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 我国历史上有多少个朝代并且有多少个统治者 顺便说说谁的后宫最强大 有多少个妃子?

如果回答的好 我把我的家产全部给你。

中国有过67个大小王朝(包括五胡十六国,五代十国等小王朝)
中国历代皇帝到底有几位?各说不一,如果只从秦始皇开始算起,秦朝2位,汉朝31位,三国11位,晋朝16位,五代十六国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3位,唐朝22位,五代十国55位,宋朝18位,金辽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还有南明、北元,其它诸如李自成、张献忠,以及太平天国洪秀全父子、甚至称洪宪帝仅两个月的袁世凯,加起来一共408位。
但如果把秦始皇以前历时840年的东、西周朝和春秋、战国时代之王、公、侯加进去,就更多了,这些君王总共121位,公217位,侯23位。若再把周朝以前的商朝、夏朝60帝也算进去,中国帝王应该有829位。
至于妃子: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周礼规定的编制是:王之妃百二十人,后一人,夫人三人,嫔九人,世妇二十七人,女御八十一人.但是,历朝历代没有不超编的.皇帝老婆多的有秦始皇,后宫列女万余;晋司马炎也有宫女逾万;然而冠军当属石虎,掠夺美女十万余人,终于被累死了.
如果这个老婆是指有记载、有名份的话,那么是康熙皇帝,有55个有名有份的嫔妃
下面我把所有朝代皇帝名字列出来:
中国历代皇帝名单
1 上古时代
炎帝 神农氏
黄帝 轩辕氏
少昊 金天氏
颛顼 高阳氏
帝喾 高辛氏
帝挚 高辛氏
唐尧 放勋
虞舜 重华
2 夏


太康
仲康

少康




不降


孔甲



3 商

太丁
外丙
中壬
太甲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己
太戊
中丁
外壬
河亶甲
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南庚
阳甲
盘庚
小辛
小乙
武丁
祖庚
祖甲
廪辛
康丁
武乙
文丁
帝乙
帝辛
4 周
4.1 西周
西周
周文王 姬昌
周武王 姬发
周成王 姬诵
周康王 姬钊
周昭王 姬瑕
周穆王 姬满
周共王 姬繄扈
周懿王 姬囏
周孝王 姬辟方
周夷王 姬燮
周厉王 姬胡
周宣王 姬静
周幽王 姬宫湦
4.2 东周
东周
周平王 姬宜臼
周桓王 姬林
4.2.1 春秋
周庄王 姬佗
周厘王 姬胡齐
周惠王 姬阆
周襄王 姬郑
周顷王 姬壬臣
周匡王 姬班
周定王 姬瑜
周简王 姬夷
周灵王 姬泄心
周景王 姬贵
周悼王 姬猛
周敬王 姬匄
周元王 姬仁
周贞定王 姬介
周哀王 姬去疾
周思王 姬叔
周考王 姬嵬
周威烈王 姬午
4.2.2 战国
战国
周安王 姬骄
周烈王 姬喜
周显王 姬扁
周慎靓王 姬定
周赧王 姬延
周惠王
5 秦
秦昭襄王 嬴则
秦孝文王 嬴柱
秦庄襄王 嬴楚
秦始皇 嬴政
秦二世 胡亥
秦三世 子婴
6 汉
6.1 西汉
汉高帝 刘邦
汉惠帝 刘盈
汉高后 吕稚(太后称制)
汉少帝 刘恭
汉少帝 刘弘
汉文帝 刘恒
汉景帝 刘启
汉武帝 刘彻
汉昭帝 刘弗陵
昌邑王 刘贺
汉宣帝 刘询
汉元帝 刘奭
汉成帝 刘骜
汉哀帝 刘欣
汉平帝 刘衍
孺子 刘婴
更始帝 刘玄
6.2 新朝
新朝 王莽
6.3 东汉
汉光武帝 刘秀
汉明帝 刘庄
汉章帝 刘炟
汉和帝 刘肇
汉殇帝 刘隆
汉安帝 刘祜
汉少帝 刘懿
汉顺帝 刘保
汉冲帝 刘炳
汉质帝 刘缵
汉桓帝 刘志
汉灵帝 刘宏
汉后少帝 刘辩
汉献帝 刘协
7 三国
7.1 魏

魏武帝 曹操 (为追谥,生前未即位)
魏文帝 曹丕
魏明帝 曹睿
魏少帝 曹芳 (邵陵厉公)
高贵乡公 曹髦
魏元帝 曹奂
7.2 蜀汉
汉昭烈帝 刘备
汉后主 刘禅
7.3 吴

长沙桓王 孙策
吴大帝 孙权
吴废帝 孙亮
吴景帝 孙休
吴末帝 孙皓
8 晋朝
8.1 西晋
宣帝 司马懿
景帝 司马师
文帝 司马昭(以上三帝为追谥,生前未即位)
武帝 司马炎
惠帝 司马衷
怀帝 司马炽
愍帝 司马邺
8.2 东晋
元帝 司马睿
明帝 司马绍
成帝 司马衍
康帝 司马岳
穆帝 司马聃
哀帝 司马丕
海西公 司马奕
简文帝 司马昱
孝武帝 司马曜
安帝 司马德宗
恭帝 司马德文
8.2.1 十六国
8.2.1.1 成汉
(成)景帝 李特
(成)武帝 李雄
(成)哀帝 李班
(成)幽公 李期
(汉)昭文帝 李寿
(汉)末主 李势
8.2.1.2 汉(前赵)
(汉)光文帝 刘渊
(汉)昭武帝 刘聪
(汉)隐帝 刘粲
(前赵)刘曜
8.2.1.3 后赵
后赵
明帝 石勒
海阳王 石弘
武帝 石虎
义阳王 石世
新兴王 石尊
石鉴
石祗
8.2.1.4 前凉
武公(明王) 张轨
元公 张实
成王 张茂
忠成公(文王) 张骏
敬烈公(桓王) 张重华
哀公 张耀灵
威王 张祚
敬悼公(冲王) 张玄靓
悼公 张天锡
8.2.1.5 后凉
懿武帝 吕光
隐王 吕绍
灵帝 吕纂
建康公 吕隆
8.2.1.6 西凉
武昭王 李暠
李歆
李恂
8.2.1.7 南凉
武王 秃发乌孤
康王 秃发利鹿孤
景王 秃发傉檀
8.2.1.8 北凉
建康公 段业
武宣王 沮渠蒙逊
哀王 沮渠牧犍
8.2.1.9 前燕
襄公 慕容廆
文明帝 慕容皝
景昭帝 慕容儁
幽帝 慕容暐
8.2.1.10 后燕
成武帝 慕容垂
惠愍帝 慕容宝
昭武帝 慕容盛
惠文帝 慕容熙
8.2.1.11 西燕
慕容泓
威帝 慕容冲
段随
慕容觊
慕容望
慕容忠
慕容永
8.2.1.12 北燕
惠懿帝 高云
文成帝 冯跋
昭成帝 冯弘
8.2.1.13 南燕
献武帝 慕容德
末主 慕容超
8.2.1.14 夏
武烈帝 赫连勃勃
平原王 赫连昌
昌定王 赫连定
8.2.1.15 前秦
苻洪
景明帝 苻健
厉王 苻生
宣昭帝 苻坚
苻宏
哀平帝 苻丕
高帝 苻登
末主 苻崇
8.2.1.16 后秦
武昭帝 姚苌
文桓帝 姚兴
末主 姚泓
8.2.1.17 西秦
宣烈王 乞伏国仁
武元王 乞伏乾归
文昭王 乞伏炽盘
末主 乞伏慕末
8.2.1.18 冉魏
武悼天王 冉闵
8.2.1.19 代国
拓跋猗卢
拓跋普根
拓跋始生
平文帝 拓跋郁律
惠帝 拓跋贺傉
炀帝 拓跋纥那
烈帝 拓跋翳槐
昭成帝 拓跋什翼犍
8.2.1.20 吐谷浑
吐谷浑
参见吐谷浑首领列表
9 南北朝
9.1 南朝
9.1.1 宋
武帝 刘裕
少帝 刘义符
文帝 刘义隆
太子 刘劭
孝武帝 刘骏
前废帝 刘子业
明帝 刘彧
后废帝 刘昱
顺帝 刘淮
9.1.2 齐
高帝 萧道成
武帝 萧赜
郁林王 萧昭业
海陵王 萧昭文
明帝 萧鸾
东昏侯 萧宝卷
和帝 萧宝融
9.1.3 梁
武帝 萧衍
临贺王 萧正德
简文帝 萧纲
豫章王 萧栋
武陵王 萧纪
元帝 萧绎
闵帝 萧渊明
敬帝 萧方智
宣帝 萧言
明帝 萧岿
后主 萧琮
9.1.4 陈
武帝 陈霸先
文帝 陈蒨
废帝 陈伯宗
宣帝 陈顼
后主 陈叔宝
9.2 北朝
9.2.1 北魏
道武帝 拓跋珪
明元帝 拓跋嗣
太武帝 拓跋焘
南安王 拓跋余
文成帝 拓跋浚
献文帝 拓跋弘
孝文帝 元宏
宣武帝 元恪
孝明帝 元诩
幼主 元钊
孝庄帝 元子攸
长广王 元晔
节闵帝 元恭
安定王 元朗
孝武帝 元攸
9.2.2 东魏
孝静帝 元善见
9.2.3 西魏
文帝 元宝炬
废帝 元钦
恭帝 拓跋廓
9.2.4 北齐
文宣帝 高洋
废帝 高殷
孝昭帝 高演
武成帝 高湛
后主 高纬
安德王 高延宗
幼主 高恒
范阳王 高绍义
9.2.5 北周
文帝 宇文泰
孝闵帝 宇文觉
明帝 宇文毓
武帝 宇文邕
宣帝 宇文赟
静帝 宇文衍
10 隋
隋文帝 杨坚
隋炀帝 杨广
隋恭帝 杨侑
隋秦王 杨浩
隋越王 杨侗
11 唐
唐高祖 李渊
唐太宗 李世民
唐高宗 李治
武后 武曌(太后称制)
武周圣神皇帝 武则天
唐中宗 李显
唐殇帝 李重茂
唐睿宗 李旦
唐玄宗 李隆基
唐肃宗 李亨
唐代宗 李豫
唐德宗 李适
唐顺宗 李诵
唐宪宗 李纯
唐穆宗 李恒
唐敬宗 李湛
唐文宗 李昂
唐武宗 李炎
唐宣宗 李忱
唐懿宗 李漼
唐僖宗 李儇
唐昭宗 李晔
唐哀帝 李拀
11.1 南诏
南诏
11.2 渤海国
渤海高王 大祚荣
渤海武王 大武艺
渤海文王 大钦茂
大元义
渤海成王 大华兴
渤海康王 大嵩璘
渤海定王 大元瑜
渤海僖王 大言义
渤海简王 大明忠
渤海宣王 大仁秀
大彝震
大虔晃
大玄锡
大玮瑎
大諲撰
12 五代十国
12.1 五代
12.1.1 后梁
太祖 朱温
末帝 朱瑱
12.1.2 后唐
庄宗 李存勖
明宗 李亶
闵帝 李从厚
末帝 李从珂
12.1.3 后晋
高祖 石敬瑭
少帝 石重贵
12.1.4 后汉
高祖 刘知远
隐皇帝 刘承佑
12.1.5 后周
太祖 郭威
世宗 柴荣
恭帝 柴宗训
12.2 十国
12.2.1 吴越
(904年-978年)
太祖 钱鏐
世宗 钱元瓘
成宗 钱弘佐
忠逊王 钱弘倧
忠懿王 钱弘俶
12.2.2 闽国
(909年-945年,当中包含殷943年-945年)
太祖 王审知
嗣王 王延翰
惠宗 王延钧
康宗 王昶
景宗 王曦
殷帝 王延政
12.2.3 荆南
荆南(南平)
(906年-963年)
武信王 高季兴
文献王 高从诲
贞懿王 高宝融
荆南侍中 高保勖
荆南侍中 高继冲
12.2.4 楚国
楚国
(907年-951年,创立者马殷实际自897年开始地方割据)
武穆王 马殷
衡阳王 马希声
文昭王 马希范
废王 马希广
恭孝王 马希萼
马希崇
12.2.5 吴国
(904年-937年)
太祖 杨行密
烈宗 杨渥
高祖 杨渭
睿帝 杨溥
12.2.6 南唐
(937年-975年)
烈祖 李升
元宗 李璟
后主 李煜
12.2.7 南汉
(917年-971年)
高祖 刘岩
殇帝 刘玢
中宗 刘晟
后主 刘鋹
12.2.8 北汉
(951年-979年)
世祖 刘旻
睿宗 刘钧
少主 刘继恩
英武帝 刘继元
12.2.9 前蜀
(907年-925年)
高祖 王建
后主 王衍
12.2.10 后蜀
(934年-965年)
高祖 孟知祥
后主 孟昶
13 宋
13.1 北宋
宋太祖 赵匡胤
宋太宗 赵光义
宋真宗 赵恒
宋仁宗 赵祯
宋英宗 赵曙
宋神宗 赵顼
高太后 宣仁太后高氏(太后垂帘)
宋哲宗 赵煦
宋徽宗 赵佶
宋钦宗 赵桓
13.2 南宋
宋高宗 赵构
宋孝宗 赵眘
宋光宗 赵淳
宋宁宗 赵扩
宋理宗 赵昀
宋度宗 赵禥
谢太后 谢道清(太后垂帘)
宋恭帝 赵显
宋端宗 赵昰
赵昺
14 辽
辽太祖 耶律阿保机
辽应天后 述律平(太后称制)
辽东丹王 耶律倍
辽太宗 耶律德光
辽世宗 耶律阮
辽穆宗 耶律璟
辽景宗 耶律贤
辽萧太后 萧绰(萧撒葛只)
辽圣宗 耶律隆绪
辽兴宗 耶律宗真
辽道宗 耶律洪基
天祚帝 耶律延禧
15 西夏
太祖 李继迁
太宗 李德明
景宗 李元昊
毅宗 李谅祚
惠宗 李秉常
崇宗 李乾顺
仁宗 李仁孝
桓宗 李纯佑
襄宗 李安全
神宗 李遵顼
献宗 李德旺
末帝 李睍
16 金
金太祖 完颜阿骨打
金太宗 完颜晟
金熙宗 完颜亶
海陵王 完颜亮
金世宗 完颜雍
金章宗 完颜璟
卫绍王 完颜永济
金宣宗 完颜珣
金哀宗 宛颜守绪
金末帝 完颜承麟
17 元
元太祖 铁木真 (成吉思汗)
元睿宗 拖雷 (监国)
元太宗 窝阔台
马乃真后 (称制)
元定宗 贵由
海迷失后 (称制)
元宪宗 蒙哥
元世祖 忽必烈 (薛禅汗)
元成宗 铁穆耳 (完泽笃汗)
元武宗 海山 (曲律汗)
元仁宗 爱育黎拔力八达 (普颜笃汗)
元英宗 硕德八剌 (格坚汗)
泰定帝 也孙铁木儿
天顺帝 阿速吉八
元文宗 图帖睦尔 (札牙笃汗)
元明宗 和世剌
元宁宗 懿璘质班
元顺帝 妥懽帖睦尔 (元惠宗)(乌哈图汗)
18 明
明太祖 朱元璋,年号洪武
明惠帝 朱允炆,年号建文
明成祖 朱棣,年号永乐 (庙号初为明太宗)
明仁宗 朱高炽,年号洪熙
明宣宗 朱瞻基,年号宣德
明英宗 朱祁镇,年号正统/天顺
明代宗 朱祁钰,年号景泰
明宪宗 朱见深,年号成化
明孝宗 朱佑樘,年号弘治
明武宗 朱厚照,年号正德
明世宗 朱厚熜,年号嘉靖
明穆宗 朱载垕,年号隆庆
明神宗 朱翊钧,年号万历
明光宗 朱常洛,年号泰昌
明熹宗 朱由校,年号天启
明思宗 朱由检,年号崇祯
18.1 顺
李自成,年号永昌
18.2 大西
张献忠,年号大顺
18.3 南明
福王 朱由崧,年号弘光
唐王 朱聿键,年号隆武
桂王 朱由榔,年号永历
19 清
清太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清太宗 爱新觉罗皇太极c
清世祖 爱新觉罗福临,年号顺治,通称顺治皇帝
清圣祖 爱新觉罗玄烨,年号康熙,通称康熙皇帝
清世宗 爱新觉罗胤禛,年号雍正,通称雍正皇帝
清高宗 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乾隆,通称乾隆皇帝
清仁宗 爱新觉罗颙琰,年号嘉庆,通称嘉庆皇帝
清宣宗 爱新觉罗旻宁,年号道光,通称道光皇帝
清文宗 爱新觉罗奕詝,年号咸丰,通称咸丰皇帝
清穆宗 爱新觉罗载淳,年号同治,通称同治皇帝
清德宗 爱新觉罗载湉,年号光绪,通称光绪皇帝
清逊帝 爱新觉罗溥仪,年号宣统,通称宣统皇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2-10
  1. 夏朝 前2100年 - 前1600年
  2. 商朝 前1600年 - 前1066年
  3. 周朝 前1066年 - 前221年
  1. 西周 前1066年 - 前771年
  2. 东周 前770年 - 前256年
  1. 春秋 前770年 - 前476年(三家分晋始为战国)
  2. 战国 前475年 - 前221年
  4. 秦朝 前221年 - 前206年
  1. 西楚 前206年 - 前202年
  5. 汉朝 前206年 - 220年
  1. 西汉 前206年 - 23年
  2. 新朝 8年 - 23年
  3. 东汉 25年 - 220年
  6. 三国 220年 - 280年
  1. 曹魏 220年 - 265年
  2. 西蜀 221年 - 263年
  3. 孙吴 222年 - 280年
  7. 晋朝 265年 - 420年
  1. 西晋 265年 - 316年
  2. 东晋 317年 - 420年
  8. 十六国 304年 - 439年
  1. 汉前赵 304年 - 330年
  2. 成汉 304年 - 347年
  3. 前凉 314年 - 376年
  4. 后赵 319年 - 350年
  5. 前燕 337年 - 370年
  6. 前秦 350年 - 394年
  7. 后秦 384年 - 416年
  8. 后燕 384年 - 407年
  9. 西秦 385年 - 431年
  10. 后凉 385年 - 403年
  11. 南凉 397年 - 414年
  12. 南燕 398年 - 410年
  13. 西凉 407年 - 421年
  14. 夏 407年 - 431年
  15. 北燕 407年 - 436年
  16. 北凉 401年 - 439年
  9. 南北朝 420年 - 581年
  1. 南朝
  1. 南朝宋 420年 - 479年
  2. 南朝齐 479年 - 502年
  3. 南朝梁 502年 - 557年
  4. 南朝陈 557年 - 589年
  2. 北朝
  1. 北魏 386年 - 534年
  2. 东魏 534年 - 550年
  3. 北齐 550年 - 577年
  4. 西魏 535年 - 557年
  5. 北周 557年 - 581年
  10. 隋朝 581年 - 618年
  11. 唐朝 618年 - 907年
  12. 五代十国 907年 - 979年
  1. 五代 907年 - 960年
  1. 后梁 907年 - 923年
  2. 后唐 923年 - 936年
  3. 后晋 936年 - 946年
  4. 后汉 947年 - 950年
  5. 后周 951年 - 960年
  2. 十国(902年 - 979年)
  1. 吴越(904年-978年)
  2. 闽国[[909年-945年,(当中包含殷943年-945年)]
  3. 荆南(906年-963年)
  4. 楚国(907年-951年,楚创立者马殷实际自897年开始地方割据)
  5. 吴国(904年-937年)
  6. 南唐(937年-975年)
  7. 南汉(917年-971年)
  8. 北汉(951年-979年)
  9. 前蜀(907年-925年)
  10. 后蜀(934年-965年)
  13. 宋朝
  1. 北宋 960年 - 1127年
  2. 南宋 1127年 - 1279年
  3. 辽 916年 - 1125年
  4. 西夏 1032年 - 1227年
  5. 金朝 1115年 - 1234年
  14. 元朝 1260年 - 1368年
  15. 明朝 1368年 - 1644年
  16. 清朝 1644年 - 1911年
  中华民国
  1912-1949
  南京
  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首都北京。
  上古时代
  炎帝 神农氏 黄帝 轩辕氏 少昊 金天氏 颛顼 高阳氏 帝喾 高辛氏 帝挚 高辛氏
  唐尧 放勋 虞舜 重华
  夏
  禹 启 太康 仲康 相 少康 予 槐 芒 泄 不降 扃 廑 孔甲 皋 发 癸
  商
  汤 太丁 外丙 中壬 太甲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己 太戊 中丁 外壬 河亶甲 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南庚 阳甲 盘庚 小辛 小乙 武丁 祖庚 祖甲 廪辛 康丁 武乙 文丁 帝乙 帝辛
  周
  西周
  周文王 姬昌 周武王 姬发 周成王 姬诵 周康王 姬钊 周昭王 姬瑕 周穆王 姬满 周共王 姬繄扈 周懿王 姬囏 周孝王 姬辟方 周夷王 姬燮 周厉王 姬胡 周宣王 姬静 周幽王 姬宫湦
  东周 周平王 姬宜臼 周桓王 姬林
  春秋 周庄王 姬佗 周厘王 姬胡齐 周惠王 姬阆 周襄王 姬郑 周顷王 姬壬臣 周匡王 姬班 周定王 姬瑜 周简王 姬夷 周灵王 姬泄心 周景王 姬贵 周悼王 姬猛 周敬王 姬匄 周元王 姬仁 周贞定王 姬介 周哀王 姬去疾 周思王 姬叔 周考王 姬嵬 周威烈王 姬午
  战国
  周安王 姬骄 周烈王 姬喜 周显王 姬扁 周慎靓王 姬定 周赧王 姬延 周惠王
  秦朝:秦始皇 秦二世 胡亥 秦三世 子婴
  西汉:汉高祖(刘邦) 惠帝(刘盈) 前少皇帝(刘恭) 后少皇帝(刘弘) 文帝(刘恒) 景帝(刘启) 武帝(刘彻) 昭帝(刘弗陵) 宣帝(刘病已) 元帝(刘奭) 成帝(刘骜) 平帝(刘衎) 孺子(刘婴)
  东汉:光武帝(刘秀) 明帝(刘庄) 章帝(刘炟) 灵帝(刘宏) 献帝(刘协)
  西晋:武帝(司马炎) 惠帝(司马衷) 怀帝(司马炽) 愍帝(司马邺)
  东晋: 元帝(司马睿) 明帝(司马绍) 成帝(司马衍) 康帝(司马岳) 穆帝(司马聃) 哀帝(司马丕) 废帝(司马奕) 简文帝(司马昱) 孝武帝(司马曜) 安帝(司马德宗) 恭帝(司马德文)
  十六国:
  蜀(成汉):武帝(李雄) 哀帝(李班) 幽公(李期) 昭文帝(李寿) 末主(李势)
  前赵:高祖(刘渊) 昭武帝(刘聪) 隐帝(刘桀) 刘曜
  后赵:明帝(石勒) 海阳王(石弘) 武帝(石虎) 谯王(石世) 彭城王(石遵) 义阳王(石鉴) 赵王(石祗)
  前燕:文明帝(慕容煌) 景昭帝(慕容儁) 幽帝(慕容暐)
  前秦:景明帝(苻健) 厉王(苻生) 宣昭帝(苻坚) 哀平帝(苻丕) 高帝(苻登) 苻崇
  前凉:昭王(张寔) 成王(张茂) 文王(张骏桓) 王(张重华) 威王(张祚) 冲王(张玄靓) 悼公(张天锡)
  后秦:武昭帝(姚苌) 文桓帝(姚兴) 姚泓
  后燕:武成帝(慕容垂) 惠愍帝(慕容宝) 昭武帝(慕容盛) 昭文帝(慕容熙)
  南燕:献武帝(慕容德) 太上帝(慕容超)
  北燕:冯跋 冯弘
  后凉:懿武帝(吕光) 灵帝(吕纂) 建康公(吕隆)
  南凉:武王(秃发乌孤) 康王(秃发利鹿孤) 景王(秃发辱檀)
  西凉:武昭(王李嵩) 后主(李歆) 永建(王李恂)
  北凉:武宣王(沮渠蒙逊) 哀王(沮渠牧楗)
  西秦:宣烈王(乞伏国仁) 武元王(乞伏乾归) 文昭王(乞伏炽磐) 末王(乞伏暮末)
  夏:武烈帝(赫连勃勃) 昌秦王(赫连昌) 平原王(赫连定)
  南北朝:
  宋 : 武帝(刘裕) 少帝(刘义符) 文帝(刘义隆) 孝武帝(刘骏) 废帝(刘予业) 明帝(刘彧) 后废帝(刘昱) 顺帝(刘准)
  齐:高帝(萧道成) 武帝(萧赜) 郁林王(萧昭业) 海陵王(萧昭文) 明帝(萧鸾) 东昏侯(萧宝卷) 和帝(萧宝融)
  梁:武帝(萧衍) 简文帝(萧纲) 元帝(萧绎) 敬帝(萧方智)
  陈:武帝(陈霸先) 文帝(武帝侄) 废帝(陈伯宗) 宣帝(文帝弟) 后主(陈叔宝)
  北朝-魏:道武帝(拓拔珪) 明元帝(拓拔嗣) 太武帝(拓拔焘) 南安王(拓拔余) 文成帝(拓拔浚) 献文帝(拓拔弘) 孝文帝(拓拔宏) 宣武帝(元恪) 孝明帝(元诩) 孝庄帝(元子攸) 长广王(元晔) 节闵帝(元恭) 后废帝(元朗) 出帝(元修)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
  西魏:文皇帝(元宝炬) 废帝(元钦) 恭帝(拓拔廓)
  北朝-齐:文宣帝(高洋( 废帝(高殷) 孝昭帝(高演) 武成帝(高湛) 后主(高纬) 幼主(高恒)
  北朝-周:孝闵帝(宇文觉) 明帝(宇文毓) 武帝(宇文邕) 宣帝(宇文贇) 静帝(宇文衍)
  隋:文帝(杨坚) 炀帝(杨广) 恭帝(杨侑)
  唐:唐高祖(李渊) 唐太宗(李世民) 唐高宗(李治) 唐中宗(李显) 唐睿宗(李旦) 武则天(武曌 ) <从新即位:唐中宗(李显) 唐睿宗(李旦)> 温王(李重茂) 唐玄宗(李隆基) 唐肃宗(李亨) 唐代宗(李豫) 唐德宗(李适) 唐顺宗(李诵) 唐宪宗(李纯) 唐穆宗(李恒) 唐敬宗(李湛) 唐文宗(李昂) 唐宣宗(李忱) 唐懿宗(李漼) 唐僖宗(李儇) 唐昭宗(李晔) 唐哀帝(李拀)
  五代十国-五代:
  后梁:太祖朱温 郢王朱友珪 末帝朱友贞
  后唐:庄宗李存勖 明帝李嗣源 愍皇帝李从厚 末帝李从珂 后晋 高祖石敬瑭 出帝石重贵
  后汉 高祖刘知远 隐帝刘承佑
  后周 太祖郭威 世宗郭荣 恭帝郭宗训
  十国-前蜀:高祖(王建) 后主(王衍)
  后蜀:高祖(孟知祥) 后主(孟昶)
  吴:太祖(杨行密) 烈祖(杨渥) 高祖(杨隆演) 睿帝(杨溥)
  南唐:烈祖(李昪) 元宗(李景)
  楚:武穆王(马殷) 衡阳王(马希声) 文昭王(马希范) 废王(马希广) 恭孝王(马希萼) 留王(马希崇)
  闽:闽太祖(王审知) 闽太宗(王延均) 闽康宗(王继鹏) 闽景宗(王延义) 和帝(王延政)
  荆南:武信王(高季兴) 文献王(高从海) 贞懿王(高保融) 贞安王(高保勗) 德仁王(高继冲)
  南汉:襄帝(刘隐) 天皇大帝(刘岩) 殇帝(刘玢) 明孝皇帝(刘晟) 惠帝(刘鋹)
  吴越:武孝王(钱鏐) 文穆王(钱元瓘) 忠献王(钱弘佐) 忠逊王(钱弘倧) 忠懿王(钱弘俶)
  北汉:汉世祖(刘崇) 孝和皇帝(刘钧) 少平皇帝(刘继恩) 英武皇帝(刘继元)
  宋-北宋: 太祖(赵匡胤) 太宗(赵匡义) 真宗(赵恒) 仁宗(赵祯) 英宗(赵曙) 神宗(赵顼) 哲宗(赵煦) 徽宗(赵佶) 钦宗(赵桓)
  南宋:高宗(赵构) 孝宗(赵眘) 宁宗(赵扩) 理宗(赵昀) 度宗(赵禥) 恭帝(赵显) 端宗(赵昰) 端宗(赵昺)
  元:太祖(铁木真) 太宗(窝阔台) 定宗(贵由) 宪宗(蒙哥) 世祖(忽必烈) 成宗(铁木耳) 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 英宗(硕德八刺) 泰定帝(也孙铁木儿) 天顺帝(阿刺吉八) 文宗(图帖木尔) 明宗(和世) 宁宗(懿磷质班) 顺帝(妥欢帖睦尔)
  明: 太祖(朱元璋) 明惠帝(朱允炆) 明成祖(朱棣) 明仁宗(朱高炽) 明宣宗(朱瞻基) 明英宗(朱祁镇) 明代宗(朱祁钰) 明宪宗(朱见深) 明孝宗(朱佑樘) 明武宗(朱厚照) 明世宗(朱厚骢) 明穆宗(朱载垕) 明神宗(朱翊钧) 明光宗(朱常洛) 明熹宗(朱由校) 明思宗(朱由检)
  清:太祖(努尔哈赤) 太宗(皇太极) 顺治帝(福临) 康熙帝(玄烨) 雍正帝(胤祯) 乾隆帝(弘历) 嘉庆帝(喁琰) 道光帝(绵宁) 咸丰帝(奕宁) 同治帝(载淳) 光绪帝(载恬) 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
  --------------------------------------------------------------------------------
  秦 赵氏[4][5](皇帝之名由此始)
  始皇帝 讳 政
  二世皇帝 讳 胡亥
  三世皇帝 讳 子婴
  汉 刘氏
  太祖高皇帝 讳 邦
  孝惠皇帝 讳 盈
  太宗孝文皇帝 讳 恒
  高宗孝景皇帝 讳 启
  世宗孝武皇帝 讳 彻
  孝昭皇帝 讳 弗陵
  中宗孝宣皇帝 讳 询
  高宗孝元皇帝 讳 奭
  统宗孝成皇帝 讳 骜
  孝哀皇帝 讳 欣
  元宗孝平皇帝 讳 衎
  世祖光武皇帝 讳 秀
  显宗孝明皇帝 讳 庄
  肃宗孝章皇帝 讳 炟
  穆宗孝和皇帝 讳 肇
  孝殇皇帝 讳 隆
  恭宗孝安皇帝 讳 祜
  敬宗孝顺皇帝 讳 保
  孝冲皇帝 讳 炳
  孝质皇帝 讳 缵
  威宗孝桓皇帝 讳 志
  孝灵皇帝 讳 宏
  孝献皇帝 讳 协
  魏 曹氏
  太祖武皇帝 讳 操
  祖文皇帝 讳 丕
  烈祖明皇帝 讳 睿
  邵陵县公 讳 芳
  高贵乡公 讳 髦
  元皇帝 讳 奂
  蜀汉 刘氏
  昭烈皇帝 讳 备
  孝怀皇帝 讳 禅
  吴
  高祖武烈皇帝 讳 坚
  世宗桓皇帝 讳 策
  太祖大皇帝 讳 权
  会稽王 讳 亮
  景皇帝 讳 休
  末皇帝 讳 晧
  晋 司马氏
  太祖高皇帝 讳 懿
  世宗景皇帝 讳 师
  太宗文皇帝 讳 昭
  世祖武皇帝 讳 炎
  孝惠皇帝 讳 衷
  孝怀皇帝 讳 炽
  孝闵皇帝 讳 邺
  中宗元皇帝 讳 睿
  肃宗明皇帝 讳 绍
  显宗成皇帝 讳 衍
  康皇帝 讳 岳
  孝宗穆皇帝 讳 聃
  哀皇帝 讳 丕
  废皇帝 讳 奕
  太宗简文皇帝 讳 昱
  烈宗孝武皇帝 讳 曜
  安皇帝 讳 德宗
  恭皇帝 讳 德文
  南朝 宋 刘氏
  高祖武皇帝 讳 裕
  少帝 讳 义符
  太祖文皇帝 讳 义隆
  世祖孝武皇帝 讳 骏
  前废帝 讳 子业
  太宗明皇帝 讳 彧
  后废帝 讳 昱
  顺皇帝 讳 准
  南朝 齐 萧氏
  太祖高皇帝 讳 道成
  南齐世祖武皇帝讳赜
  前废帝 讳 昭业
  后废帝 讳 昭文
  高宗明皇帝 讳 鸾
  炀皇帝 讳 宝卷
  和皇帝 讳 宝融
  南朝 梁 萧氏
  高祖武皇帝 讳 衍
  太宗简文皇帝 讳 纲
  元皇帝 讳 绎
  敬皇帝 讳 方智
  南朝 陈 陈氏
  高祖武皇帝 讳 霸先
  世祖文皇帝 讳 蒨
  废帝 讳 伯宗
  高宗孝宣皇帝 讳顼
  后主 讳 叔宝
  隋 杨氏
  高祖文皇帝 讳 坚
  炀皇帝 讳 广
  恭皇帝 讳 侑
  唐 李氏 高祖 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讳 渊
  太宗 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讳 世民
  高宗 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讳 治
  则天顺圣皇后/武周圣神皇帝 讳 曌
  中宗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讳 显
  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讳 旦
  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讳 隆基
  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 讳 亨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 讳 豫
  德宗神武圣文皇帝 讳 适
  顺宗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皇帝 讳 诵
  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 讳 纯
  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 讳 恒
  敬宗睿武昭闵孝皇帝 讳 湛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 讳 昂
  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 讳 炎
  宣宗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 讳 忱
  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 讳 漼
  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 讳 儇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 讳 晔
  昭宣光烈孝皇帝 讳 祝
  宋 赵氏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 讳 匡胤
  太宗神功圣德文武皇帝 讳炅
  真宗应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 讳 恒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 讳 祯
  英宗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 讳 曙
  神宗绍天法古运德建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 讳 顼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 讳 煦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 讳 佶
  钦宗恭文顺德仁孝皇帝 讳 桓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讳 构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圣武明圣成孝皇帝 讳 昚
  光宗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 讳 敦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 讳 扩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 讳 昀
  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 讳 禥
  恭宗懿圣皇帝 讳 显
  端宗裕文昭武闵孝皇帝 讳 昰
  金 完颜氏
  (1) 金太祖 完颜旻 (本名阿骨打,1115-1123)
  (2) 金太宗 完颜晟 (1123-1135)
  (3) 金熙宗 完颜亶 (1135-1149)
  (4) 海陵王 完颜亮 (1149-1161)
  (5) 金世宗 完颜雍 (1161-1189)
  (6) 金章宗 完颜璟 (1189-1208)
  (7) 金卫绍王 完颜允济 (1208-1213)
  (8) 金宣宗 完颜珣 (1213-1223)
  (9) 金哀宗 完颜守绪 (1223-1234)
  (10) 金末帝 完颜承麟 (1234)
  元 孛儿只斤氏
  庙号 谥号 汗号 姓名 统治时间 年号
  世祖 圣德神功文武皇帝 薛禅汗 孛儿只斤忽必烈 1260年~1294年 (中统1260年~1264年,至元1264年~1294年)
  成宗 钦明广孝皇帝 完泽笃汗 孛儿只斤铁穆耳 1295年~1307年 (元贞1295年~1297年,大德1297年~1307年)
  武宗 仁惠宣孝皇帝 曲律汗 孛儿只斤海山 1308年~1311年 至大
  仁宗 圣文钦孝皇帝 普颜笃汗 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 1312年~1320年 (皇庆1312年~1313年 延佑1314年~1320年)
  英宗 睿圣文孝皇帝 格坚汗 孛儿只斤硕德八剌 1321年~1323年 至治
  无 (泰定帝) 也孙铁木耳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 1324年~1328年 泰定
  无 (元顺帝) 阿里加巴孛儿只斤阿刺吉八 1328年 天顺
  文宗 圣明元孝皇帝 札牙笃汗 孛儿只斤图帖睦尔 1328年~1329年
  1329年~1332年 天历
  1328年~1330年至顺
  1330年~1332年
  明宗 翼献景孝皇帝 和西拉古图土孛儿只斤和世琜 1329年
  宁宗 冲圣嗣孝皇帝 宜林奇葆孛儿只斤懿璘质班 1332年 至顺
  惠宗 顺帝 图干铁木耳孛儿只斤妥欢贴睦尔 1333年~1368年 (至顺1333年 ,元统 1333年~1335年,至元1335年~1340年,至正1341年~1370年)
  明 朱氏
  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讳 元璋
  惠宗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 讳 允炆
  成祖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讳 棣
  仁宗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 讳 高炽
  宣宗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讳 瞻基
  英宗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 讳 祁镇
  代宗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 讳 祁钰
  宪宗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 讳 见深
  孝宗达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讳 佑樘
  武宗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讳 厚照
  世宗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 讳 厚熜
  穆宗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 讳 载垕
  神宗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 讳 翊钧
  光宗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 讳 常洛
  熹宗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 讳 由校
  思宗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 讳 由检
  安宗处天承道诚敬英哲缵文备武宣仁度孝简皇帝 讳 由崧
  绍宗襄皇帝 讳 聿键
  昭宗匡皇帝 讳 由榔
  清 爱新觉罗氏
  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1616年~1626年(在位11年) 天命 福陵
  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1627年~1643年 (在位17年)天聪/ 崇德 昭陵
  世祖;爱新觉罗福临 1644年~1661年(在位18年) 顺治 孝陵
  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1662年~1722年(在位61年) 康熙 景陵
  世宗:爱新觉罗胤禛 1723年~1735年(在位13年) 雍正 泰陵
  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1736年~1795年(在位60年) 乾隆 裕陵
  仁宗:爱新觉罗永琰 1796年~1820年(在位25年) 嘉庆 昌陵
  宣宗:爱新觉罗绵宁 1821年~1850年(在位30年) 道光 慕陵
  文宗:爱新觉罗奕詝 1851年~1861年 (在位11年)咸丰 定陵
  穆宗:爱新觉罗载淳 1862年~1874年(在位13年) 祺祥/ 同治 惠陵
  德宗:爱新觉罗载湉 1875年~1908年(在位34年) 光绪 崇陵
  恭宗:爱新觉罗溥仪 1909年~1912年(在位3年) 宣统 献陵

  后宫的制度最完善的莫非是清朝,而妃子太监也是历代最多的一个朝代.加上当时的人口也达到历史的最高点.
  而清代中,妃子最多的莫非要数乾隆.当时各部落都要献一名女子给后宫,及乾隆多次选秀女.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2-10
从距今约170万年一1840年鸦片战争前,划分六个时期

先秦时期——————

经历时间:170万年前—公元前221世纪

原始人群: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

古代猿人到现代人转变:丁村人

早期:山顶洞人

母系氏族

氏族公社繁荣:半坡氏族、河姆搜氏族

父系氏族: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黄帝和尧舜炎黄结盟构成华夏族的主干

禹的传说:尧舜禹时期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

奴隶社会阶段————

经历时间:公元前21世纪一公元前476年

夏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标志奴隶社会的开始

商朝: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我国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

西周:奴隶社会鼎盛时期,实行分封制、井田铡

春秋:奴隶社会瓦解时期,诸侯争霸,井田制瓦解

封建社会形成阶段:战国:前475—前221年,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秦汉时期————

时限特征:公元前221年一公元220年,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时期

秦朝:秦始皇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西汉:历史上强大的封建王朝,“文景之治”,汉武帝的统治是西汉的强盛时期

东汉:“光武中兴”出现强盛局面,中外文化交流发展起来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时限特征:220年一589年,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形成第一次高潮

三国;魏(曹丕)、蜀(刘备)、吴(孙权)三国鼎立。

西晋:司马炎建西晋,短期统一,五族内迁,加强民族融合

东晋与十六国:淝水之战,奠定南北对峙局面

南朝:宋、齐、粱、陈,江南经济迅速发展

南北朝

北朝: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隋唐时期————

时限特征:581年~907年,封建社会繁荣和统一多民族国家重要发展时期

隋朝;结束长期分裂,是短期统一

唐朝:封建社会繁荣的顶点,“中华文化圈”形成,南北两大经济重心形成

五代辽宋夏金时期————

时限特征:907年~1271年,我国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和民族政权并立时期。

五代十国:周世宗改革,南方经济发展,经济中心南移趋势加强

辽、北宋、夏并立;王安石变法,澶渊之盟、加速民族融合

金、南宋对峙:岳飞抗金,金世宗改革使北方经济有所发展

元明清时期————

时限特征:1271年~1840年,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封建社会由盛转衰时期

元朝: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统一政权

明朝:中央设立部,地方设三司,八股取士,宦官专权,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清朝: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完整行政区划,奠定了今天疆域的基础.
第3个回答  2011-02-10
你好,中国的朝代历史顺序是这样的。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①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②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③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④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⑤
注解:
①、第一个朝代是夏,历史延续东周时,天下大乱。
②、春秋战国就是东周时代,秦统一中国后,汉承秦制,天下继续一统。
③、西汉东汉亡后,三国鼎立,而后西晋一统中国但短命,东晋立。
④、东晋偏安江南,其亡后形成南朝(宋齐梁陈)北朝(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而后为隋王朝统一,唐朝紧随其后,但后来地方割据,形成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
⑤、宋结束战乱,但仅仅统一中原地区,之后蒙古人来了,一统中国,但被朱元璋赶跑,建立大明,二百多年后,被清廷灭。之后就不用说了。
统治者很多,每个朝代都多不胜数。
后宫吗,那就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了。一般情况都是皇帝无能时后宫力量才比较大的,那叫外戚专权。
第4个回答  2011-02-10
早期:山顶洞人
母系氏族
氏族公社
父系氏族
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夏朝、商朝、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时期、西晋、东晋、南朝、南北朝、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宋、元、明、清

由于口径不一,难以有权威的统计,无法准确知道有多少个统治者。
但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称“皇帝”始,到1912年最后一个封建皇帝溥仪在辛亥革命的炮声中宣布退位止,共有皇帝总数494人。
其中未在位,死后被追封为皇帝的有73人。
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君王总数有251人。
历代农民起义建元、称帝者,约100人。
封建割据称帝者,约有60人;还有一个“中华帝国皇帝”袁世凯。

清代乾隆皇帝的妃子最多,汉武帝时的妃子可能不及他的百分之一。(网上传言唐玄宗最多,但这种说法水份太大,不可信。而清代离我们最近,史料有记载,可信度较高)
相似回答