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体现了哪些中国文化特色?

如题所述

《流浪地球》异常火爆。这部影片以超前想象力、宏大叙事、精美特效、感人情节,如同史诗一般,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不仅国内观众为之叫好,就连不少国外媒体都给予了很大关注。2019春节档调查结果显示,今年春节档观众满意度得分83.9分,是自2015年开展调查以来的最高分,而该片以85.6分获得档期满意度冠军,目前的票房已超20亿元。

可见,《流浪地球》达到了“现象级”标准。难怪有专家直呼,该片开启了中国科幻元年,其独具的中国文化魅力,对地球家园和整个人类命运的拯救和展现,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正像英国《经济学人》周刊网站2月14日发表的文章所言,中国第一部卖座科幻大片《流浪地球》不仅取得了票房成功,并且融入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理念。而这恰恰戳到了观众的泪点。

是的,一部电影乃至科幻电影不可能随随便便成功。若想成功,无论是其中富含的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价值,肯定有值得称道甚至突破的地方,触动的一定是观众“最柔软的地方”。尤其对叙事宏大的科幻片来说,其中反映的价值观、审美观、世界观、人生观,以及片中人物所秉持和传递的思维方式、行为逻辑、处事原则和道德标准等,均要满足不同观众的胃口。欣慰的是,《流浪地球》真正做到了。

事实上,一部电影若想吸引人,不仅需要具备很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还要体现出文化价值。而《流浪地球》正是这样一部具观赏、艺术、价值等为一体的佳作。该片讲述了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即将毁灭,太阳系已不适合人类生存,面对绝境,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新家园的故事。但背后折射的是中国人对家园的挚爱,对共同命运的责任,弘扬的是中国文化在人类危难关头敢于奉献的精神。那种无私无畏中透出的亲情、友情,以及讲大局、求同存异的气魄,任何观众都会被打动。这是该片文化价值之所在,展现的是中国文化、中国思想和中国精神的精髓。

此外,该片的观赏性和艺术性同样出彩,科技元素交叉于各个情节,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让色彩斑斓,五光十色,美轮美奂的镜头呈现在观众面前,不仅让观众有“科学感”和“未来感”,还引发观众的深层思考,激发无数关于宇宙的想象空间。同时汇入“中国元素”,使这部科幻片有别于甚至超越了目前世界上已经存在的那些对科幻片文化和技术的认知。那如我国西南贵州省的“中国天眼”,那如嫦娥四号携玉兔二号着陆月球的背面……

众所周知,一部成熟且叫座的电影,绝非偶然诞生,其背后必然有一个文化体系做支撑。而《流浪地球》展现的,就是中华文化厚重的积淀。片中的文化和心理背景,无不闪烁着中国文化的智慧。而从更大角度来看,该片可谓中国改革开放40年巨大成就在电影事业的一个瓜熟蒂落。同时,情感表达方式的中国化,使观众看到应对人类灾难与以往有了很大不同,那是“共同命运”在召唤。因此,称这部中国科幻电影的创作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为世界的科幻文艺创作提供中国经验和中国故事,恐不为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05
乡土情怀”元素直抵人心。在电影全篇,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家”。以太阳急剧老化、带着地球“流浪”开篇,人类就开始了对“家”的守护和渴望。面对希望,航天员刘培强和以王磊为队长的救援队成员,选择为共同的家园战斗;陷入绝望,人们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家。“乡土情怀”始终是中国人心中难以割舍的情感,中国人深爱着脚下的这片土地,不论距离多远,遭遇怎样的挑战,都愿朝着家的方向努力前行。正是这份“乡土情怀”的真挚情感,让人们有了“带着地球一起流浪”的念头,奠定了整个电影故事的发展基石。也正是这份“乡土情怀”的真实温暖,引发了无数观影者对电影内核的共鸣和点赞,成就了电影不断攀升的票房。

“与天抗争”元素蕴含希望。“希望是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只有敢于“与天抗争”,才有生的希望。从山挡路移走山的“愚公移山”、海成灾填掉海的“精卫填海”、天破了补起来的“女蜗补天”,到筑人墙堵决口“抗洪水”、手扒废墟指甲脱落“抗地震”,“与天抗争”的豪情早已融入中国人的血脉,而这与面对末世求生的电影主题不谋而合。即便太阳急剧老化、2500年的“流浪之旅”未必定能成功,人类依然选择离开太阳系;即便科学家已经测算没有可能,人类依然用空间站的燃料以死相搏;这就是中国人“与天抗争”的豪情,始终坚定“人定胜天”,不退缩、不放弃,甘于奉献、不惧牺牲,用坚持和努力点燃希望,走向美好。
第2个回答  2022-04-05
流浪地球》这个电影,除了标志了我国科幻大片工业体系的建立,民族自信的提高,也同时体现了东西方思维的差异,我认为《流浪地球》这个电影的另一个价值,是这个思维差异的话题真正探讨的开始。

近代以来的中国人好多都未曾认真想过与西洋人的根本思维的不同,我们只看到的是自己的落后。好的东西叫“进口的”,漂亮的人是“洋气”,美女的标准是“大眼睛,双眼皮,高鼻梁”,都是以西方的审美和世界观作为基准。

到了信息时代的今天,我们才会慢慢真正思考自己文化的特殊性和差异化,进而找到我们民族核心的竞争力和创新点,进而创造更多的辉煌,我想,这种讨论是更有意义的。

这个电影让很多人产生了疑问,比如其中最常听到的一个问题是:“既然人类要逃离太阳变成红巨星吞噬地球的灾难,为什么还要花巨大的精力带着地球走?”带着地球流浪,这很明显是一个极其耗费成本,且几乎无法完成的工作。

我们看西方的科幻片,都是进入一个新的载体去寻找新家园,或者乘坐飞船在宇宙中流浪,或者如同电影《2012》,人们会放弃灾难家园住在方舟里,而不会带着家里的草坪地皮。

从前我们都是看西方人拯救地球,都是一个“看客”,我们没有意识到那种拯救含有很多西方的价值观,而当我们自己试图做这种设想的时候,就不免带入了我们文化的特质,体现了我们看待这个问题的特点。除了建立文化自信,这种自我观察也会更好的让我们了解我们思维深处的文化特质。
第3个回答  2022-04-05
《流浪地球》是中国电影工业辛勤耕耘的收成,是中国科幻文学厚积薄发的硕果,更是走过改革开放四十年历程的中国社会经济繁荣昌盛的艺术反映,它成功开启了中国科幻片的新纪元,增强了国人的文化自信。
《流浪地球》的出品填补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历史空白,标志着一个新的电影类型“科幻片”在中国诞生,从此中国文化不仅仅在武侠片、青春片、爱情片等电影类型中呈现,还将在科幻片中独领风骚,《流浪地球》一步跨得更远,直接把中国文化带进了浩瀚无垠又深不可测的宇宙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流浪地球》成功开创了中国科幻片的新纪元,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