京市),赵之邯郸(今河北邯郸市),魏之温(今河南温县西)、轵(今河南济源南),韩之荣阳,齐之临淄,楚之宛丘,郑之阳翟(今河南禹县),三川之二周,富冠海内,皆为天下名都。”其实还不止这些,例如宋的定陶,赵的离石,魏的安邑、大梁,齐的莒、薛,楚的郢、寿春等都是当时工商业发达、人口众多的都市。

《战国策•赵策三》载赵奢说,古时“城虽大,无过三百丈者,人虽众,无过三千家者”,而现在“千丈之城,万家之邑相望也。”“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墨子•非攻中》),已经普遍出现。“万家之县”、“万家之邑”(《战国策•赵策一》、《韩非子•十过》)、“万户之都”(《赵策四》)也已到处存在。这种城邑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加,都和当时工商业的发达有一定关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2-30
两汉手工业 兴盛体现在:丝织品和冶铁业 ?成就是; 1、丝织品 , ?使用提花机,丝织品精美 ? 。 据史料记载,汉武帝时一年之中征集天下的丝绸500万匹,产量质量都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峰。
这些足以说明,汉代的丝织业十分发达。当时,使用了提花机,一种能在织物上织出花纹的提花设备。 织出的花纹十分精美,并且有很高的染色技术,现已出土的汉代丝绸,有的像天上云霞般美妙,有的像地上的鲜花一样绚丽多彩,中国丝织技术是如此高超,因此赢得了“丝国”美誉。
2、冶铁业 ?, 南阳太守杜诗发明鼓风冶铁的工具——水排 ? 东汉以前已经有了皮囊鼓风、畜力鼓风,利用水力鼓风的水排,其优点是节约人力、畜力,供风稳定,能量较大,大大提高了炉温,提高了冶铁质量。
正因为如此,两汉时期,先是农具,后是兵器,铁器逐渐取代了青铜器。水排的利用,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第2个回答  2022-12-30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古代商业的繁荣以及物质之间的交换和资本主义初级阶段的产生
第3个回答  2022-12-30
促进了农民的收入了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