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支持增加“县办大学”吗?

清华大学教授鞠建东建议,今后10年每年投入2万亿,建设2000所县办大学,即每所大学每年投入10亿元,来实现县域经济从工业化到知识化的转型,该政策可增加1%GDP增长率。鞠建东认为,在知识化时代县域经济最大的短板弱项是缺少大学,“县里办大学”浪潮必然到来。

第1个回答  2022-05-10

“县域办大学建议很好,具有前瞻性。但是,要办好县域大学务必要抓好教学质量,要抓好教学质量的最根本问题是抓紧师资力量建议。办好县域大学任重道远”。“大学不应集中大城市中心,应布置在城郊城乡结合部,疏散大城市人口拥挤集中的弊端!”

从逻辑、从事实等方面作点比较或是分析。

第一,金融学家谈教育能否谈到点子上?有道是,隔行如隔山。金融学家谈大学建设,似乎超出了自己的专业范围和认知能力。须知,高教与金融是两个行业,而且相距甚远,其间恐怕不只隔着一座山,应该是隔着一群山。金融学家跑到高教行业“指点江山”,难免说些外行话,高校不是砸钱就能建起来的。

第二,是否又搬出了教育产业化的老套路?把教育当成投资工具,当成拉动经济增长应急措施,多年前早就出现过,叫作教育产业化。在这种思路影响下,公办高校也办起了“公民不分”的独立学院。结果已经看到了,从2008年就开始规范,直到2020年还是进展甚微,不得不最后通牒,现在还有半数以上仍然处于转设之中。如果再走教育产业化的路子,是否存在旧伤未愈、再添新伤的问题。

第三,这多的高校需要多少学生去填充?20年前,突然冒出来的300多所独立学院,已经使大学文凭注入了太多的水分,现在不是大学文凭水分的问题,只是这么多的高校从哪里找学生去填充。如果找不到学生,岂不白白浪费20万投资?就按专家所说的每县50万人口计算,假设平均寿命75岁,那就是每年6666人,如果100%上大学,自然可以填满一所大学,可是现有的2756所高校又到哪里找学生去?根据2021年度的数据,全国普通高校2756所(本科1270所、专科1486所)。这里更不用说如何就业了,难道人人都是大学生?

第四。高校数量是否与未来人口数量匹配?据统计,2010年全国新生人口1588万,到了2020年则是1003万,十年下降了三分之一。根据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年全国姓名报告》,截至2021年12月31日,2021年出生并已经到公安机关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共887.3万。虽然肯定有一部分新生儿尚未在当年年底之前进行户籍登记,但1月份登记的户籍中也包括上年尚未登记的,两者大体抵消了。从这个情况判断,未来10年新生人口极有可能还会下降,即使每年维持千万新生人口的水平,那么又需要多少高校呢?这是可以计算出来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